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怯

胎怯

胎徠怯,中醫病名。胎怯病是指初生兒體重低下,身材矮小,臟腑形氣均未充實的一種病證。本病按其主要證候表現,與西醫學低出生體重兒相近,包括早產兒與小於胎齡兒。出生時的低體重不僅對體格發育有很大影響,還將影響小兒的智能發育。

簡介


● 英文名稱:Fetal Weakness
● 又稱:胎弱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胎怯者,生下目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亦浴體法治之。 (《慈幼新書·胎病》)

名詞解釋


● 以出生后形體消瘦,體重較輕,皮膚脆薄,毛髮不生,形寒肢冷,面黃無華為主要表現的新生兒先天不足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胎怯是指初生兒先天不足,體重低下,身材矮小,臟腑形氣均未充實的一種病證。

臨床表現

● 症見新生兒出生后皮膚脆薄,形寒肢冷,面無血色,毛髮不生,肌肉消瘦,筋骨不利等。

病因病機

● 本病因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所致。上代雙親的身體健康狀況對子代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妊娠母親的健康狀況,對胎兒的影響更為突出,包括稟賦因素、體質相傳、病證相傳等。
● 或者妊娠期間母病、母弱、母血不壯所致;亦可因孕母患病後用藥治療不當、起居失常等因素所致。
● 或父系遺傳性疾病也可致胎兒宮內發育不良,使新生兒先天稟賦薄弱,氣血未充,五臟六腑、五官九竅、肢體筋骨發育不良,形成胎怯。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的低出生體重兒,包括早產兒與小於胎齡兒,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治則治法

● 胎怯總由小兒胎稟不足,氣血虛弱所致。
● 治宜補益氣血,滋養肝腎,方可選用十全大補湯、補腎地黃丸等。

預防調護

● 孕婦做好產前檢查,孕期密切觀察胎兒生長狀況。胎兒期有胎萎不長者,應儘早干預。
● 孕婦要積極治療嚴重妊娠反應,避免妊娠中毒症發生。
● 胎怯兒陽氣不足,父母要尤其注重保暖情況。
● 胎怯兒要盡量採用母乳餵養,喂足奶量。並按體重、日齡計算熱量,如果新生兒伴有吞咽功能不良,可靜脈補營養液,亦可用胃管餵養。
● 居室空氣要新鮮,一切新生兒用品均應消毒后再使用,防止感染。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