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法
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
互動式教學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不同特點靈活運用。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
互動教學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員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置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置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置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互動教學
讓學員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現,既是互動式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員能力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互動式教學才能有效開展。必須營造民主氛圍。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民主、自由、平等、開放式的教學。“雙向互動”能夠形成,必須經由教員和學員的能動機制、學員的求知內在機制和師生的搭配機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決於教員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教員教學觀念的轉變。所以,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必須突出多邊互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全息的過程,要促使每個學員、教員積極參與其中,而決不能只局限於教員與個別優秀學員之間。對於不主動發言的學員,教員可以採取“拋繡球”的方式,觸動其思考回答問題,也可點名回答。只有互動教學的全員性、廣泛性,才能實現教學互動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使全體學員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必須鼓勵學員探索。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員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員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教員要留給學員“空白地帶”,讓學員去質疑、解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推動互動式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確立學員的疑問意識。同時,應尊重學員提問,鼓勵學員積極大膽提問,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
伴隨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標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導遊實務教學不僅要求教會學生掌握已有知識,還要求教會學生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逐步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並養成創新的習慣。要尊重學生個性,承認學生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是單純地接受舊知識,而是要在繼承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理論、新方法。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充分的討論、交流的時間,讓學生有動手觀察實踐的機會。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條件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形成探究式學習的模式,甚至要求允許學生犯“幼稚與可笑”的錯誤。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互動,才能營造一種主動研究、探索,不斷創新的氛圍,從而有利於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謂“教有法而無定法”,在導遊實務教學過程中採用互動式教學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總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了以下一些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啟髮式教學,教學中質疑是互動教學最基本的方式。通過對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的回顧,提出一些問題,引入新的要講解的內容,是有經驗的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在課程開始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隨後的教學過程中帶著問題學習,最終找出答案。通過對課程的一些要點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強的目的性,在一開始就明確本次課程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和關鍵的問題。
案例分析是導遊實務課程教學聯繫實際的特色。運用案例教學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有助於增進學生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導遊服務意識和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在授課過程中,每個專題都可穿插案例。案例可從專業報刊、網際網路以及自身的實踐中收集。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採用先分組討論,後到課堂上全班討論。教師的指導要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要對學生討論的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要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
景點實訓強調對實際旅遊景點的現場講解,雖然在景點實訓中,學生講解的對象不是真正的遊客,而是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但是由於現場感強,學生對此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聯繫實際,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際工作。並且學生現場講解的優缺點老師可以隨時進行點評。例如,我們把學生帶到鄧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羅瑞卿故居、萬卷樓、西山風景區等景點進行實訓活動,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參與了沿途講解、組織活動、景區講解、突發問題的解決等環節的鍛煉,並同時現場得到了帶隊老師的點評,學生均覺得收穫很大。
角色扮演是指教師在某個專題教學中設定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獲得對導遊工作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並形成工作所需的職業態度。例如在講授導遊規範服務的內容時,如何向客人致“歡迎詞”、“歡送詞”及“對客人不同要求的處理”等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扮演和觀察其他同學的扮演行為,學習各種交流技能。通過模擬后的指導,及時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反饋”機制構成“閉環”系統,決不能採用無反饋的開環系統,因為沒有反饋就無法把握課堂節奏。而最敏感的反饋點有兩個:眼神和表情。講課時必須實時地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當中獲取反饋信息,當發現有異常(無反應、反應過度等)反饋時,應及時調整講課節奏。使學生從內心與你互動起來,跟著你的思路走,而不走神。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設備進入課堂教學,它使傳統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一體化優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於課堂環境的變化,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也使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於進行。有了多媒體設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跟放電影一樣,不需要課堂講解了。我認為先進的設備僅僅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的主導地位絕對不能動搖。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會淡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要使教學互動,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動”起來。否則,互動就無法實施。這就要求教師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中走出來,拋棄因循守舊、循規蹈矩的教育方式,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師生關係,使教學活動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展開,師生共同探討,互相啟發和提高。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充滿信任和理解,要鼓勵學生隨時提出問題,甚至可以打斷教師講課,教師不能不耐煩或拒絕回答學生的問題。當學生有了不同觀點和不同見解時,教師也應虛心接受。這樣,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與學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兩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和諧發展。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而互動,避免出現淡化主題的現象。還要求教師能夠預見教學互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免在教學中使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對學生、對教師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和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之處還需在今後教學中不斷摸索,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