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虛證
表虛證
治宜解肌發表,用桂枝湯等方。治宜益氣固表止汗,用玉屏風散、牡蠣散等方。參見表證條。
● 英文名稱:Exterior Deficiency Pattern/Syndrom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 表虛者,或為汗多,或為肉戰,或為怯寒,或為目暗羞明,或為耳聾眩暈,或肢體多見麻木,或舉動不勝勞煩,或為毛槁而肌肉削,或為顏色憔悴而神氣索然。(《景岳全書·傳忠錄·虛實篇》)
● 風邪襲表,腠理不固,以惡風,自汗,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緩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表虛證,是指因外感或內傷導致的衛表不固的證候。
● 表虛證一般表現為惡風,有汗,發熱,頭痛項強,咳喘無力,痰液清稀,聲音低怯,食少納呆,大便溏泄,面色淡白或㿠白,神疲體倦等。
● 表虛證,一是指感受風邪而致的表證,以惡風、有汗為特徵,屬外感表虛。一是肺脾氣虛,衛氣不能固秘,肌表疏鬆,經常自汗,易被外邪侵襲的表虛者,屬內傷表虛。
● 表虛肌腠疏鬆,玄府不固,故汗出而惡風。
● 正氣衛外,陽氣浮盛而發熱。
● 風邪外束於太陽經,所以頭痛項強。
● 風邪在表,故脈浮緩。
● 面色淡白,短氣,動則氣喘,倦怠乏力,納少便溏,脈細弱等,為肺脾氣虛的一般表現。
● 肺氣虛證:肺氣虛,衛外不固,屬外感表虛。症見自汗,畏風,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語聲低微,面色㿠白,神疲體倦。肺氣虛不能宣發衛氣於肌表,腠理不密,衛表不固,故見自汗,畏風;肺氣被耗,則宗氣不足,呼吸功能減弱,因而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且動則耗氣,所以動則喘息益甚。
● 脾肺氣虛證:脾肺兩臟氣虛,衛氣不能固秘,肌表疏鬆,經常自汗,易被外邪侵襲,屬內傷表虛。症見惡風,自汗,氣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聲低懶言,疲倦乏力。久咳不止,肺氣受損,故咳嗽氣短而喘;脾氣虛,運化失健,可見食欲不振,腹脹不舒;濕邪下注,則大便溏瀉;氣虛功能活動減弱,故聲低懶言,疲倦乏力。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