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昌儀
尚昌儀
尚昌儀,安徽省全椒縣人。
1983年10月入伍,歷任公務員、炊事員、駕駛員、學員、助理員、參謀、幹事等職務。
1994年起從事影視工作,先後擔任製片、場記、副導演、導演。1999年起獨立擔任紀錄片編導工作。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專業技術大校軍銜。
一、影視作品
時 間 | 名 稱 | 種 類 | 擔任職務 | 長 度 |
1999年 | 《血浴羊山》 | 電視電影 | 編劇 | 90分鐘 |
2000年 | 《氣象與現代戰爭》 | 軍教片 | 導演 | 40分鐘 |
2001年 | 《士兵校長》 | 紀錄片 | 撰稿、導演 | 30分鐘 |
2002年 | 2004年 | 擔任編導先後攝製了《氣象與軍事》、《風雲變幻的海空戰場》、《氣象與現代高技術戰爭》、《是友,也是敵》、《走進新時代》、《星光燦爛》、《幕後》、《溫馨的綠港》、《草原明珠》、《再造秀美山川》、《潮白河畔雙擁情》、《這裡夕陽分外紅》、《魚水新歌》、《藍天鑄友情》、《熱血忠誠》等單集電視紀錄片數十部。 | |||
2005年 | 《為了和平》 | 紀錄片 | 撰稿、導演 | 60分鐘 |
《在UN的旗幟下》 | 紀錄片 | 撰稿、導演 | ||
2006年 | 2007年 | 《中國藍盔》 | 紀錄片 | 撰稿、導演 | 15集×30分鐘 |
2008年 | 《傳奇上將陳再道》 | 文獻紀錄片 | 總導演 | 6集×30分鐘 |
2009年 | 2011年 | 《拆彈部隊》 | 紀錄片 | 撰稿、總導演 | 20分鐘 |
《中國媽媽》 | 紀錄片 | 撰稿、總導演 | 20分鐘 | |
《中國維和行動》 | 紀錄片 | 撰稿、總導演 | 20集×30分鐘 | |
2012年 | 《劉伯承元帥》 | 文獻紀錄片 | 撰稿、總導演 | 12集×30分鐘 |
《藍盔紀事》 | 紀錄片 | 導演 | 6集×30分鐘 | |
2013年 | 《王樹聲大將》 | 文獻紀錄片 | 總導演、撰稿 | 8集×30分鐘 |
《戰將楊成武》 | 文獻紀錄片 | 總導演、撰稿 | 8集×30分鐘 | |
2014年 | 《和平使命》 | 紀錄片 | 導演 | 10集×45分鐘 |
二、出版書籍
時間 | 書名 | 種類 | 字數 | 出版社 |
2011年 | 《強軍之路》第11卷 ——《聚集中國維和行動》 | 軍史 | 18000字 | 解放軍出版社 |
2012年 | 《中國維和行動》 | 紀實文學 | 280千字 | 長江出版傳媒 長江文藝出版社 |
2014年 | 《中國軍隊 與聯合維和行動》 | 軍史 | 150千字 | 五洲傳播出版社 |
一、影視作品獲獎情況
獲獎作品 | 獎項名稱 |
《血浴羊山》 | 第2屆中國電視電影“百合獎”二等獎; 第15屆解放軍電視劇“金星獎”二等獎。 |
《氣象與現代戰爭》 | 北京市科教協會第10屆“銀河獎”科技聲像作品二等獎; 第6屆全軍優秀電教教材二等獎; 第7屆“全國優秀科技音像製品獎”三等獎。 |
《士兵校長》 | 第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 第12屆義大利國際軍事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
《在UN的旗幟下》 | 第16屆義大利國際軍事電影節一等獎。 |
《中國藍盔》 | 被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30部優秀影視片(其中紀錄片為2部)之一。 |
《中國維和行動》 | 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作為迎接黨的十八大15部優秀國產紀錄片展播作品之一,推薦給全國各級電視台展播; 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提名獎;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2年度第二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第六屆“紀錄·中國”創優評析二等獎;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11-2012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撰稿獎,並獲2012年度紀錄片創作人才扶持資金。 |
《中國媽媽》 | 第22屆義大利國際軍事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 |
《拆彈部隊》 | 2012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中國製作人獎。 |
二、文學作品獲獎情況
獲獎作品 | 獎項名稱 |
《中國維和行動》 |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度優秀圖書出版扶持資金; 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為“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97部作品之一。 |
《親身經歷子母彈》 |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周年”徵文一等獎; 攝影作品優。 |
2003年以來,為全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進程和輝煌成就,展現中國軍人為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所做出的真誠努力和犧牲奉獻,八一電影製片廠選派由導演尚昌儀和攝像吳英傑、楊棟樑、張永斌組成攝製組,先後9次赴聯合國蘇丹達爾富爾、黎巴嫩、西撒、剛果(金)、賴比瑞亞、南蘇丹等7個維和任務區拍攝,歷時8年,以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主題,先後完成了《在UN的旗幟下》、《為了和平》、《拆彈部隊》、《中國媽媽》和15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中國藍盔》等6部紀錄片的攝製工作,其中《在UN的旗幟下》和《中國媽媽》在國際軍事電影節上分別獲得大獎。
2003年4月,我軍隊首次向聯合國非洲維和任務派遣維和部隊,八一電影製片廠隨即派遣導演尚昌儀和攝像吳英傑、楊棟樑組成攝製組,和中國維和部隊一起走出國門,紀錄我軍歷史上這一重大事件。
2006年,舉世矚目的黎(巴嫩)以(色列)衝突炮火硝煙未散,攝製組進入黎巴嫩南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拍攝。幾十年的戰爭衝突使黎以邊境遍布地雷和未爆炸彈。攝製組每天和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官兵們一起,走進被稱為“死亡地帶”的真實雷場,在雷場中、未爆彈前,拍攝維和工兵穿越雷場、掃雷排爆。
非洲蘇丹達爾富爾維和行動是聯合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維和行動,然而,達爾富爾的維和之路卻充滿坎坷、遍布荊棘、灑滿鮮血。據聯合國公布,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在僅兩年的達爾富爾維和行動已經犧牲了55名維和人員。攝製組2010年3月赴達爾富爾拍攝期間正值蘇丹全國大選,派別紛爭加劇,對聯合國維和人員襲擊事件更是頻發。面對這一情況,攝製組同志團結一致,義無反顧地走進危機四伏的沙漠叢林,全程跟蹤拍攝中國維和部隊執行聯合國所賦予的維和任務。在中國維和部隊臨時營區外突然槍聲不斷時,攝製組沒有退縮,而是臨危不懼,勇敢地扛起攝像機紀錄這一突發事件。
8年來,攝製組在戰亂動蕩地區突遇不明身份武裝人員的開槍攔截時,處驚不變;在反政府武裝控制地區遭遇反政府武裝人員的武裝糾纏騷擾時,沉著應對;在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中,面對感染惡性瘧疾的危險,和維和官兵一起頂風冒雨、風餐露宿;在疾病流行的原始部落中,面對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攜帶者,從容紀錄中國維和醫療隊員義診看病;在茫茫無際的撒哈拉沙漠中,和維和軍事觀察員一起,頂著酷暑,迎著漫天的沙暴,穿越過令人生畏的雷場,勇敢紀錄我維和軍事觀察員不畏生死守望和平。
在8年的時間內,攝製組不懼生活條件艱苦、安全環境惡劣,先後9次輾轉聯合國蘇丹達爾富爾、黎巴嫩、西撒、剛果(金)、賴比瑞亞、南蘇丹等7個維和任務區,行程30多萬公里,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累計採訪拍攝時間長達15個月,全面真實地紀錄了中國軍人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走進戰亂未息的異國他鄉——鑄劍為犁,走進突如其來的戰亂衝突——人道救援,走進炮火硝煙的衝突戰場——守望和平,走進遍布地雷的死亡地帶——掃雷排爆,走進酷熱難忍的熱帶雨林——修路架橋,走進疾病肆虐的叢林部落——救死扶傷,走進沙塵滾滾的荒漠腹地——巡邏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