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以2004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調查2004年度的資料。是為了全面掌握中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資料庫系統,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而進行的。
該次經濟普查,主要是為了全面掌握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蓋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含編碼)及其資料庫系統。認真搞好經濟普查,對研究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經濟結構,改進宏觀調控,開拓新的就業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對改革統計調查體系,完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健全統計監測和預警、預報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
該次經濟普查的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具體範圍包括: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及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
普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單位標誌、從業人員、財務收支、資產狀況,以及企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活動和生產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科技開發的投入狀況等。
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04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04年度。
經濟普查涉及範圍廣、參與部門多、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認真做好此項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工作。
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國務院決定成立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負責普查的組織和實施。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統計局,具體負責普查的日常組織和協調。其中,涉及普查宣傳動員方面的事項,請中央宣傳部負責協調;涉及普查經費和物資保障方面的事項,由財政部和發改委負責協調;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錄方面的事項,由工商總局和稅務總局負責協調;涉及機關和事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中央編辦負責協調;涉及社團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民政部負責協調;涉及組織機構代碼方面的事項,由質檢總局負責協調。中央和國務院其他各有關部門,也要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設立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認真做好本地區普查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對於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切實予以解決。要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並認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並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分為五個階段。2004年12月底前為準備階段;2005年1月至5月為填報階段;2005年2月至8月為數據處理和上報階段;2005年9月至2005年底為數據評估和發布階段;2005年9月至2006年上半年為資料開發應用、工作總結和評比表彰階段。
一、單位基本情況
2004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516.9萬個。其中,企業法人單位325.0萬個,機關、事業法人單位90.0萬個,社會團體法人單位10.5萬個,其他法人單位91.4萬個。產業活動單位682.4萬個,其中,第二產業167.5萬個,第三產業514.9萬個。個體經營戶3921.6萬戶,其中,第二產業588.7萬戶,第三產業3332.9萬戶(詳見表1)。
表1 單位數與個體經營戶數
單 位 數 (萬個) | 比 重 (%) | |
一、法人單位 | 516.9 | 100.0 |
企業法人 | 325.0 | 62.9 |
機關、事業法人 | 90.0 | 17.4 |
社會團體法人 | 10.5 | 2.0 |
其他法人 | 91.4 | 17.7 |
二、產業活動單位 | 682.4 | 100.0 |
第二產業 | 167.5 | 24.6 |
第三產業 | 514.9 | 75.4 |
三、個體經營戶 | 3921.6 | 100.0 |
第二產業 | 588.7 | 15.0 |
第三產業 | 3332.9 | 85.0 |
與2001年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的同口徑數據比較,企業法人單位數增加了22.3萬個,增長了7.4%。其中,國有企業、國有聯營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共19.2萬個,減少17.7萬個,下降48.2%;集體企業、集體聯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共45.6萬個,減少40.2萬個,下降46.9%;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萬個,增加10.6萬個,增長35.2%;私營企業198.2萬個,增加65.8萬個,增長49.7%;其他內資企業6.2萬個,增加2.5萬個,增長66.5%,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15.2萬個,增加1.3萬個,增長9.6%(詳見表2)。
表2 按登記註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單位數(萬個) | 比重(%) | |
合 計 | 325.0 | 100.0 |
國有企業 | 17.9 | 5.5 |
集體企業 | 34.3 | 10.5 |
股份合作企業 | 10.7 | 3.3 |
國有聯營企業 | 0.3 | 0.1 |
集體聯營企業 | 0.6 | 0.2 |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 | 0.3 | 0.1 |
其他聯營企業 | 0.5 | 0.1 |
國有獨資公司 | 1.0 | 0.3 |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 34.5 | 10.6 |
股份有限公司 | 6.1 | 1.9 |
私營企業 | 198.2 | 61.0 |
其他內資企業 | 5.4 | 1.7 |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 7.4 | 2.3 |
外商投資企業 | 7.8 | 2.4 |
第二、三產業單位半數以上集中於東部地區,單位擁有量自東向西呈遞減態勢。東部地區擁有法人單位291.0萬個,佔56.3%;中部地區119.3萬個,佔23.1%;西部地區106.6萬個,佔20.6%。東部地區擁有產業活動單位358.3萬個,佔52.5%;中部地區171.3萬個,佔25.1%;西部地區152.8萬個,佔22.4%。
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名列前10位的地區依次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河南、四川、北京、遼寧和河北。
個體經營戶較多的前5個地區是:山東、河南、浙江、廣東和河北(以上詳見表3)。
表3 單位與個體經營戶的地區分佈
法人 單位 (萬個) | 產業活 單位 (萬個) | 個體經 營戶 (萬戶) | 法人 單位 (萬個) | 產業活 動單位 (萬個) | 個體經 營戶 (萬戶) | ||
合 計 | 516.9 | 682.4 | 3921.6 | 河 南 | 26.8 | 36.8 | 279.0 |
北 京 | 22.1 | 25.4 | 47.7 | 湖 北 | 15.8 | 23.0 | 167.0 |
天 津 | 9.3 | 10.6 | 27.5 | 湖 南 | 18.0 | 25.9 | 188.7 |
河 北 | 21.0 | 26.2 | 261.8 | 廣 東 | 43.5 | 55.2 | 269.8 |
山 西 | 13.2 | 21.5 | 81.3 | 廣 西 | 12.1 | 18.4 | 146.6 |
內蒙古 | 7.1 | 10.2 | 83.4 | 海 南 | 2.3 | 3.3 | 27.4 |
遼 寧 | 21.2 | 26.9 | 155.1 | 重 慶 | 8.6 | 13.0 | 84.4 |
吉 林 | 8.0 | 11.1 | 76.0 | 四 川 | 25.7 | 32.5 | 246.4 |
黑龍江 | 10.2 | 14.9 | 109.0 | 貴 州 | 7.8 | 11.8 | 76.3 |
上 海 | 34.4 | 41.1 | 33.1 | 雲 南 | 9.3 | 15.2 | 114.0 |
江 蘇 | 43.1 | 49.8 | 251.6 | 西 藏 | 1.3 | 1.8 | 6.4 |
浙 江 | 40.4 | 47.7 | 276.3 | 陝 西 | 15.3 | 19.4 | 92.9 |
安 徽 | 15.9 | 21.5 | 157.2 | 甘 肅 | 8.5 | 12.9 | 59.0 |
福 建 | 16.6 | 21.8 | 133.6 | 青 海 | 2.1 | 3.1 | 14.7 |
江 西 | 11.5 | 16.7 | 87.9 | 寧 夏 | 2.4 | 3.4 | 21.1 |
山 東 | 37.1 | 50.3 | 290.9 | 新 疆 | 6.4 | 11.3 | 55.7 |
在產業活動單位中,從事製造業的單位137.5萬個,佔20.1%;批發和零售業120.2萬個,佔17.6%;教育59.6萬個,佔8.7%;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54.4萬個,佔22.6%。以上四個行業合計佔69%(詳見表4)。
表4 產業活動單位的行業分佈
單位數(萬個) | 比重(%) | |
合 計 | 682.4 | 100 |
一、農、林、牧、漁業 * | 1.9 | 0.3 |
二、採礦業 | 8.8 | 1.3 |
三、製造業 | 137.5 | 20.1 |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6.3 | 0.9 |
五、建築業 | 14.9 | 2.2 |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4.6 | 2.1 |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 10.7 | 1.6 |
八、批發和零售業 | 120.2 | 17.6 |
九、住宿和餐飲業 | 12.5 | 1.8 |
十、金融業 | 17.7 | 2.6 |
十一、房地產業 | 15.3 | 2.2 |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30.4 | 4.4 |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16.9 | 2.5 |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6.1 | 0.9 |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10.4 | 1.5 |
十六、教育 | 59.6 | 8.7 |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35.6 | 5.2 |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8.7 | 1.3 |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154.4 | 22.6 |
*此處的農、林、牧、漁業為第二、三產業法人兼營的第一產業活動單位。
個體經營戶較為集中的五個行業是:工業532.3萬戶,佔個體經營戶總數的13.6%;交通運輸業621.7萬戶,佔15.9%;批發和零售業1831.1萬戶,佔46.7%;住宿和餐飲業293.9萬戶,佔7.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413.8萬戶,佔10.6%(詳見表5)。
表5個體經營戶的行業分佈
戶數(萬戶) | 比重(%) | |
合 計 | 3921.6 | 100 |
工業* | 532.3 | 13.6 |
建築業 | 56.5 | 1.4 |
交通運輸業 | 621.7 | 15.9 |
批發和零售業 | 1831.1 | 46.7 |
住宿和餐飲業 | 293.9 | 7.5 |
房地產業 | 3.8 | 0.1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35.2 | 0.9 |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413.8 | 10.6 |
教育 | 14.4 | 0.4 |
衛生和社會福利業 | 83.0 | 2.1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36.2 | 0.9 |
*包括採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二、就業人員
2004年末,全國第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數為30882.8萬人。其中,第二產業的就業人員為15463.8萬人,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為15419.0萬人。在就業人員中,單位就業人員21460.4萬人,佔69.5%;個體經營人員9422.4萬人,佔30.5%。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女性7882.2萬人,佔36.7%。
在單位就業人員中,製造業8390.5萬人,佔39.1%;建築業2792.6萬人,佔13.0%;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925.2萬人,佔9%;教育1521.8萬人,佔7.1%;批發和零售業1382.5萬人,佔6.4%(詳見表6)。
表6 單位就業人員行業分佈
就業人員(萬人) | 比重(%) | |
合 計 | 21460.4 | 100.0 |
一、農、林、牧、漁業 | 161.7 | 0.8 |
二、採礦業 | 888.8 | 4.1 |
三、製造業 | 8390.5 | 39.1 |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364.5 | 1.7 |
五、建築業 | 2792.6 | 13.0 |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801.5 | 3.7 |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 238.6 | 1.1 |
八、批發和零售業 | 1382.5 | 6.4 |
九、住宿和餐飲業 | 429.3 | 2.0 |
十、金融業 | 374.7 | 1.7 |
十一、房地產業 | 396.3 | 1.8 |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448.3 | 2.1 |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326.4 | 1.5 |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184.0 | 0.9 |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136.1 | 0.6 |
十六、教育 | 1521.8 | 7.1 |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550.1 | 2.6 |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147.4 | 0.7 |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1925.2 | 9.0 |
在單位就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專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佔0.7%、8.0%、15.7%、33.6%和42.0%。在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中,具有高級、中級、初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分別佔9.5%、36.9%和53.6%。在具有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人員中,具有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資格證書的人員分別佔2.6%、8.2%、32.8%和56.4%(詳見表7)。
表7 單位就業人員學歷、職稱、技術等級情況
就業人員(萬人) | 女性比重(%) | ||
女性 | |||
一、就業人員合計 | 21460.4 | 7882.2 | 36.7 |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 | 152.1 | 44.3 | 29.1 |
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者 | 1708.1 | 592.9 | 34.7 |
具有大專學歷者 | 3360.9 | 1314.1 | 39.1 |
具有高中學歷者 | 7206.6 | 2661.3 | 36.9 |
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者 | 9031.6 | 3269.6 | 36.2 |
二、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合計 | 4182.8 | 1497.3 | 35.8 |
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 | 399.7 | 103.4 | 25.9 |
具有中級技術職稱者 | 1543.0 | 537.2 | 34.8 |
具有初級技術職稱者 | 2240.1 | 856.7 | 38.3 |
三、具有技術等級證書人員合計 | 2009.1 | 433.5 | 21.6 |
高級技師 | 51.8 | 7.7 | 14.9 |
技師 | 164.2 | 23.4 | 14.3 |
高級工 | 659.8 | 137.2 | 20.8 |
中級工 | 1133.3 | 265.2 | 23.4 |
三、企業實收資本
2004年末,全國第二、三產業325.0萬個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總額為18.2萬億元。在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實收資本總額中,由國家投入的資本8.7萬億元,佔48.1%;集體投入的資本1.4萬億元,佔7.9%;個人投入的資本5.1萬億元,佔28.0%;港澳台投入的資本1.3萬億元,佔7.3%;外商投入的資本1.6萬億元,佔8.7%。各類企業實收資本來源構成詳見表8。
表8 企業實收資本來源構成(單位:%)
實收 資本 | ||||||
國家 資本 | 集體 資本 | 個人 資本 | 港澳台 資本 | 外商 資本 | ||
合 計 | 100 | 48.1 | 7.9 | 28.0 | 7.3 | 8.7 |
國有企業 | 100 | 98.9 | 0.7 | 0.3 | 0.1 | |
集體企業 | 100 | 3.3 | 88.2 | 7.8 | 0.5 | 0.2 |
股份合作企業 | 100 | 12.1 | 24.9 | 62.1 | 0.6 | 0.3 |
國有聯營企業 | 100 | 93.3 | 3.6 | 2.9 | 0.1 | 0.1 |
集體聯營企業 | 100 | 5.5 | 74.2 | 19.8 | 0.3 | 0.2 |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 | 100 | 45.6 | 50.2 | 4.2 | ||
其他聯營企業 | 100 | 19.8 | 26.9 | 48.4 | 1.2 | 3.7 |
國有獨資公司 | 100 | 98.5 | 0.7 | 0.3 | 0.3 | 0.2 |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 100 | 36.2 | 15.1 | 47.2 | 0.5 | 1.0 |
股份有限公司 | 100 | 52.0 | 8.4 | 32.5 | 2.6 | 4.5 |
其他內資企業 | 100 | 10.7 | 27.1 | 57.6 | 2.7 | 1.9 |
私營企業 | 100 | 0.4 | 1.8 | 97.3 | 0.3 | 0.2 |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 100 | 10.3 | 3.8 | 3.7 | 73.9 | 8.3 |
外商投資企業 | 100 | 7.6 | 4.3 | 3.2 | 14.5 | 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