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於2008年2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時掛溫州市農科院牌子,系專科層次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校,由溫州市人民政府舉辦。

學院佔地1700畝(含溫州種子種苗科技園),建築面積23萬平米,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館藏紙質圖書66萬冊、電子圖書88萬種。在職教職工624人,設有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園林與水利工程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經貿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等6個二級學院(部),開設專業26個,其中涉農類專業13個,在校生9700多人。

歷史沿革


• 溫州農業技術學校
1950年,在溫州蛟翔巷創建浙江省立溫州農業技術學校。
1952年,學校遷往溫州南白象頭陀寺,浙江省立溫州農業技術學校更名為浙江省立永嘉農業學校。
1956年,永嘉農業學校更名為溫州專區農業幹部學校,遷往瑞安仙岩、平陽鄭樓。
1958年,溫州專區農業幹部學校升格為溫州農學院。
1959年,溫州農學院改建為溫州農業專科學校。
1961年,溫州農業專科學校撤銷,(部分)改建為溫州農業科學院。
1983年,在溫州新橋復校,為浙江省溫州農業學校。
• 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1958年,溫州專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在溫州新橋成立。
1986年,溫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在溫州慈湖成立。
2000年2月,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溫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和溫州農業學校合併組建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校園一景
校園一景
2004年7月,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啟動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申報工作。8月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在溫州市農科院基礎上創辦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要求。
2004年9月1日,溫州市委常委會原則同意籌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初步方案。9月21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遞交《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籌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請示》。
2006年1月4日,市人民政府再次向省人民政府遞交《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籌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請示》。
2006年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批准籌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2006年9月,學院掛靠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招收首屆高職學生490人,分別為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技術、工商企業管理和會計專業。
2007年1月26日,學院首批成立了經貿管理類、會計和計算機三個專業指導委員會,並與16個校外實訓基地正式簽約。
2007年6月2日,學院成立一期建設項目實驗設備、圖書、後勤保障等物品採購領導小組,制訂了《一期項目物品採購管理暫行辦法》,物品採購工作全面啟動。
2007年8月下旬,招生1206名。9月,學院一期建設工程九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
2007年11月9日下午,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籌)專業指導委員會成立暨校外實訓基地簽約儀式舉行。學院與溫州市各大企業分別簽訂了農類各專業、國際商務專業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等5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名單以及32個校外實習基地名單。至此,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達到8個,校外實習基地達到48個。
2007年11月28日,溫州市人民政府在學校舉行“溫州市農村幹部與農民培訓中心”授牌儀式,首期“溫州市自然災害避災、減災及損報技術培訓班”同時開班。
2007年12月5日,溫州市人民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遞交《關於要求正式建立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請示》。
2008年,1月2-3日,浙江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對學院進行“去籌”評估;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正式建立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2008年4月8日,教育部公布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 學校名單中列入了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學校具備了自主招生資格。
2016年,學校與紐西蘭北方理工學院簽署合作辦學協議。
2020年5月27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直播學院成立,致力於培養學院派的“薇婭”“李佳琦”,為企業培養輸送直播人才。
參考資料

科學研究


研究平台
校園一景-教學樓
校園一景-教學樓
據學校官網顯示,圍繞種子種苗、碳匯康養、園林技術、農業經濟、智慧農業等八大研究領域,建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和省市級科研平台25個,建有實體研究所15個,建立科技創新團隊14支。
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家水稻原原種繁育基地、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碳匯研究院
省級重點實驗室:浙南作物育種重點實驗室
校級研究所:作物研究所、蔬菜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學研究所、園林花卉研究所、果樹研究所、溫州碳匯研究院、現代農業規劃研究所、數字化技術研究所、動物科學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20年官網顯示,聚焦技術革新,開展立地式研發。歷史上科研工作獲得國務院嘉獎。堅持應用型科研發展方向,聚焦農業產業新技術研發、轉化,引領農業技術革新,著力解決農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著力打造區域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新高地。加強科研平台建設,“十三五”以來,立項市廳級及以上課題29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49項,外來科研到位經費8259萬元;獲得市級及以上獎項40項,其中省部級3項,科研工作總體水平處於全省同行前列。
• 館藏資源
學校圖書館藏圖書館藏紙質圖書66萬冊、電子圖書88萬種。各類資料庫11個,其中本地鏡像資源有萬方數據公司的中文期刊論文及碩博學位論文全文,書生之家電子圖書,超星匯雅電子書(密集書庫館藏),起點考試系統等;擁有清華同方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中國知網農業知識倉庫、重慶維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論文資料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國研網)、麥達博雲隨書光碟管理系統,以及Springer Link 全文資料庫的遠程訪問權;加入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ZADL)的文獻傳遞系統,可以進行文獻館際互借服務。
• 學術期刊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學報》為季刊,是由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主辦的以農業科研為特色的綜合性內部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農林探索、溫州論壇、院校建設、文化育人、課改實踐等。

教育教學


院系專業
根據2020年官網資料顯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設有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園林與水利工程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經貿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等6個二級學院(部),開設專業26個,其中涉農類專業13個。
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官網資料顯示,在職教職工624人,柔性引進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院士專家32人,其中,正高職稱34人、副高職稱153人,博士36人、碩士394人,博士、碩士在專任教師中佔比位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國務院特貼專家、省“151”人才、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優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二層次人員等高層次專業人才總量位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朱聖潮、王立新
省級教壇新秀:馮江、潘楊福、金建紅
浙江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徐和昆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提升教育質量,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排名進入全省高職院校A等行列;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
省級優勢專業:設施農業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園林技術、設施農業技術
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項目:計算機網路技術、商品花卉、畜牧獸醫
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設施農業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
省高職高專院校示範性實訓基地: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
省級精品課程:農產品營銷、花卉生產技術、禽類生產
國家教學成果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設計的創新與實踐——以三個三結合為實施路徑》(一等獎)、《搭台結盟促進校校企交融協作、真題實賽引領農林類專業發展》(二等獎)、《點、線、面三維育人:現代農業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二等獎)
• 學生成績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學校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67項、省級獎項129項,畢業生就業率96%以上。
2013年,在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中華茶藝技能”競賽中獲得團體賽三等獎,在第二屆中國創意林業產品大賽中四個項目獲得優秀獎。
2014年11月,學校學生連續第六年獲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一等獎。
2015年12月,獲第五屆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團體一等獎。

學校文化


校徽
整個標誌以深綠色為主基調,以一個圓形為主要圖形,大方,莊重。
整個色調突出了學院的農業性質。
圓環中的圖形似一個麥穗,象徵著學院的豐收成果,和服務農業的決心。
整個標誌特色鮮明,寓意深刻。
文化活動
學校形成了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公寓文化節、體育文化節、溫科大講堂、技能文化節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學校領導


領 導領導職務
張亨利黨委書記
趙降英黨委副書記、院長
施端銀黨委副書記
葉曙光副院長、黨委委員
陳聯盟副院長、黨委委員
余 程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黃武剛黨委委員
許方程黨委委員

所獲榮譽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2021年5月,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和農業科研院所推介名單公布,浙江3所學校上榜,其中包括溫州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