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溪大橋
亞洲第一橋
洛溪大橋(Luoxi Bridge)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境內一座連接海珠區和番禺區的過江通道,是105國道跨越珠江上的一座特大橋,於1988年8月建成通車。位於珠江主航道,是廣州市東南部城市主幹道組成部分,也是珠江后航道上的標誌性橋樑通道。
洛溪大橋始建於1984年10月14日;於1988年6月28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線貫通;於1988年8月28日通車運營;於2018年5月2日進行拓寬工程。
洛溪大橋北起三滘立交橋樞紐,上跨珠江水道,南至洛浦街道;線路全長2.3千米,橋樑總長1.912千米;橋面為雙向十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千米/小時。
洛溪大橋拓寬項目示意圖
1981年,廣東省勘察設計院和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合作設計《洛溪大橋方案》。
1982年,原番禺縣委、縣政府決定籌建洛溪大橋,並成立了洛溪大橋工程指揮部。
1983年6月20日,洛溪大橋勘察工作正式開展,並對橋樑地質情況等各個信息作出相關側量工作。
1984年10月14日,洛溪大橋舉行奠基儀式
1985年9月1日,洛溪大橋動工興建;11月18日,廣東省勘察設計院完成關於洛溪大橋的全部設計施工圖。
1988年6月28日,洛溪大橋主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線貫通;8月28日,洛溪大橋竣工,通車運營;12月28日,洛溪大橋舉行竣工典禮。
1999年5月31日,洛溪大橋拆除北面牌樓。
2012年10月8日,洛溪大橋完成伸縮縫維修工程。
2017年1月1日,洛溪大橋取消收費年票制,停止收取通行車輛費用; 3月21日,洛溪大橋拆除收費站;4月1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於廣州大道(天河北路~洛溪大橋)快捷化改造系統工程—洛溪大橋拓寬工程的建設通告》。
2018年5月2日,洛溪大橋進行拓寬工程; 7月29日,洛溪大橋完成拓寬工程的首樁灌注建設。
2020年1月15日,洛溪大橋完成南主橋Z4右幅主塔封頂工作;10月30日,洛溪大橋完成新建橋樑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021年2月8日,洛溪大橋新橋通車運營。
洛溪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郊,在瀝滘水道和丫髻沙島之間;北接海珠島南岸、南接洛溪島西部;西距上游丫髻沙大橋2.5千米、東距下游新光大橋2.5千米。該橋全段屬於廣州大道的南端起點部分,途經線路是北京至珠海105國道,線路北起海珠區中南部的三滘立交橋樞紐,跨越珠江主航道,南至番禺區西北部的洛浦街道,北岸接童悅路、南州路,南岸接洛浦路、如意一馬路、如意路。洛溪大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郊
● 整體布局
洛溪大橋分別由跨江主橋、南北引橋、四座橋塔、及各匯接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洛溪大橋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特點
洛溪大橋分別由舊橋及兩側新橋組成,其中舊橋為梁式橋,兩側新橋為雙塔斜拉橋。
結構特點 | 梁式舊橋 | 整體 | 主橋採用五跨連續剛構,兩端與引橋連接處設置了伸縮縫,全長範圍內的上部結構與墩身的連接全部採用了整體結構。主橋上部採用單箱單室結構,主墩採用鋼筋混凝土空心雙柱墩,主墩外圍設置了雙層鋼圍堰作為人工防撞結構。下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部採用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在主橋兩端的邊墩上設置了允許縱向位移和轉動的盆式橡膠支座。 |
新建斜拉橋 | 主橋 | 主橋為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左、右分幅布置,採用五跨連續半漂浮體系,空間密索型布置,輔助墩、過渡墩上採用縱(雙)向活動支座,索塔橫樑上採用縱(雙)向活動支座,橫向設抗風支座傳遞風荷載。索塔與主梁間安裝縱向衝擊荷載阻尼約束裝置。邊跨布置鐵砂砼壓重塊,以解決活載作用下邊墩及輔助墩頂負反力問題。 | |
主梁 | 主梁採用雙邊箱鋼-砼疊合結構,雙邊箱、縱橫樑、橋面板組成,邊箱為單箱單室閉口矩形截面鋼箱,根據受力需要,兩邊箱在不同區段採用不同的鋼板厚度,輔助墩處板厚最大,邊箱內沿橋縱向與橫樑對應處設有橫隔板。中橫樑 採用焊接工字形截面。橫樑間在橋樑中心線處設置一道“工”字型小縱梁,以保證鋼橫樑安裝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及為橋面板現澆縫提供模板作用。 | ||
主塔 | 塔採用變異鑽石型橋塔,由上、中、下三段塔柱和橫樑、塔座以及索塔附屬結構設施組成。塔柱為鋼筋砼結構,橫樑為預應力構件。上、中、下三段塔柱均採用曲線連接,內、外曲線均為圓曲線,兩中塔柱在上塔柱合成整體,下端以弧形板相連。塔頂部設有蓋板,上塔柱頂設裝飾段。 下塔柱採用單箱雙室截面,中塔柱採用單箱單室截面,上塔柱採用單箱多室截面,由中塔柱相交處單箱三室截面逐漸過渡到上部單箱雙室截面直塔柱。上塔柱為斜拉索錨固區域,塔壁內側設斜拉索錨塊,錨固區環形預應力採用無粘結高強度、低鬆弛預應力鋼棒,在塔柱縱、橫橋向每側塔壁分別布置二至三排。 | ||
橋墩 | 主塔墩基礎採用群樁基礎,承台採用八邊形承台,每個承台下採用22根變截面鑽孔灌注樁,按梅花型布置。輔助墩及邊墩採用框架墩,墩柱橫向向外側傾斜,每個承台下採用10根直徑1.5米鑽孔灌注樁,按梅花型布置 | ||
斜拉索 | 斜拉索採用扇形空間雙索麵,拉索採用直徑7毫米環氧塗層平行鋼絲,外擠雙層 PE,內層為黑色,外層為彩色。斜拉索錨具採用冷鑄鐓頭錨,梁端及塔端錨具均採用張拉端錨具。拉索外表面採用螺旋線以防風雨振,同時在主梁端設置外置阻尼減振器。 | ||
參考資料: |
洛溪大橋線路全長2.3千米,橋樑總長1.912千米,主橋長570米,採用(30+95+305+110+30)米跨江布置,兩側新橋中心與舊橋中心間距24米,單幅橋寬為14.5米,主梁2.25米,節段標準長度12米,邊跨尾索區節段長度為9.6、6.3毫米,全寬19.5米,中橫樑順橋向基本間距4.0米(壓重段為3.0米、3.3米),橋面板厚25厘米。主橋三號塔高125.3米,塔頂高程124.6米;4 號塔高119.0米,塔頂高程126.3米;塔座高2.0米,索塔在橋面以上高度約為83.2米,高跨比為0.273。每索麵共12對斜拉索,斜拉索在樑上基本索距為12米,邊跨尾索區為9.6米,塔上索距為2.0米,單幅橋共96根斜拉索,最大斜拉索長度160.6米。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路 |
設計速度 | 60千米/小時 |
車道設置 | 雙向十車道 |
荷載標準 | 城-A |
橋面縱坡 | 4% |
設計風速 | 31.3米/秒 |
通航尺度 | 214米x34米 |
通航水位 | +7.0米(最高) |
抗震等級 |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克,按VII度設防 |
● 隔聲設置
截至2018年5月,洛溪大橋南岸新舊橋靠近環境敏感點的線段,裝設全封閉隔聲屏障與隔聲窗進行降噪。
2005年7月1日起,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洛溪大橋收費站終止收費,全橋路段免費通行,不收取任何費用。
2018年7月1日,洛溪大橋除法定節日可正常通行外,其它時間將實施“開四停四”限行制度。
2015年,洛溪大橋平均車輛流量8萬輛/日,最高峰達到10萬輛/日。 2015年,洛溪大橋平均車輛流量8萬輛/日
1988年8月28日,洛溪大橋通車運營,在當時運用的新技術應用與科技創新主要有:
1、確定了“主橋要先進、引橋要經濟”的設計原則。主橋採用4跨不等連續剛構,上部構造與墩身剛性連接,省去大噸位支座,引橋採用簡支T梁體系,橋面連續構造。
2、先進合理的主橋結構體系。為滿足通航要求,儘可能全河寬達到不同噸位船舶綜合使用 ,選用不對稱的連續結構 ,既方便施工、減少水中基礎,又不破壞現有河堤。洛溪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大跨連續剛構 ,使得連續剛構橋型在我國全面推廣應用。同時改變了梁橋的經濟跨徑,在此以前跨徑超過200米時一般採用斜拉橋,而現在跨徑超過 300米才用斜拉橋,在200至300米之間連續剛構橋型比斜拉橋優越。
3、經濟合理的箱梁斷面形式。主跨 180米的連續剛構是當時中國採用懸臂施工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橋樑,此類橋型自重所佔比例大,為此首次引進大噸位預應力體系(最大張拉力 4360千牛)。頂板預應力鋼束全部在承托錨固,取消上齒板,有效地減小箱梁斷面尺寸,為大跨徑連續剛構橋發展創造了條件 ,其跨中梁高3米,僅為跨度的 1/60,為世界先進水平、國內最高水平。
4、橋墩當時在中國國內首次採用雙牆式薄壁墩,提高了墩身的柔性,改善了主梁的受力性能。
5、主墩上設有漏斗型鋼圍堰作為主墩的防撞設施中國國內首創。鋼圍堰設計採用二次碰撞原理,從而減少了鋼圍堰工程量,同時人工島使下部樁基和承台施工變水中為水上施工,極大地改變了施工條件,加快了施工進度。
6、引進大噸位預應力體系和大型伸縮縫裝置。根據受力情況採用三向預應力設計,全部縱向預應力和橫向預應力束採用引進的7絲鋼絞線的VSL公司預應力體系。縱向預應力束採用了VSL公司的Ecs31型錨具,極限張拉力達到5704千牛。設計者首次大膽引進外國先進的預應力體系 ,使我國梁式橋跨越能力由最大跨徑110米一躍發展到 180米。引進了Honet公司的大型伸縮裝置,經安裝測試滿足設計要求,性能良好。
7、自行研製CH70通用公路架橋機,能使預製的T形梁在曲線上直接安全就位,技術性能先進,加快了施工進度。
8、高墩爬升模板利用墩身結構鋼筋作為爬升支承的創造,在中國國內首次使用,施工簡易,快速,省工省料,加快施工進度。
9、簡易輕型的貝雷托架(1號塊),設計構思考慮先澆的第1層(底板)混凝土與貝雷托架形成兩種材料結構的組合梁,共同承受后澆的腹板和頂板自重從而達到托架簡便、經濟,也是中國國內橋樑首次採用,經濟效果良好。
項目名稱 | 所獲獎項 |
洛溪大橋 | 1990年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
1990年中國國家優質工程質量銀質獎 | |
1991年中國交通部優質工程一等獎 | |
1993年全國改革開放十大公路工程之一 | |
1999年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 |
2006年“中國十佳橋樑” |
洛溪大橋通車后,成為廣州市區通往番禺、順德、中山等地區的必經之路,隨著珠三角的經濟發展迅速,過橋的 車輛日益增加,當年設計車流量為每日3萬輛,但實際流量達7萬輛,嚴重時更達每日10萬輛,遠遠超過設計流量,每輛車更收取至少 5元,20多年來應該清還所有借貸,但仍然繼續收費,而且因收費而使本來已相當龐大的車流,更為擁擠,所以洛溪大橋經常大排長龍;有見及此,政府興建了番禺大橋,希望能分流洛溪大橋的車輛,但由於番禺大橋的通行費昂貴(小型車收費為15元),比洛溪大橋的收費高出3倍,所以許多司機仍選擇洛溪大橋。
洛溪大橋已收費了17年,收費未完,爭議不斷;最後,廣東省政府宣告從2005年7月1日零時起終止收費,結束了17年的收費歷史。為分流來往的車輛,及舒緩免費后洛溪大橋的車流量,政府對洛溪大橋實行交通管制,禁行的車輛需繞行番禺大橋(華南快速)及海星崗大橋(南沙港快速),使大橋的交通壓力有所降低。
儘管海珠區與番禺區已有四座跨江大橋,但洛溪大橋擁堵問題依舊存在。
1、廣州市區南拓進程加快,作為廣州大道終點、連接海珠區和番禺區的洛溪大橋依舊是交通要道之一。
2、洛溪大橋輻射了番禺西北部大片新建住宅區,大量人口定居必然導致往返海番兩地私家車數量暴增。
3、洛溪大橋是海番之間唯一的普通道路,橋兩頭出入口多、多處市民上下橋都較方便;但新光大橋、番禺大橋和海星崗大橋都是快速路,進出口有限上下橋不便。番禺大橋收費貴,海星崗大橋較偏遠且按高速標準收費。
4、洛溪大橋只有雙向四車道,無法消化橋兩端雙向8車道以上的車流量,免費的新光大橋也已擁堵不堪。
5、廣州大橋拓寬后,廣州大道車流更為舒暢,但同時也意味著將廣州大橋的堵點間接轉移到洛溪大橋上。
隨著道路擁擠問題日趨嚴重,在廣大市民的強烈呼籲下,洛溪大橋擴建工程項目正式啟動。不過由於南橋頭洛溪島上已有大量住宅區,致使大橋拓建面臨拆遷、征地、環保、兼顧居民利益等一系列問題。擴建項目尚處環評階段、未正式動工。
洛溪大橋收費站拆除工作已展開,“洛溪大橋”四個大字被拆下,對很多當地市民來說,這標誌著洛溪大橋舊時代的真正結束,成為一種城市歷史記憶。而洛溪大橋擴建工程項目的啟動早已勢在必行,按照規劃,將在原洛溪大橋兩邊各興建一座單向三車道的斜拉索橋。未來整個洛溪大橋為雙向十車道,徹底改善過江交通瓶頸壓力。
2021年2月,洛溪大橋新橋正式通車。
2020年12月3日,廣州市番禺區芳華花園洛湖居有業主拍到,洛溪大橋在建的人行橋整段垮掉,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調查。
洛溪大橋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是連接海珠區與番禺區的重要過江通道,是珠江主航道上的標誌性橋樑之一;洛溪大橋拓寬工程主橋採用斜拉橋結構具有鮮明的建築造型特點,高聳的索塔給人們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而相對纖細的主梁又突出了斜拉索的強勁力感,由空間直線組成的索麵又給人們留下無限的遐想,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觀效果。鑽石型主塔從下至上通過曲線變化逐漸合併成整體,造型優雅美觀,更給人一種蓬勃發展,積極向上的精神,象徵現代化的廣州奮發向上的生機活力。其建設在解決廣州大道快捷化交通功能的同時,又將為廣州城市景觀新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