貝克線
貝克線
在顯微鏡或者偏光顯微鏡下,兩個折射率不同的介質接觸處可以看到比較暗的邊緣,稱為礦物輪廓;在輪廓線附近可以看到一條由於光線集中而明亮的細線,這條明亮的細線最先由德國學者貝克(Becke,1893)發現的,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貝克線。

貝克線產生及移動規律
貝克線的靈敏度很高:
用白光照明,兩介質折射率差0.001即可見貝克線;用單色光照明時,靈敏度可提高到0.0005。
由相鄰物質間折射率不同引起。兩介質接觸有四種情況(N折射率大,n折射率小):
B·n蓋於N之上,接觸界面較陡。因N>n,入射角大於臨界角,光線發生全反射,向N方向偏折。移動情況同A;
C·N蓋於n之上,光線總是能透過界面向N方向偏折(因N大於n,入射角小於反射角);
D·接觸界面垂直切面,此時垂直透射的光線無折射作用,但斜射光線N側者發生全反射,n側者則能透過界面在N側加強形成亮線。

礦物邊緣及貝克線
貝克線的寬度和明顯程度與薄片的厚度和兩物質接觸面的陡緩有關。一般情況下,厚度愈大,貝克線愈寬愈亮;接觸面較緩,貝克線較寬而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