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廣播電台
深圳廣播電台
深圳廣播電台籌建於1983年10月,1986年10月12日開始試播,1990年6月18日正式播出。
深圳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以新聞節目為主體,早、中、晚三大新聞 板塊和時政節目聯動;第二套節目以音樂娛樂為主。第三套節目以交通宣傳、交 通信息、交通資訊為主要內容,利用現代化交通監控、信息傳播手段,為強化城市交通管理,增強市民的交通法規意識服務。深圳廣播電台三套節目經過多次改版,定位更趨準確,節目特色鮮明,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己成為華南地區的重要傳媒之一。
深圳廣播電台“民心橋”節目
1995年12月,《深圳廣播電台深化改革思路和構想》出台,這一方案提出了深圳廣播電台發展的戰略構想和目標:經過三年或稍長一點時間,把深圳廣播電台建設成為服務特區、輻射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區、具有中國特色、特區風格和行業特點的重要輿論陣地;建成以傳媒業為主體的事業和企業共同發展的廣播集團實體。
提出了深圳廣播電台戰略發展分段實施目標:1996年整頓提高;1997 年全面推進;1998年形成規模,全面發展。此後,深圳廣播電台進入全方位快速發展和對外合作的黃金時期。
1996年10月,深圳廣播電台迎來建台十周年,編輯、出版紀念文集《鵬城之聲》,紀念畫冊《歲月迴響》,舉辦了台慶十周年系列活動。
1996年7月1日,深圳廣播電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合作,以深圳台為主,採訪製作了80集大型系列報道《羅湖橋頭話九七》,同時在兩台黃金時間播出。此系列報道榮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被中央台評為特別獎。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深圳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第二套節目分別製作了持續42小時的慶祝香港回歸特別節目,高質量完成了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的轉播任務。第一套節目直接參與了中央電台的現場報道,並派記者到香港及內地六城市和深圳主要場所實地採訪慶回歸活動,播發現場報道和錄音報道二百多條。
由深圳廣播電台精心製作的26集大型長篇紀實文學《香港回歸風雲》(每集30分鐘),展示了香港回歸的風雨歷程。此節目在深圳廣播電台和全國24家城市電台播出。
1998年6月,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深圳廣播電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採制百集大型系列廣播節日《回首改革路》。該系列節目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名牌節目《午間半小時》和深圳廣播電台《898早新聞》節目中播出。百集系列節目內容廣泛,力圖全面反映20年改革開放中湧現的新人新事、新舉措、新變化,由深圳台采寫、製作的節目共33集。節目結集出版后,江澤民總書記1999年元旦為該書籤名。 1998年12月20日,深圳廣播電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合作,共同採制的大型廣播系列報道《九九回歸看澳門》開始在兩台播出。這組系列報道共八十集,在全國十多家電台聯播。該組系列報道已 經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全國發行。
1998年5月,深圳廣播電台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華語環球廣播 中心開設《未自深圳的報道》專欄。每周一期,每期10分鐘,向20 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重點介紹深圳對外開放政策和改革成就,介紹深圳的投資環境。1999年6月開始,《來自深圳的報道》節目同時發給澳洲華人電台,在澳大利亞五省聯播。
1996年至1999年,深圳廣播電台與香港新城電台合辦《發展 新大陸》節目,向香港同胞介紹深圳的發展變化和各項方針政策。1999 年,深圳廣播電台與《人民日報·海外版》共同主辦了《祖國與我》專欄,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採制三十集系列廣播節目《共和國的腳步》,與《工人日報》合辦《深圳企業的故事》專欄。
截止1999年7月,深圳廣播電台先後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海外版》、《工人日報》、《法制日報》 和澳洲華人電台建立了宣傳業務合作關係,及時向國內外宣傳了深 圳發展的新成就。
截止1998年底,深圳廣播電台在編總人數179人,其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133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50人,具有高級、中級、初級各項技術職稱的共109人,是一支年輕的、專業化的現代廣播隊伍。
1999年初,深圳廣播電台深化各項改革,按照精簡、高效、責權統一的原則,對內部機構進行調整。調整后的中心運作機構為:新聞·節目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技術管理中心、經營管理中心,開始實行企業化試點管理。內部人事管理實行全員崗位競爭、竟聘上崗,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雙向選擇。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深圳廣播電台節目質量穩步提高,精心培育出一批被社會認可、深受聽眾歡迎的廣播節目。1993年8月,深圳廣播電台記者王健等采寫的專稿《身份證大搬家》榮獲第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994年5月,記者袁承詠等采寫的通訊《火海特區魂》榮獲中國廣播獎一等獎。1997年,廣播劇《水暖香港》榮獲中宣部頒發的第六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1999年,廣播劇《抬頭一片天》再次榮獲中宣部頒發的第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夜空不寂寞》主持人胡曉梅獲全國城市電台十佳主持人光榮稱號,1999年獲全國第四屆廣播“金話筒”獎;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吳軍、青少年節目主持人高艷獲全國“金話筒”獎銅獎,記者劉曉青獲廣東省“金梭獎”。
經深圳市德慧市場調研有限公司近年來多次調查,深圳廣播電台在覆蓋深圳地區的所有電台中,一直保持著收聽率第一地位。
深圳廣播電台
深圳廣播電台
二十年來,在全體廣播人的努力下,深圳廣播電台堅持廣播改革的方向,貫徹“三貼近”的方針,奮力開拓,精心辦台,已初步辦成一個覆蓋廣、節目專、隊伍精、影響大的綜合台,成為廣東珠三角地區乃至港澳地區最主要的、最具影響的傳媒之一。所辦的《898早新聞》、《民心橋》、《夜空不寂寞》、《我唱我歌》、《新聞早班車》和《交通快報》等節目以及劉倩、北辰、孫曉梅、黃合建、龐偉等眾多優秀節目主持人,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收聽率、收聽份額均居覆蓋深圳上空的二十多家電波之首,實現了經濟宣傳、創優創收和事業發展等方面的豐收。深圳廣播電台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經典詩文朗誦會”、“鵬城歌飛揚—深圳十佳原創歌曲頒獎典禮”已經成為深圳市重要的文化品牌。
二十年奮進,不言艱辛!二十年創新,收穫喜悅!
深圳廣播電台擁有四套節目四個頻率,呼號分別為:深圳電台FM89.8新聞頻率(頻率FM89.8,功率10千瓦);深圳電台FM97.1飛揚音樂調頻(頻率FM97.1,功率10千瓦);深圳電台FM106.2交通頻率;深圳電台FM94.2私家車廣播(頻率FM94.2,AM1287,功率25千瓦)。
深圳廣播電台三套節目覆蓋深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
深圳廣播電台第一套節目(先鋒898)以新聞節目為主體,早、中、晚三大新聞板塊和時政節目聯動;第二套節目(飛揚971)以音樂娛樂為主。第三套節目(快樂1062)以交通宣傳、交通信息、交通資訊為主要內容,利用現代化交通監控、信息傳播手段,為強化城市交通管理,增強市民的交通法規意識服務。
近年來,深圳廣播電台緊緊抓住廣播發展的難得機遇,在傳播方式上不斷拓寬渠道,在內部管理上不斷深化改革,在宣傳內容與形式上不斷創新,認真按照“三貼近”的原則,遵循廣播發展的規律,結合電台的實際,大力推進節目類型化改版改革,取得了新成績。探索了新路子,積累了新經驗,開創了新局面。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發展廣播文化提出了新任務、新課題。深圳廣播電台積極適應新發展、新變化,採用新手段.開闢新渠道,佔領新陣地,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同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重抓好體制和機制創新,深化改革,加快廣播事業建設和廣播產業發展的步伐,使深圳廣播電台在全省、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和加強。
地址:福田區鵬程一路1號深圳廣播電影電視大廈,郵政編碼51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