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索道

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

天門山索道是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位於張家界天門山。共有轎廂98個,索道支架57個(含3個救護支架),全部採用法國POMA公司原裝進口設備。

索道全長7455米(一說7454米,7460米),高差1279米(一說1277米),是國內為數不多高差超過千米的索道之一,其中站到上站之間的局部斜度更高達38度,世界罕見,是國內局部斜度最大的索道,同時也是支架最多的索道。

建設背景


天門山索道
天門山索道
張家界天門山索道為全世界最長的觀光客運索道,索道線路斜長7455米,上、下站水平高差1277米,單程運行時間約28分鐘,是世界最長的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8人吊廂式客運索道(單線:只有一根杠繩牽索;循環:按一定的方向及速度封閉式運轉;脫掛抱索:進站脫開,出站抱索)。
天門山索道綜合了世界上最尖端的客運索道技術,索道共有57個支架,其中含3個水平救護支架,支架由國內生產,主要設備均由法國波瑪(POMA)公司供應,索道鋼繩來自於法國,98個吊廂來自瑞士CWA公司,按歐洲標準設計,轎廂體高2米,其中96個普通轎廂造價為12萬人民幣,兩個VIP轎廂造價高達20萬人民幣(轎廂後來增加到113個)。索道鋼繩來自法國,為6×36WS型,直徑50.5毫米,每米重達10公斤,索距6.2米。爬坡面支架共有壓索輪96個,托索輪16個。
索道的運載索張緊系統採用液壓張緊方式,設一個中間驅動站。索道按順時針方向運行,運行速度為每秒6米,脫掛時速度降到0.3米/秒,每兩個吊廂的間距為172.8米,時間間隔28.8秒,單向運量為每小時1200人,最大爬坡角38.6度,這在世界均屬罕見。
天門山索道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爬坡面支架的設計,這個支架共有壓索輪96個,托索輪16個,它綜合了現代物理學、現代工程學、現代製造業中最先進的理論和成果,應用了世界最先進的索道技術,從而使這段索道總給人一種蕩氣迴腸、氣勢衝天的感覺。
索道以張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園為起點,直達天門山頂的原始空中花園,猶如一道彩虹飛渡“人間”“天上”,又象一條巨龍騰翔素雲蒼穹,依山籍壁,拔地衝天,恢宏壯觀,成為天門山旅遊風景區“四大奇觀”之一,為張家界這一世界級風景名勝區又添絕世奇景。
2010年3月20日,弗雷迪·諾克和賽買提·艾山將要挑戰天門山索道中段海拔1000餘米,橫跨度690米,高差500餘米,傾斜度達42°,直徑為5.2厘米的索道鍍鋅無油鋼繩。這段索道鋼繩是整條索道中傾斜度最大,兩端支架跨度最大的一段。曾經,這段索道因山高路險,坡度起伏大成為了整條索道建設中的攻堅點,據工程人員介紹,這短短690米的距離,花費了整個工程隊近3個月的時間,由此,這段索道成為了天門山索道最為壯觀震撼的一段。而它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考驗這兩位東西方高空走鋼絲高手的“魔鬼賽道”。遺憾的是,因索道滑、風大等素,兩人挑戰均告失敗。諾克在索道上走了近200米後退出比賽,而賽買提受傷放棄比賽時,僅走出了20米。但他們的膽量和氣魄,讓在場觀眾稱讚和敬佩,說他們雖敗猶榮。

建造歷史

天門山索道於1999年5月份開始立項,先後有奧地利、法國、瑞士、義大利、日本等五個國家的索道公司來到天門山考察,最後根據天門山的實地情況和國家索道安全中心的要求,於2001年3月17日在天津跟法國POMA,當時的合同價為人民幣6190萬元。
整個建設從2003年元月15日開工典禮到2005年8月份運行,歷時兩年余,耗資2.6億元(一說2.2億元)人民幣,全套設備除了支架由中國天津生產外均按歐洲標準由國外進口,整個施工都嚴格貫徹了“調試-自檢-運行檢驗-安全檢驗”的安全流程。由於索道沿線山體高絕奇險,地質地貌複雜多變,施工難度遠遠超乎一般,整個建設過程艱辛無比。天門山索道不僅凝結了中外全體施工人員的智慧和汗水,也融合了當代索道工程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堪稱當代索道工程建設中的一個奇迹,一個里程碑。
天門山索道
天門山索道

索道改造

隨著天門山景區的建設與發展,到天門山旅遊的中外遊客數量的不斷增加,為滿足中外遊客的需求,結合天門山索道多年來運行的實際情況,原索道設計功能、運量等與目前及今後景區的發展、遊客的需求不相適應。為了景區的可持續發展、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本著安全、高效、節能降耗、運營服務更具人性化的要求,在不改變索道原運行模式、功能及原有結構基礎上,在不改變索道站房結構及線路等情況下,對索道進行改造。
經過近40天的升級改造,2010年3月,改造后的天門山索道新增了索道分段獨立運行功能,同時將轎廂增加到113個,使每小時1000人的運量提升至1200人。並增加自動發車系統,即4個鏈條循環系統(鏈條+轉移導軌)以確保正確的自動發車間隔。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將站台設計改造成升降平台,既便於乘客從中站下車,也便於早晚收發車。經改造后,索道自動發車,車距準確,平台升降平穩,遊客上下車從容自如,設備運行正常良好。
整條索道將以中間站為分界點,分為可以獨立運行的兩段,將山頂、天門洞以及索道下站三個點有序的聯合在一起,遊客可在索道中站下車。這不僅有利於遊客的分流,緩解旅遊高峰期的景點及索道的接待壓力,更給遊客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成人票:258元/張優惠票:155元/張。

安全

安全措施
索道全套設備除了支架由中國天津生產外均按歐洲標準由國外進口,整個施工都嚴格貫徹了“調試-自檢-運行檢驗-安全檢驗”的安全流程。
索道在57個支架中特別增設了3個救護支架,用於索道突然處於全面癱瘓時立即執行“水平救護”或“垂直救護”方案將遊客安全救護至地面,並且索道站房都安裝了防雷電設備,這是目前世界索道中最完備最先進的的一套救護系統。
考慮到索道運行時間較長,高溫時遊客們需要通風,每個轎廂專門設計了兩個通風窗,以形成空氣的對流。
天門山索道作為天門山景區的主要交通設施,除開日常的維護保養外,每年都會進行一次詳細整體的檢修維護,以確保索道運行安全。
事故情況
2013年4月18日下午16點15分,天門山景區索道出現故障停止運行,初步調查為大風導致供電中斷所致。故障發生時,天門山索道上約有120名遊客被困轎廂,天門山頂滯留遊客約1200人。晚上19點54分,索道恢復供電,所有滯留遊客安全下山。經過一周全面檢修,索道於4月26日恢復正常運行。
站房
天門山索道共有下、中、上三個站房。

索道下站

天門山索道下站
天門山索道下站
下站房佔地達11140平方米,地面標高海拔165.80米,為迂迴拉緊站房,同時也是裝載遊客的站房,其造型充分體現了現代的設計靈感,壯觀氣派,通透典雅,兩側附樓的樓頂弧度就象一對迎空的翅膀,整個站房以白、綠兩種顏色為基本色調,象徵著白雲與自然。

索道中站

中站房建築面積為3230平方米,是動力驅動站房,起初提供遊客上下車。2010年改造完成後,遊客可在中站下車。

索道上站

天門山索道上站
天門山索道上站
上站房地面標高海拔1438.56米,它也是迂迴拉緊站房,佔地1973平方米。

交通信息

索道下站位於張家界市大庸路與迎賓路路口西北角。

地理環境


天門山
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南部8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開一門,南北相通,至今已有1754年歷史。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天門洞位於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餘米。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岩層向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終於263年形成天門洞。
天門山主峰海拔1518.6米,為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體,巍然聳立於張家界市區邊沿,宛然張家界的天然畫屏,成為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張家界最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地標,充分展現了張家界山水的神奇和雄渾壯麗。更因為天門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也是張家界地區文化積澱最為深厚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高人隱士傳奇無數,充滿神秘色彩的民間傳說更是在當地家喻戶曉,天門山在張家界歷史發展過程和地方文化構成內容之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天門山被譽為張家界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和山水精華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