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京劇團
大型京劇團
重慶市京劇團成立於1956年5月,其前身為享譽海內外的京劇“厲家班”。劇團歷來重視劇目建設,已上演新老劇目700餘出,積累了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劇目,如《十三妹》、《三進士》、《玉堂春》、《春秋配》、《戰太平》、《戰冀州》、《法門寺》、《甘露寺》、《群英會》、《羅成叫關》、《八大鎚》、《雁盪山》、《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金鱗記》、《張衡》、《楊家將》(連台24本)、《嘉陵怒濤》、《白蛇傳》、《謝瑤環》、《三打祝家莊》、《鬧天宮》、《八一風暴》、《最後時刻》、《情探》、《憶十八》、《春香傳》、《周仁獻嫂》、《四川白毛女》、《渝州盜》等。其中部分劇目獲全國及省、市劇本、演出、演員、編劇等多項獎,獲各種獎勵人員共計100餘人次。
成立於1956年5月5日。前身是著名的"厲家班"。擁有"五世同堂"老、中、青五輩藝術家。
1995年底有演職人員168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3人,副高職稱的20人,中級職稱的43人。
成立以來,湧現出了厲慧敏、厲慧蘭、厲慧斌、沈福存、朱福俠、孫志芳、厲慧福、厲慧森、王錦聲、童志良、曾繁強、周應偉、張長青、陳光正、孫大龍、吳福漢、劉成煌、胡正中、陳小燕等優秀人才。
曾先後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哈爾濱、瀋陽、昆明、貴陽、成都、西安、甘肅、新疆等省、市、自治區巡迴演出。
1994年5月應邀再赴美國西雅圖,為國際兒童藝術節和波間公司演出。
劇團歷來重視劇目建設,已上演新老劇目700餘出,並創作、改編、整理、演出《渝州盜》、《四川白毛女》、《楊再興》、《嘉陵怒濤》、《憶十八》、《三進士》、《玉堂春》、《神馬賦》等優秀劇目。積累了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劇目,如《十三妹》、《春秋配》、《戰太平》、《戰冀州》、《法門寺》、《甘露寺》、《群英會》、《羅成叫關》、《八大鎚》、《雁盪山》、《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金鱗記》、《張衡》、《楊家將》(連台24本)、《嘉陵怒濤》、《白蛇傳》、《謝瑤環》、《三打祝家莊》、《鬧天宮》、《八一風暴》、《最後時刻》、《情探》、《春香傳》、《周仁獻嫂》、《渝州盜》等。其中部分劇目獲全國及省、市劇本、演出、演員、編劇等多項獎,獲各種獎勵人員共計100餘人次。
2007年10月21日下午14:00,京劇團演出廳將上演一台優秀傳統摺子戲。
《佳 期》
紅 娘——羅 蘭
張 生——劉曉劍 鶯 鶯——周 婭
(黃家驊執排)
《佳期》——書生張珙自見崔鶯鶯之後,朝夕思念。崔之丫鬟紅娘知情后,多次為雙方撮合,使張珙和崔鶯鶯得遂心愿。劇中紅娘由優秀青年演員羅蘭飾演,張生由劉曉劍飾演,崔鶯鶯由周亞飾演。
《望兒樓》
竇太貞——曹建紅
李 淵——劉 柱
大太監——孫渝昆 丑太監——蒲文進
宮 女——伍 梅、程 靜、張 萍、陳小燕
(黃家驊執排)
《望兒樓》——唐高祖后竇氏,因次子李世民帶兵在外,東剿西征,母子離別後終日想念,自悲自嘆,思念成疾,每夜在望兒樓為世民祈禱,推窗遠望,盼子歸來。劇中竇氏由優秀青年演員曹建紅飾演,李淵由劉柱飾演。
《坐 宮》
楊延輝——崔 英 鐵鏡公主——王 燕達 女——張曉妹、劉丹丹
《坐宮》楊延輝聽說母親佘太君押糧至雁門口,想趁這個機會探望老母,但是因為兩國交戰,關口守護森嚴,不得如願,鐵鏡公主猜測其心事,楊延輝隱瞞不過,請公主起誓后將身世說明。公主甚為同情,於是盜來蕭太后的令箭,使楊延輝順利過關。劇中楊延輝由國家二級演員崔英飾演,鐵鏡公主由國家二級演員王燕飾演。
《鍾馗嫁妹》
鍾 馗——張 立 鍾 妹——周 婭
杜 平——劉曉劍 丫 環——羅 蘭
小 鬼——李建忠、何 迅、李建軍、魏全勇、孫渝昆
青 袍——董 柯、李 恆、代迎春、胥 崗
(康雲翔執排)
《鍾馗嫁妹》的故事講的是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鬼王以後,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劇中鍾馗由國家二級演員張力飾演,鍾妹由周婭飾演,杜平由劉曉劍飾演。
《戰 馬 超》
此劇取自《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描述了蜀將張飛與西涼名將馬超的一場廝殺過程。先是兩員大將從白天戰到天黑,暫且收兵回營,當夜,鼓打三更后,張飛帶領十萬從馬闖進登州城,兵士齊喊“捉拿馬超一人”。馬超迎戰。張、馬二人又戰到天明。第二天,又從天明戰到夜晚,才由雙方主將鳴金收兵,結束這場爭鬥。劇中馬超由優秀青年演員白夢飛飾演,張飛由優秀青年演員李獻科飾演。劉備由國家二級演員王韻聲飾演。
《生 死 恨》
故事見明代沈鯨《易鞋記》傳奇,陸采《分鞋記》傳奇。大意為北宋時,金兵南侵,士人程鵬舉與韓玉娘同被張萬戶擄去為奴,並強令婚配。玉娘勸夫逃歸故國,事泄被賣於宋商瞿士錫,瞿知其情,憐而安置於尼庵,不想老尼卻擬強婚將玉娘賣與土豪胡為,玉娘連夜出逃。后鵬舉殺敵立功升任襄陽太守,命趙尋持當年失散之鞋遍訪玉娘,始知玉娘歷盡磨難而寄居於義母李家。程聞報趕至,玉娘卻已一病不起,與程訣別而亡。劇中韓玉娘由優秀青年演員劉丹丹飾。
《釣 金 龜》
康氏生子張宣、張義,張宣赴試得中。寄書接眷,其妻王氏沒有告訴康氏,獨自上任,棄母不顧。張義每日至孟津河釣魚養母,一日釣得金龜,又得兄為祥符令的消息,告訴母親,康氏怒,並命張義經往質詢。劇中康氏由國家三級演員厲冬飾演,張義由國家二級演員蒲文進飾演。
《荒 山 淚》
明末,大臣楊嗣昌為挽救朱家王朝危亡而在全國徵兵抽稅,以鎮壓李自成起義。河南濟源縣,農戶高良敏與子高忠入山採藥被虎吞食,高妻驚痛而亡,其孫寶璉被充兵役,一家五口,只剩下兒媳張慧珠。張因憂憤而瘋癲,避入深山,不料差役又跟隨而至,張慧珠被迫自刎而死。劇中張慧珠由青年演員張白飾演。寶 蓮由國家二級演員扈金娜飾演。
《大 登 殿》
此劇為《紅鬃烈馬》中的一折,劇情接續《武家坡》。薛平貴自西涼返回長安。王允陰謀纂位,平貴與代戰公主率兵擒之,自立為帝。欲斬王允,寶釧苦苦求情,始赦免。平貴在金殿分封寶釧和代戰公主。劇中薛平貴由國家二級演員崔英飾演,王寶釧由國家二級演員王燕飾演,代戰公主由國家二級演員周利飾演。
從厲家班到重慶京劇團的近七十年來,湧現了以厲派創始人厲慧良為代表的“厲家五虎”(厲慧斌、厲慧良、厲慧敏、厲慧蘭、厲慧森)、“慧氏三傑”(陳慧霖、邢慧山、陳慧君)及秦慧芬、沈福存、朱福俠、孫志芳等在全國有影響的老藝術家和現劇團在全國有知名度的一批優秀人才張軍強、程聯群、王錦聲、童志良、黃家驊、常春生、康雲翔及優秀青年演員周利、崔英、劉柱、張虎彪、張立、史豐沙、何漫清等。
在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繼承積累、創編上演了700餘部(折)不同題材的優秀傳統劇目和現代劇目,並以陣容整齊、颱風嚴謹著稱,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並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重慶京劇團改編傳統京劇《花木蘭》,紅色經典樣板戲《沙家浜》,新編現代京劇《江竹筠》、《金鎖記》;《大足》參加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獲“銀獎”;演員張軍強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在第六屆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中,周利獲金獎,張白、張曉妹獲銀屏獎。
在多年的藝術創作和各項演出評比中,獲得過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白玉蘭獎、全國京劇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中國京劇節武戲擂台賽銅獎、中央電視台全國青年演員電視大賽銀獎、優秀表演獎等100多個獎項,其中全國性獎項80餘項。
劇團曾多次為毛澤東、朱德、謝覺哉、葉劍英、聶榮臻、江澤民、朱鎔基、李瑞環、溫家寶、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曾多次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足跡遍及大江南北。1988年,由文化部推薦,首次赴美國演出,歷時三個半月,演出地點多達16個州、27個城市,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美國各地報刊先後發表評論文章50餘篇,數十家電視台進行了專訪和報道。報道稱我團的演出“文戲情濃於詞、武戲鵲起兔落,重慶京劇團瑰麗撼動全場”。劇團還曾赴南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海外人士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譽,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重慶京劇團是我國著名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是享譽海內外的“厲家班”。
厲家班於1935年在上海成立,先由京劇教育家、著名琴師厲彥芝及其子女和藝徒協助不海“更新舞台”演出,稱“更新童伶班,”后隨著厲氏“慧”字科收徒漸多,遂名為“童伶厲家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厲家班自蕪湖經武漢溯江入川,巡演於雲、貴、川三省,1942年在昆明更名“斌良國劇社,”經展轉在渝紮下班營,屆時形成“厲家五虎”(厲慧良、厲慧斌、厲慧敏、厲慧蘭、厲慧森)“慧氏三傑”(陳慧君、陳慧霖、邢慧山)等領銜主演的局面,時值風華正茂、技藝精湛,使該班成為“大後方”影響最大的京劇表演團體,並在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
歷史上著名的“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先生曾三次邀請毛澤東主席觀看“厲家班”演出,如此兩位同時觀看一個班社的演出,這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可說是絕無僅有,當時被傳為佳話。
1956年5月,重慶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厲家班”為國營建制,定名重慶京劇團。
重慶京劇團是著名琴師、戲曲藝術教育家厲彥芝先生1934年在上海創辦的更新舞台童伶班,於1936年正式定名厲家班(后改名斌良國劇社),1938年來到重慶。由於其陣容整齊、技藝精湛,不少劇目又是班社的獨創劇目,因此受到當時觀眾追捧,從此在重慶紮下牢固陣營,成為抗戰時期百花競妍的陪都文藝舞台上的一支勁旅,在京劇界享有盛譽。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請毛澤東主席觀看演出。在班社雲集、名家成群的當時陪都梨園,蔣介石選擇了厲家班,並三次邀請毛主席觀看演出,一時被傳為佳話,而兩人同時觀看更成了中國戲曲史的絕響。隨著重慶解放,1956年,厲家班組建為國營重慶市京劇團,2005年,中宣部、文化部對全國京劇院團進行評估,我團名列省級重點院團第一名。
重慶市京劇團成立於1956年5月,其前身是享譽海內外的“厲家班”。
京劇團歷史悠久,藝術實力雄厚,在全國以陣容整齊、行當齊全,颱風嚴謹,藝術精湛著稱。曾多次參加各種重大活動,均受到高度讚揚。半個多世紀以來,培養造就的京劇表演藝術人才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包括原“厲家班”藝徒、現在台灣京劇界的著名梅派傳人秦慧芬、文武老生張慧嗚等。改革開放后,我團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演員穎而出活躍在戲曲舞台上,他們承上啟下,既學習繼承了傳統精華,又隨著時代變化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劇團老、中、青五輩人,堪稱52人。他們中間,既有藝術造詣高、經驗豐富、獨具風格的表演藝術家,如現仍健在及活躍在舞台上的有“厲慧敏(女)、沈福存、朱福俠、孫志芳(女)、王錦聲、厲慧福、厲慧森等,又有嶄露頭角、各具特點如曾凡強、童志良、周應偉(女)、程聯群(女)、黃家驊、張長青、李維正、陳小燕(女)、劉亨澤、王韻聲、劉柱、周利(女)等,深受觀眾歡迎的中青年藝術人才。從1979年以來,獲全國、省、市各類創作演出獎113項。劇團在數十年的演出實踐中,演齣劇目上千餘出,保留了一大批具有較高質量的代表劇目如:《三進土》、《鳳還巢》、《群英會》、《謝瑤環》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全國京劇演出市場不景氣,重慶京劇團也開始下坡,個別人為排除異己,許多正當演戲年齡的優秀演員離開了舞台,其中有:卞培蘭、陳開群、劉學義、楊乃康、劉潔、郭宇、呂錦文、徐健英、曾凡強、任開強等,1995年劇團創作排演“神馬賦”時,由於用 人不當,剛剛從重慶藝術學校畢業進團的九三屆尖子、青衣演員李曉蘭離開了劇團,與優秀琴師秦勤一同考進北京戲校,後分北京京劇院,同時優秀小生演員,“神馬賦”主演之一的胡正中病逝。
吳國民、朱凱為主管人以來,曾經閉門自守的重慶京劇團如開了閘的流水,八方人員接二連三紛紛踏至、引進人員源源不斷。原來在京劇界,除京、津、滬院團的人才以外,還有這麼多人才沒有著落?引進人員名單:張軍強(老生)、南秋霞(張軍強夫人,一般工作人員)、常春生(花臉)、康雲翔(武生)、王某某(康雲翔夫人、舞美)、劉川(琴師、及夫人“門衛”)、王子正(鼓師)、李釗(琴師)、陳姣(月琴)、楊紅薇(京二胡)、曹建紅(老旦)、厲冬(老旦、票友下海)、張白(青衣)、劉曉建(小生)、劉丹丹(青衣)、乾龍(武戲演員)、李恆(武戲演員)、紀子鶴(大鑼)、李艷波(武花臉)、戶金娜(武旦)、劉明明(音樂創作人員)、崔英(老生、票友下海)。
劇團積極開拓演出市場,1983年至1987年連續4年在全國範圍內巡迴演出。1988年首次訪美演出,歷時3個半月,足跡遍及美國16個州的27座城市。1994年5月再度訪美演出,同年10月赴南非演出。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劇團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劇團培養造就了一批頗有影響的京劇藝術表演人才,其中一級演員有厲慧敏、沈福存、朱福俠、孫志芳、厲慧福、厲慧森,二級演員有王錦聲、曾繁強、童志良、周應偉、黃家驊、張長青、李維正、馮健、陳小燕、王韻聲等。沈福存、朱福俠、孫志芳現已成為劇團具有代表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福字輩:
沈福存(青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朱福俠(文武小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福慶(武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藝術網http://www.jingjuok.com,轉載請註明出處。溫福棠(武生)國家一級演員,鄒福金(武生),韓福俊(武生),劉福林(花旦、刀馬旦),劉福微(武旦)。
天字輩:
卞培蘭(青衣),楊小安(青衣),楊金枝(青衣),楊先純(武旦),周應偉(刀馬旦),馮健(老生)宋東北(老生),晏學武(花臉),童志良(花臉、后改武生),王應立(武生、后改花臉),劉學義(花臉、后改老生),王錦聲(花臉、后改老生),陳開群(青衣),孫志芳(青衣),李維正(武生),楊乃康(文丑兼老生)。
來字輩:
胡正中(文武小生),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獎獲得者,劉潔(青衣),郭宇(老生),任開強(花臉),劉國華(老旦),呂錦文(文丑),陳小燕(花旦),陳敏(武旦)。
另有從年齡上近似“來”字輩的外地人員有:
程聯群(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張志凌(武生)國家二級演員,王燕(青衣)國家二級演員,李建軍、李建忠(武戲演員)。
93屆畢業生:生行:王志明、劉柱、吳狄、胥剛、魏全勇、伊旺、張虎彪、劉晏、黎軍、周輝、何迅、董柯、孫渝昆、李世強。旦行:李曉蘭、張蓮、溫亞軍、盧漫、蔣勤勤、周婭、趙虹、伍梅、周利、張萍、羅蘭、何麗娟、程靜。凈行:孫慶、張立、史豐沙、陳西、張青、唐宇、向華。醜行:張靜、鍾曉。樂隊:李銳、秦勤、廖詩琪、楊亮、彭渝、鄭煜、嚴春。其中獲得全國獎項人員有:李曉蘭、周利、張虎彪、劉晏、劉柱、何麗娟、張立、羅蘭、張萍、周婭。
厲彥芝:(1896~1972)男。滿族旗人,京劇琴師,教育家。少年時代曾拜羅福山為師學習老旦,兼習京胡,14歲登台演出。數年後倒倉,拜董風年為師,學習京胡。19歲赴南方,為幼年的李萬春吊嗓,並為金少山操琴。后一直在南方演出,並去新加坡、小呂宋演出。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更新舞台參與演出連台本戲《西遊記》。1936年在上海成立"厲家班",厲彥芝擔任班主,率領他的孩子厲慧斌、厲慧良、厲慧敏、厲慧蘭、厲慧森、厲慧福等一班童伶演出於江南一帶。抗戰爆發,帶領厲家班成員轉移西南,在西南堅持演出。抗戰勝利,率團為國共和談演出。解放后率團改為重慶京劇團,積極培養京劇人材。文革中被隔離審查。1972年允許其演出。不久因腦溢血病逝,享年76歲。
厲慧斌:(1921~1966),男,滿族,北京人,厲彥芝的長子。他自幼隨父學京劇凈角。先後從師於王洪奎、孟燮卿等人。1936年上海麗歌公司為其灌制了《霸王別姬》、《華容道》等唱片,被譽為"小金少山"。他的表演功架穩健,唱念渾厚洪亮。代表劇目有《霸王別姬》、《連環套》、《鍘美案》、《銚期》等。同時,他還演出了移植、改編劇目《張飛審瓜》、《李逵繡花》、《牛皋扯旨》及現代戲《蘆盪火種》、《杜鵑山》、《紅燈記》、《四川白毛女》、《嘉陵怒濤》等。
厲慧良:(1923~1995),男,滿族,北京人,厲彥芝的次子。生於江蘇南通的海門。五歲隨父來到上海,開始了練功學藝的生活。其常演劇目有《盜宗卷》《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失印救火》、《八大鎚·王佐斷臂》、《珠簾寨》、《戰太平》、《走麥城》、《艷陽樓》、《英雄義》、《賺歷城》、《鬧天宮》、《鐵籠山》、《長坂坡》《挑華車》、《鍾馗嫁妹》、《金沙灘》等。1956年參加天津市京劇團,曾演出《火燒望海樓》、《六號門》等現代戲。
厲慧敏:(1924-2007),女,滿族,北京人,中共黨員,厲彥芝的長女,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自幼受家庭熏陶,7歲開始學戲並登台,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兼習小生。1936年其父組辦厲家童伶班,與兄慧斌、慧良、妹慧蘭、弟慧森、慧福等演出於江南一帶。后又相繼向金碧艷、王蕙芳、黃桂秋、徐碧雲等學藝,技藝大進。抗日戰爭爆發后,厲家班入川繼續演出,頗具聲望。
演齣劇目近三百餘出,並編演過現代戲《四川白毛女》、《嘉陵怒濤》等。擅演劇目有《穆桂英》、《十三妹》、《白蛇傳》、《花木蘭》、《人面桃花》、《春香傳》、《別姬》、《紅娘》、《抗金兵》等。青年旦角孫志芳等得其教導和指點。2007年3月26日在重慶逝世。
厲慧蘭:(1928~1990),女,滿族,北京人,厲彥芝的次女厲慧良,厲慧敏之妹。京劇老生、老旦,出身梨園家庭.7歲起隨父母學戲,20世紀30年代末起,長期隨厲家班演出於長江流域及雲貴川,擅演《戰太平》等余派戲,併兼演老旦,1984年率團以老生、老旦雙出赴京津滬演出。1983年隨團到訪美國。代表劇目有:《墨子》、《城濮之戰》、《壇淵血恨》、《六國封相》、《滿江紅》、《張衡》、《花打朝》、《佘太君掛帥》、《阿黑與阿詩瑪》、《嘉陵怒濤》等。1990年5月12日,農曆庚午年四月十八日因癌症去世。
厲慧森:男,1927年出生,滿族,北京人,國家一級演員。重慶市京劇團藝術委員會成員。自幼學戲,從未進過學校,1936年其父開辦厲家童伶班,與大哥厲慧斌、厲慧良、大妹厲慧敏、小妹厲慧蘭被合稱"厲家五虎",在長江一帶演出,頗有影響主要擅長丑角的唱腔和表演。代表劇目有執導復排了《三不願意》,編寫了《厲家班史》、《憶二哥慧良》等。2004年前往香港獻藝,反映熱烈。老人暮年依然孜孜不倦做著傳承的事,靜心埋頭寫下了30多萬字的手稿《厲家班史》和《憶二哥慧良》。
陳慧君:原名(陳鴻瑞)京劇老生,陳嘉祥之子,自幼隨父學藝。入厲家班后,工老生,主演《斬黃台》、《上天台》、《八蜡廟》等戲。早年上海《藝術生活》介紹他"演戲持重,身段穩健,扮相大方"。幾十年來的舞台生活,始終保持颱風嚴謹、戲路寬闊的長處。早年在更新舞台童伶班時期,擔任《探寒窯》中的王母、《岳母刺字》中的岳母、《法門寺》中的太后等他老旦角色。老生行當的配角,如《奇雙會》中的李奇、《三堂會審》中的劉秉義等,他的表演很出色,但又能託人保戲。長期以來,與厲慧良、厲慧敏、厲慧蘭、厲慧斌合作,嚴肅認真,勤勤懇懇,甘當陪襯紅花的綠葉,俏不爭春,精神可嘉。
邢慧山:原名(邢復初)專工京劇武二花臉,唱、做、念、打俱見功夫。在厲家班時,和陳慧君一樣,可說是甘願作護花春泥的綠葉人物。厲慧良的《三國志》、《長坂坡》,他扮演黃蓋、張郃;陳慧霖的《戰馬超》、《伐子都》,他扮張飛、穎考叔;李慧敏的《抗金兵》、《穆桂英》,他就分飾金兀朮和孟良。作為他們必不可少的最佳搭檔,為發展厲家班的舞台藝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邢慧山不但武二花演得好,演丑角也是他的一絕。《六國封相》中的蘇文、《三笑姻緣》中的花武,既齣戲又不攪戲。以後在福建南平京劇團。
陳慧霖:是閘北更新舞台時期與厲彥芝共事的陳春永之子,號(七金子)京劇武生。是最早進厲家班拜師的一位。他幼年就由潘奎祥教師教導練功學戲,武功的基礎非常紮實。加入厲家班以後一直是領銜的武生,長靠和短打武戲皆佳。他在《周瑜歸天》(即《柴桑關》)中扮演周瑜,其中"雙腳倒踢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堪稱一絕。他在《伐子都》中扮演公孫子都,當見到被謀害后的穎考叔鬼魂時,穿蟒、戴紫金冠、厚底,連續三個"踺子倒失虎"的翻撲動作,乾淨利落。又在《界牌關》中扮演羅通,在桌上連翻五個"小翻"然後翻下,即准又險。扮演高寵、趙雲等角色,富有大將風度。1944年(即民國33年)前後,陳慧霖離開厲家班,先是搭杜文林的班,后應雲南昭通楊竹銘的邀請去了昭通,擔任挑梁武生。以後曾任箇舊市京劇團團長。
朱福俠,(1936~2006)男,京劇小生演員。13歲進重慶"厲家班"學藝,先學花旦,后改學文武小生。其代表劇目主要有《周仁上路》、《周仁哭墳》、《憶十八》、《群英會》、《小商河》、《雙槍將董平》、《雅觀樓》、《八大鎚》、《羅成》等。他還導演了大型京劇《白蛇傳》、新編大型歷史故事京劇《戚繼光》等,參與排導、指導的劇目有崑曲《牡丹亭》、京劇《中國貴妃》(《大唐貴妃》)、越劇《藏書之家》等。
沈福存:(1935~)男,京劇旦角演員。四川巴縣(現為重慶市巴南區)人。
1948年入歷家班"福"字科學藝,先習老生,後攻青衣,兼工小生。16歲登台。
20世紀50年代,悉心攻習張派藝術,與歷慧蘭、歷慧敏等同台演出於西南一帶,頗得觀眾青睞。
60年代末至70年代,攻習老生,演過《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劇。80年代后,恢復了旦角傳統劇目。
1983年曾率團赴京、滬等城市演出,深得好評。
1984年在北京紀念尚小雲先生八十五誕辰會演中,主演《御碑亭》一劇,獲內外行一致稱讚。
代表劇目
沈福存常演《玉堂春》等旦角戲及《羅成叫關》等小生戲,還在《白蛇傳》中趕演白娘子和許仙雙角。
擅演劇目有《春秋配》、《鳳還巢》、《生死恨》、《狀元媒》、《龍鳳呈祥》、《寶蓮燈》等。
其他主要劇目還有:《武家坡》、《三娘教子》、《鎖麟囊》、《御碑亭》、《紅娘》、《玉堂春》、
《望江亭》、《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闖王旗》等。
羅發敏荀派花旦演員。師從韓鳳英、厲慧敏、朱曉霞等老藝術家。1961藝術大師荀慧生及其女荀苓萊親授荀派劇目《紅娘》《金玉奴》。
八十年代被荀苓萊先生指定作為荀派弟子參演荀派藝術研討會,示範演出荀派名劇《紅娘》,廣受好評。
其他主要代表劇目有《麻姑上壽》、《小上墳》、《辛安驛 》、《貴妃醉酒》、《喜榮歸》等。
卞陪蘭
1958年考入重慶市京劇團。梅派青衣。國家二級演員。重慶市劇協會員。師從韓鳳英、戴國恆、厲慧敏等老藝術家。
1980年《女起解》獲重慶市青少年匯演二等獎。
1987年獲重慶市戲劇廣播大賽優秀獎。
主要代表劇目有《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紅燈記》、《蝶戀花》、《三堂會審》等。
陳開群,女,京劇梅派青衣。四川重慶人。國家二級演員,曾任重慶京劇教育協會理事、四川省劇協會員。1969年畢業於重慶京劇團訓練班。先師從韓鳳英,厲慧敏等老藝術家,后被著名旦角演員孫毓敏收為門徒。
主要演出京劇劇目有:
《紅燈記》、《鳳還巢》、《玉堂春》、《宇宙鋒》、《紅鬃烈馬》、《瀟湘夜雨》、《狀元媒》、《秦香蓮》、《法門寺》、《甘露寺》、《孔雀東南飛》、《生死恨》、《四郎探母》、《三娘教子》《斷橋》等。
崑曲劇目有:
《琴挑》、《痴夢》
其演出唱段被收入中國戲曲音樂集成。
主要藝術成就:
1980年演出 《二進宮》獲重慶市中青年演員二等獎。
1987年《三娘教子》選段獲重慶市戲劇廣播大賽第一名。
1987年任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四川賽區評委。
周應偉
1958年考入重慶市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關肅霜親傳弟子。師從韓鳳英、朱曉霞等老師。1988、1994年兩次赴美巡迴演出,主演關派名劇《盜庫銀》,廣受戲迷朋友好評。主要演齣劇目有《鐵弓緣》、《扈家莊》、《武松打店》、《擋馬》、《青石山》、《紅橋贈珠》、《盜草》、《九尾狐仙》等。
孫志芳:女,漢族,1950年出生。重慶市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80、1981年曾獲重慶市專業劇團青少年匯演一、二等獎,1985年在創作劇目《巫山神女》中獲得重慶創作調演優秀表演獎。1991年6月曾獲得全國中青年京劇電視大賽四川賽區最佳表演獎。同年11月有獲得中央電視台京劇電視大賽銀屏獎。1988年、1994年兩赴美演出,多次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受到高度民主讚譽。
2001年10月,中央電視台戲曲名家名段欄目播出了她主演的《斷橋》、《謝瑤環》。
張軍強:重慶京劇團團長--------奚派老生
張軍強,1962年生於河北保定,畢業於保定市戲校,初攻武生,進入河北省京劇院后專攻文武老生。
1992他投身奚嘯伯高徒歐陽中石、張榮培門下,潛心學習奚派藝術,成為奚派藝術的第三代傳人。
張軍強演出的奚派代表劇目《范進中舉》、《白帝城》、《李陵碑》、《失空斬》、《烏龍院》和主演的《大·探·二》、《打金磚》、《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楊門女將》、及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方誌敏》等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1991年榮獲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熒屏獎。
1994年榮獲在天津舉辦的"汪言余奚"京劇四大流派展演一等獎。
2007年12月獲中國第二十三屆"梅花表演獎"
程聯群:張派青衣,重慶京劇團副書記
女,青衣,重慶市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1977年考入萬縣市京劇團學藝.
85年入上海戲曲學校,92年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99年調入重慶市京劇團。
88年拜沈福存為師。擅演劇目有《宇宙鋒》、《貴妃醉酒》、《望江亭》、《狀元媒》等。
2001年獲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展演一等獎
2004年9月獲第十一屆"文華表演獎"
2006年獲優秀專家稱號、首屆重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8年獲重慶市"學術帶頭人"稱號。
張軍強。程聯群.
常春生聯合演出<大。探。二>
常春生:男,回族,1966年出生於河北定興。1982年考入河北省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授課教師陳茂春先生(榮春社)、鄒鳴述先生(鳴春社)。
1998年被評為河北省德藝雙馨專業雙十佳演員
2007年被評為重慶首屆"巴渝新秀"優秀文化先進人才
擅長演齣劇目:《大。探。二》、《姚期》、《鍘美案》、《連環套》、《探陰山》、《赤桑鎮》、《遇后、龍袍》、《趙氏孤兒》、《將相和》、《鎖五龍》、《李逵探母》等。
周利:女,京劇旦角。青年研究生班
1987年考入重慶市藝術學校京劇表演專業。
1993年畢業入重慶市京劇團。
2004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第四屆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
獲獎情況:
2001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第四屆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參演《昭君出塞》,獲"優秀表演獎"。
2003年中國劇協"紅梅獎"大賽參演《賣水》,獲"金獎"。
2005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第五屆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參演《失子驚瘋》,獲"銀獎"。
2008年獲中央電視台第六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
康雲翔:是唱京劇武生的,但和秦腔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出生在一個秦腔世家,祖父康頓易,是易俗社著名的小生演員,長期與王天民合作,有相當的藝術造詣;其姑姑康蘭,為易俗社青衣演員,就是電影《三滴血》中周仁祥妻的扮演者,阿宮劇目《打神告廟》移植為秦腔后,康蘭也是最早演該戲的演員之一;2001年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
2003年獲全國"國花杯"十佳武生
2004年獲文化部中國第四屆京劇節武戲擂台"銅獎"2005年獲中央電視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銀獎"
領導姓名:職務
書記(法定代表人)吳國民
副團長:童志良、朱凱
演員隊:薄文進
樂隊:黃一凡
舞美隊:岳剛
藝術室:李維正
藝委會:朱凱
辦公室:楊昌喜
信息員:袁紹甫
退管科:李虹
黨辦:王連生
劇場:吳應模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正陽街38號
近年來,劇團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曾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哈爾濱、瀋陽、大慶、錦州、昆明、貴陽、攀枝花、成都、西安、甘肅、新疆等地巡迴演出,反映強烈影響廣泛。1988年、1994年兩次赴美國及南非演出,引起轟動,受到主辦單位及海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近幾年來,劇團曾先後參加了全國及本市的各種重大活動,如:1997年3月18日慶祝設立重慶直轄文藝晚會。1998年6月15日第八屆世界拳擊開幕式。1998年6月18日重慶直轄掛牌一周年慶曲。2001年1月2日文化部舉辦的首界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2001年5月4日廣電部舉辦的“哈葯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2001年11月26日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戲劇節閉幕式《國色天姿》等一系列重大活動。
在新的歷史時期,劇團將以嶄新的姿態,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致力於“出人齣戲多演出”,為進一步適應和進入市場,繁榮文化藝術作出新的吏大貢獻。
重慶市京劇團、重慶市話劇團轉企改制暨重慶紅岩文化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紅岩村多功能廳隆重召開。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事忠,重慶市副市長譚棲偉,重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丁小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樊偉,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厲華等領導參加了此次活動,掛牌儀式由重慶市文廣局局長汪俊主持。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根本途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黨中央做出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重慶作為全國文化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在改革中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對原有的8家市級文藝院團進行了改革。市京劇團、市話劇團整體划入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聯線緊緊抓住這次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機遇,以京劇、話劇在重慶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紅岩文化為根基,以資源整合和資本運作為紐帶,圍繞“出人、齣戲、出精品、出市場”的戰略目標,專註紅岩文化研發與戲劇經典傳承的有效融合,開拓市場、服務大眾。
重慶市京劇團榮列全國省級重點京劇院團評選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