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青海省人民醫院始建於1927年,1929年命名為省立中山醫院,1956年遷址后更名為青海省人民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2018年12月4日,被國家衛健委公布為首批腫瘤多學科診療試點醫院。

歷史沿革


1923—1925年,西醫傳入青海;
1927年(民國十六年),由傳教士籌措,在隍廟街藥王宮辦起了青海第一所西醫醫院;
1929年冬季,遷址西寧市北大街關帝廟,命名為青海省立中山醫院,病床20張,醫護人員23人。
1949年職工100人,病床100張。
1956年遷入西寧市共和路,病床220張,職工416人,更名為青海省人民醫院。
1950年至1956年,來自國內多個省市的知識分子紛紛投身高原,注入青春活力;
1957年至1978年,醫療技術發展呈現高潮,填補了多項青藏高原醫學領域空白;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開了省醫院發展的堅冰,內抓管理,外重交流,醫院工作走上新台階。
1981年建成3572平方米的門診大樓,醫院條件得到改善。
1985年從美國購進青藏高原第一台全身CT,病床增至717張,職工總數1096人,設置臨床科室30個,醫技科室10個,行政職能14個。
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大量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大幅增加,高原醫學研究取得新突破,“三新”成果不斷湧現,專科水平迅速提升。
20世紀90年代,醫院醫教研全面發展,瞄準國際國內醫學前沿不斷補充技術力量,加速基礎設施建設,醫院科學化、標準化管理得到巨大提升,步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
進入21世紀,醫院醫護人員隊伍基本穩定,總體素質不斷提高,臨床科研碩果累累。2001年青海省幹部保健中心成立;2002年—2003年完成西寧地區120急救網路,2005年青海省急救xx體系基本搭建,緊急醫療救援中心,2001年遠程會診開啟了我省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新紀元。至2006年,醫院湧現出一大批國家級醫學專家和一大批省級學科帶頭人,技術力量雄厚,社會聲譽良好。

科室設置


部門科室名稱
內科急救中心、血液風濕科、老年醫學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睡眠障礙科、心血管內科、全科醫學科、內分泌科、中醫科、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腫瘤內科、皮膚性病科、康復醫學科、臨床營養科、高壓氧艙科、感染性疾病科、中西醫結合科
外科重症醫學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生殖醫學中心、眼科、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骨科、婦科、產科、胸外科、介入科、麻醉科、腫瘤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頜面外科、疼痛科、燒傷整形科、介入超聲科、潔凈手術部
醫技系列放射科、CT室、磁共振室、超聲科、醫學檢驗科、藥學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核醫學科、病理科、臨床輸血科、健康管理部、PET/CT中心、中央運輸部、消毒供應中心

醫護團隊


醫院職工3256人,專業技術人員2912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14名;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20人,博、碩導師6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3位。博士27人,碩士430人,是海南省醫學院的留學生培養基地,蘇州大學、青海大學、蘭州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的臨床教學醫院。充分運用“人才小高地”、“西部之光人才培養”等項目,著力實施“百名精英培養計劃”,建立四級專家委員會,遴選“終身專家、首席專家、資深專家、優秀專家”,成立青海省人民醫院院士專家工作站,打造領軍人才梯隊,增強核心競爭力。

領導團隊


姓名職務
元春黨委書記
張強院長
李建海紀委書記
胡全忠副院長
陳立新工會主席
楊智勇副院長
多傑副院長
楊金煜副院長
呂凌副院長
李靈總會計師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1、2019年1月24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ICU完成的院內課題“俯卧位通氣治療在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孫曉林,主要完成人:潘世琴、孫麗娟、張霞、韓進海等。
2、2019年3月6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骨科完成的兩項院內課題進行了成果評價,(1)“骨質疏鬆合併壓縮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含量與骨代謝活力的相關性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王凱,主要完成人:李春亮、白芸、張雯、吳麗春等;(2)“骨質疏鬆合併壓縮性骨折患者Th17細胞功能測定及其與骨代謝的相關性分析”,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李春亮,主要完成人:王凱、白芸、李瑜、王青雲等。
4、2019年4月18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神經內科完成的省科技廳項目“缺血性腦卒中頸動脈易損斑塊與CXCL16、Lp-PLA2相關性研究”進行了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侯倩,主要完成人:楊曉莉、張慶欣、吳世政、胡全忠等。
5、2019年4月23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藥學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完成的省衛健委重點項目“青海省醫療機構藥學學科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王亞峰,主要完成人:朵德龍、王生彪、李超然、周全勝等。
6、2019年4月28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急診內科完成的兩項課題進行了成果評價,(1)省衛健委指導性計劃課題“和肽素、APACHEⅡ評分、SOFA評分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預后評估的價值”,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李榮霞,主要完成人:陳真英、劉潔、趙玲琳、劉翔等;(2)院內課題“血液凈化治療對2,4-滴丁酯中毒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影響”,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李榮霞,主要完成人:陳真英、劉潔、趙玲琳、楊成雙等。
7、2019年5月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老年病科完成的兩項課題進行了驗收和成果評價,(1)青海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項目計劃“高原老年男性藏族及絕經后女性藏族血清脂肪細胞因子與骨轉化生化指標的關係”,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郗愛旗;完成人:杜燦、王偉、年蔚等。(2)青海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項目計劃“高原老年患者口服與靜脈水化預防增強CT后對比劑腎病隨機對照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廖寶霞;主要完成人:年蔚、李國峰、鄭茂蔚、黃郁玲等。
8、2019年5月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普外科完成的青海省科技廳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高原低氧環境下p38 MAPK信號通路在大鼠SAP多器官損傷中的表達變化”進行了驗收和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郭亞民,主要完成人:朱海宏、葉謝智華、楊效、賀貝貝等。
9、2019年5月28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介入超聲科完成的兩項課題進行了成果評價,(1)衛健委課題“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刺激微波消融治療泡球蚴病的臨床應用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郭建琴,主要完成人:馬越、華國勇、張曉敏、冶鳳英、祁莉娜、張玥、李旻等;(2)院內課題“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微小癌的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郭建琴,主要完成人:祁莉娜、馬越、華國勇、張曉敏等。
10、2019年5月30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生殖醫學中心完成的科技廳項目“精子表觀遺傳修飾異常在高原地區複發性胚胎停育中的作用研究”進行了驗收和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李斌業,主要完成人:曾湘輝、紀冰、簡生燕、王文娟等。
11、2019年6月5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超聲科完成的衛健委項目“Finkler超聲評分、血流參數結合腫瘤標誌物檢測對良、惡性卵巢腫瘤的診斷價值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陳鮮霞,主要完成人:黎娉、宋海紅、張玉英、馬欽風等。
12、2019年6月14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內分泌科完成的兩個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1)省衛健委項目“青海省不同海拔地區維生素D缺乏與代謝綜合征關係的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一般水平。課題負責人:王葉,主要完成人:王愛兵、張玲明、焉威、劉國偉;(2)院內課題“加用二甲雙胍對青海地區甲狀腺結節伴胰島素抵抗患者治療效果的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米娜,主要完成人:崇顯瑾、張靜妮、李永桂、李小鸞等。
13、2019年7月16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ICU完成的科技廳項目“不同海拔正常人微循環改變特徵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進行了驗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馬四清,主要完成人:何宗釗,張曉君,張泓,王維恩等。
14、2019年7月18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CT室完成的科技廳項目“擴散峰度成像對慢性高原病-高原紅細胞增多症中樞神經系統的研究”進行了驗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孫艷秋,主要完成人:張永海、田登鋒、楊梅、國靜靜、鄧文友、王學玲等。
15、2019年7月25日,省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我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完成的“紅細胞分佈寬度在不同海拔心房顫動患者中的研究”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蘇曉靈,主要完成人:李衛、馬玉萍、姚風彩、薛小琴。
16、2019年8月2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神經外科完成的青海省衛健委重點課題“基於CT平掃影像特徵預測腦出血血腫擴大的臨床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楊明飛,主要完成人:張強、賀喜武、馬慶防、湯暢通等。
17、2019年8月2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神經外科完成的青海省衛健委重點課題“基於CT平掃影像特徵預測腦出血血腫擴大的臨床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楊明飛,主要完成人:張強、賀喜武、馬慶防、湯暢通等。
18、2019年9月1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控感科完成的兩項院內課題進行了成果評價,(1)“青海省醫院感染管理隊伍建設現狀調查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王順彩,主要完成人:王凱、劉旭昕、趙曉宇、冶挺等。(2)“西寧地區醫療機構手術科室醫院感染流行病學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一般水平。課題負責人:王順彩,主要完成人:王凱、劉旭昕、劉佳微、劉玉芹、趙曉宇、冶挺等。
19、2019年9月17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麻醉完成的青海省科技廳指導性計劃項目“高原世居人群和高原習服人群術后應激反應和凝血纖溶系統的研究”進行了驗收及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一般水平。課題負責人:王雲,主要完成人:李富貴、袁莉、才讓卓瑪、張雯等。
20、2019年9月18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老年醫學科完成的青海省衛健委重點課題“高原健康藏、漢族紅細胞鐵代謝與HIF-1a、EPO關係的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郗愛旗,主要完成人:廖寶霞、李瑞英、張金忠、張慧等。
21、2019年9月25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骨科完成的院內課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有效性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劉立民,主要完成人:索南昂秀、郭強、孔占平、王增順等。
22、2019年10月16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內分泌科完成的青海省衛衛健委項目“不同紫外線強度下健康成人維生素D水平及其與骨密度關係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朱沁芳,主要完成人:馬喜明、胡一文、李正、焉威等。
23、2019年10月29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心血管內科完成的院內課題“ENPP2/LPA軸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白玉婷,主要完成人:王亞峰、蘇曉靈、朵德龍、劉彥民等。
24、2019年11月1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皮膚科完成的青海省衛健委項目“高原地區IL-1β及TNF-α在早期應用激素治療帶狀皰疹療效的意義”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王寶庭,主要完成人:李海珍、李俊捧、張曉岑等。
25、2019年11月19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ICU完成的院內課題“敏感指標大數據指引下護理專案在預防ICU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孫麗娟,主要完成人:孫曉林、祁榮、馬琴、潘世琴等。
26、2019年11月20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全科醫學科完成的兩項科研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1)院內課題“HAX-1對梗死後損傷心肌保護作用機制的研究及活性功能域的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李英蘭,主要完成人:王佳斌、楊瑗、馮金花、劉霞等。(2)青海省衛健委項目“海拔4300米高原紅細胞增多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研究”,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課題負責人:李英蘭,主要完成人:婁明遠、崔曉珊、李吉梅、趙文蕊等。
27、2019年11月21日,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我院包蟲病研究所完成的青海省衛健委項目“青藏高原多房棘球絛蟲分子種系發生的研究”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科技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課題負責人:韓秀敏,主要完成人:朱文君、王向前、趙慧眾、吳世樂等。

文化傳統


院訓

嚴謹 求實 仁愛 奉獻

宗旨

關愛患者 尊重員工 團隊合作
技術領先 勇於創新 優質高效

使命

弘揚優良傳統,建設幸福醫院

願景

承載生命之託,鑄就大醫之德,追求高原醫學卓越
青海省人民醫院文化建設
青海省人民醫院文化建設

獲得榮譽


醫院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援外先進集體”、“工人先鋒隊”、“文明單位”、“三八紅旗集體”和衛生部“醫院管理年”先進集體,全省文明單位、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1日,青海省人民醫院獲得“2017年度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優秀醫院管理者”的醫院。
2021年1月17日,入選全國紅十字模範單位名單。

醫院地址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共和路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