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串城街的結果 展開

串城街

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又稱“邯鄲道”,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市中心。由串城街、串城東街平行排列組成,為青黛磚瓦的戰漢風格建築群,距今已有3100年歷史,是邯鄲八大景觀之一,與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叢台公園共同組成邯鄲中央文化區。

區域位置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地處晉冀魯豫四省要衝,是四省交界區域唯一的特大城市。地處京津冀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與中原經濟圈交匯地,向北可輻射到京津冀經濟圈,向東可輻射到環渤海經濟圈,向南可輻射到中原經濟圈。
境內5大鐵路縱橫交匯:京廣鐵路、京廣高鐵、邯濟鐵路、邯長鐵路、邯黃鐵路;6大國道雙十字交叉:106、107、309國道、京珠高速、青蘭高速、邯大高速。高鐵2小時,可輻射2.6億人口。

建築布局


綜述

串城街為青黛磚瓦的戰漢風格建築群,由特色鮮明的街巷、廣場、叢台、連廊等組成,並將強烈的地域特質、民眾的日常生活、人文歷史的雅緻,以及像公園般開放空間的自然環境轉變成街巷氛圍,同時引入邯鄲民俗,傳統文化、飲食、手工藝品等,讓人們感受獨特的商業文化。
串城街秉承“以現代詮釋傳統”的設計理念,結合邯鄲千年歷史與文化演變,追根溯源,以戰漢建築風格演繹串城街文化,充分還原古都邯鄲的歷史風貌,可以體味到歷史的古典韻味和時尚氣息的碰撞,感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完美統一。

動線

一街、兩道、十三巷
串城街動線採用一街、兩道、十三巷、廊橋立體交叉連通的動線設計,充分考慮遊客在街中的體驗性。將一步一景,上下連通做到極致,有如人在街中,街在空中,不知身在何處,身處何時,正如漢書中所寫“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

平面

項目採用“步行街—廣場—步行街”的整體線性發展完成商業空間的營造。以叢台、武靈廣場為節點,穿過繁華的串城街之後抵達開闊的武靈廣場,給遊客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空間的變化結合人文雕塑的聯展,運用巧妙的設計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了豐富的意境。再往北進入民族風情街,“一字型”動線不變,兩邊以時尚百貨、溫泉假日酒店圍合,響應整體平面布局,既擴大了中間武靈廣場的視域又給人以極大豐富的滿足感。

立面

串城街所有的建築均以邯鄲歷史建築風格為參照,如戰漢建築的抬梁和穿斗,唐代建築簡潔明快的色調和舒展平遠的屋頂,以及明清建築加強整體性的木結構,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古建築元素的基礎上發揮其建築功能性,同時通過色調調整、景觀雕塑點綴等細節統一基調,提升串城街觀賞趣味性,結合邯鄲市古文化背景體現商業與文化的融合,從而呈現出歷史文化以物質空間為載體的輻射作用。

景區景點


主要景區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南起人民路,北至叢台路,東臨叢台公園,涵蓋串城街,串城東街,學步橋、回車巷、邯山書院、武靈閣,觀音閣、張國彥宗廟等核心景區。
串城街——穿越歷史博古通今的博物館
串城街街寬10米,街長375米,規劃店鋪78間,是串城街歷史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的縮影。串城街上有非物質文化引產、民俗民藝、文玩字畫等15個品類,海納百川,包羅萬象。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東街——24小時時尚潮流的前沿陣地
串城東街分兩層,街寬8米,街長356米,一層規劃店鋪97間,二層規劃店鋪48間,整個東街彙集全國28省特色小吃90餘種,各類中式西式主題特色餐飲48家,彙集天下美味於此。清帝乾隆曾在此寫下“邯鄲古來佳麗地,征歌選舞搊銀箏。美酒十千醉不辭,炮鱉臇蝦膾鮮鯉。”
串城街中不僅有美物美食美景更有文化,街中穿插各類茶館、曲藝管、酒吧、特色體驗館等20餘家,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這裡更像是《清明上河圖》一般向來人再現了三千多年前趙都的熱鬧與繁華。筆直的街道,如織的遊人,是繁榮的商家與店鋪,日日買賣千金,令人沉醉神往。彷彿間回到千年之前,體味那蕩氣迴腸的春秋戰國。

主要景點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學步橋: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串城街(邯鄲道),原為木橋結構,明代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改建為拱券型石橋,上面雕刻刻著一副副體現邯鄲古代歷史遺跡的圖像,體現了中國北方燕趙文化豪邁粗獷和悲壯的底蘊。
邯山書院:始建於乾隆十年,為冀南一帶最高學府。清光緒二十八年,知縣龔彥師呈請將邯山書院改為邯鄲縣立高等小學堂,招生297人,這是邯鄲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校。
回車巷:戰國時趙上卿藺相如曾在此處為大將廉頗回車讓路,故名藺相如回車巷,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邯鄲知縣蕭察根據民眾“心碑”,在牆壁上鑲嵌“藺相如回車巷”六個石刻大字,1981年進行維修並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寬2.3米。碑文記載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多次為廉頗回車讓路,爭取將相和好的歷史故事。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武靈閣:武靈閣為串城街最大的叢台,仿照武靈叢台形態而建,建築下方設有仿古大戲台,逢節假日時,上演具有古城風情的傳統戲曲藝術等節目,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
張國彥宗廟:張國彥出身顯赫的張氏望族,官至明朝兵部尚書,一生多有建樹,功績卓著,項目重修其宗祠,既是對一代名臣的紀念,也是對其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三千年建城史、興於邢商繁榮於戰漢、被列為串成街人文景觀薈萃之一
觀音閣:千百年來,觀音閣香火旺盛,歷久不衰。觀音閣設計科學,布局緊湊,整個閣宇比例勻稱,造型莊重、樸實,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閣的前身是戰國時期的烽火台,隋唐時期,觀音閣始具規模。­­­
武靈廣場:廣場向東直抵武陵閣,進而連接未來叢台公園的西門。設置有“精兵鎧甲”‘招賢納涼’等主題雕塑。與廣場中心的主體建築武靈閣交相輝映,勾勒出
秦皇故居:據史料記載,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生在邯鄲。當時作為人質的秦異人在趙國娶趙姬為妻,在河北省的邯鄲生下贏政,也稱趙政。秦始皇生於河北省邯鄲市串城街朱家巷一帶,邯鄲市2014年在其出生地串城街建了秦始皇出生地紀念館,展出了當地戰國時期出土文物和有關秦始皇的史料、學術論著和文學作品。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串城街[串城街-勒泰中心]
清真寺:獨特的民族風情區,濃郁的民族特色,清真圓頂建築,極富伊斯蘭建築色彩。同時是穆斯林舉行禮拜、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 , 盡情展示民俗的文化。
市集印記:延續時光交錯的意境,在南入口廣場兩側用銅質線條分別勾勒出串城街昔日與當下的繁榮景象,猶如一條時間軸線的縮影,引領遊人在時空中自由穿梭,展開遐想與期待。
百步仗畝:
文化淵源:戰國早期,各國還普遍實行著西周以來的“步百為畝,畝百給一夫”的授田制。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大量荒地的開墾,這樣的授田制逐漸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於是各國都擴大授田畝制。據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吳問》的記述,當時的晉國范、中行氏制田“以百六十步為畝”,韓、魏氏制田“以二百步為畝”,獨有趙氏制田的畝制最大,“以二百四十步為畝”。因此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設計構思:提取農田肌理,用帶狀延續的景觀元素表達各國畝制的差異,通過直觀的對比,體現趙國擴大畝制對農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奉公守法:
文化淵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趙奢者,趙之田部吏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說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則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守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國賦,未幾,民富而府庫實。
設計構思:根據成語典故的故事情結,設置人物雕塑,通過情景傳達表現當時人人平等的稅收制度,以及遵守法制的社會風氣,對於當下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沃野良駒:
文化淵源:《漢書·地理志上》說趙國所在的冀州“畜宜牛羊”,就是對趙國畜牧業的概括描述。趙國畜牧業的發達,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產生了巨大影響,代地畜牧區的存在,為趙國與游牧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質前提,使趙國接受“胡服”成為可能;畜牧區代地的居民為趙國騎兵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兵源,盛產的良馬,保證了騎兵所需的馬匹,因而使“騎射”成為現實。趙國在當時能擁有鐵騎萬匹,在列國中首屈一指。與畜牧業的發展密不可分。
設計構思:在鋪裝上,通過小面積自然形態的綠地和悠閑的抽象馬群雕塑,表現趙國土地遼闊,水草豐美,良駒萬匹的景象,說明當時畜牧業的發達以及重要地位。
百鍊成鋼:
文化淵源:《山海經·五藏山經》記載,趙國的鐵礦蘊藏量豐富,有紅山礦、鳳凰山礦、礦山村礦等著名鐵礦。當時已掌握用高溫煉鑄生鐵水,再通過鐵范鑄造鐵器的鑄造工藝。趙國冶鐵業的發達是趙國之興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設計構思:摒棄常見的場景雕塑形式,通過更加現代抽象的手法再現了趙國冶鐵業的悠悠歷史和高超工藝,更表達出我們趙國人綿綿千載、百鍊成鋼的不屈精神。結合功能,還增加了人們遊樂其中的趣味性,將晦澀的歷史記載轉化為吸引人氣的活力節點。
酒香馥都:
文化淵源:趙國釀酒歷史悠久、技藝高超,因選料精到、釀術精湛、酒香醇厚而名動天下,才有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歷史典故。酒釀馥都意思為酒的香氣充滿都城,這也正是對趙國酒香的生動概括。
設計構思:景點以趙國悠久的“釀酒文化”為藍本,以古代盛酒器具“樽”為元素、結合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用鏤空雕塑的形式再現魯、趙獻酒的情景,其周圍環繞有自然散布的片石,象徵著城池,也有兵臨城下之意,充分體現了“邯鄲圍”的場景,同時也再現了趙國酒文化的馥郁悠長。雕塑地處丁字路口交接處,通過節點設計有利於人流引導和人群聚集。
甘單布幣:
文化淵源:為適應城市經濟與商業發展需要,趙國鑄造了大量青銅貨幣,貨幣的廣泛流通,既促進了趙國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是趙國商業發達的標誌。
趙國流行的貨幣主要是布錢,布的形式有尖足布、圓足布與方足布,其中,尖足大布主要由茲、茲氏(今山西汾陽縣)、邯鄲鑄造,而平足布最為普遍,流通最為廣泛。
設計構思:模仿當時布幣的樣式設置中心雕塑,並結合鋪地設置布幣地雕,表現趙都繁榮的商品經濟和濃厚的商業氛圍。
完璧歸趙:
文化淵源: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璧、和璧、和璞。與隨侯珠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完璧歸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
招賢納良:
文化淵源: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狹路相逢勇者勝、竊符救趙,諸多的歷史典故可以看出,趙國的強盛與人才的彙集密不可分。也從側面反映出趙國的用人政策的開明與大度。
設計構思:由於建築設計中,-1F影院構築物高出地面約2.6m,通過在構築物四周設置圍和形式的群雕對這一不利因素加以利用,展現趙王善用賢良,趙國人才濟濟的君臣融合景象。由此形成該區東邊雄壯威武,西邊君臣同心的東文西武的總體格局。
胡服騎射:
文化淵源:胡服主要指衣褲式的服裝,尤以著長褲為特點,是中國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裝。為騎馬方便,他們多穿較窄的上衣、長褲和靴。這種服制據《史記·趙世家》說,是趙武靈王首先用來裝備趙國軍隊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文化意義。它揭開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由車戰轉變為“騎射”的重要一頁,體現了古代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同時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場改革,突出體現了趙武靈王勇於變革、包容開放的政治態度。
設計構思:由於東側緊鄰場地邊界,故選取景牆的基本形式,通過背景畫面和雕塑相結合的處理手法,形成3D立體式的小品景觀。既表現出趙國軍隊胡服騎射馳騁戰場的英姿颯爽,又給遊人提供更多的參與性和更加直觀的感受。
輕姿曼舞:
文化淵源:《麗人舞賦》說:“齊之美姜,趙之倡女,既修婉而多宜,尤嬋娟而工舞。”晉成公綏《琵琶賦》描寫趙女動人的舞姿說:“飛龍列舞,趙女駢羅,進如驚鴻,轉似回波。”張華也有“妙舞起齊趙,悲歌出三秦”的話。直到唐代,李白還在《扶風豪士歌》、《古風·香風行》中說:“趙舞清管隨齊謳”,“吳歌趙舞香風吹”。
設計構思:景觀設計中,用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趙國歌舞女子形成特色雕塑與曼舞浮雕圖,來表現歌舞昇平、文化多元的盛世景象。
百步仗畝:
文化淵源:戰國早期,各國還普遍實行著西周以來的“步百為畝,畝百給一夫”的授田制。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大量荒地的開墾,這樣的授田制逐漸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於是各國都擴大授田畝制。據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吳問》的記述,當時的晉國范、中行氏制田“以百六十步為畝”,韓、魏氏制田“以二百步為畝”,獨有趙氏制田的畝制最大,“以二百四十步為畝”。因此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設計構思:提取農田肌理,用帶狀延續的景觀元素表達各國畝制的差異,通過直觀的對比,體現趙國擴大畝制對農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城市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愛上串城街的理由。
如果你是歷史愛好者,
串城街是穿越歷史博古通今的博物館,
你可以與歷史對話,與文學名人飲茶對飲、暢談天下;
如果你是吃貨萌妹,
串城街是全國餐飲,美食的首席目的地,
你可以在這裡吃遍天下特色小吃;
如果你是文藝小清新,
串城街是藝術創意者的天堂,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各色創意市集,手工作坊、畫廊樂坊星羅棋布;
如果你是嘻哈玩家,
串城街是酷耍潮玩的時尚標地,
你可以在這裡體驗街頭文化,感受酒吧的魅惑、時尚的魅力。
串城街將古代哲學與現代商業文化珠聯璧合,巧妙的完美鏈接在一起,每個到來的人時刻具有深處現實與夢境的穿越體驗,不僅能過感受到來自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觸摸的到民間藝術家的手工作品。在這裡每天都能看到精彩紛呈的演藝和時尚show場,它是文化旅遊資源的集大成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分層融入串城街,可以舉辦世界級文旅博覽會,可以呈現印象級的文化美食節,大型燈光廟會文化節也將成為串城街的旅遊名片。它可以是一位成熟睿智的智者,可以是一位可愛俏皮的頑童,可以是一位時尚炫酷的青年,可以是一位妖艷魅惑的女子…總之,串城街它有千面、萬面,你會愛上它的哪一面?

古代名人


秦始皇
趙武靈王
荀子
廉頗
藺相如

交通信息


串城街東鄰叢台公園、西靠陵西大街,南臨人民路,北抵叢台路,連通城市四大交通主幹道;周邊擁有4、6、16、21、25、26、29、38、42、46、51等公交線路多達28條。

歷史背景


三千年建城史、興於邢商繁榮於戰漢、秦皇荀子故里、指南針發源地、黃河故道、近現代煤炭、鋼鐵、紡織與電力等工業發展的典型代表;遺存有鄴城遺址、大名府故城、趙邯鄲故城、廣府古城以及近現代工業遺產;孕育了磁山文化、趙文化、鄴城文化、皇陵及佛教石窟文化、磁州窯文化、太極文化、成語典故文化及近現代革命文化等多個文化脈系----於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
趙邯鄲故城是戰國典型的都城,趙王城呈“品”字結構、廓城與王城分離,具有獨特的城市布局形態。王城大殿中線對齊,開創了我國城市中軸對稱布局的先河,而鄴城王宮、街道整齊對稱,分區明顯,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景區詳情


串城街分為“三軸”、“四片區”、“四節點”。 “三軸”包括項目片區的一個空間主軸和兩個空間次軸。
主軸是城內中街主要步行道;次軸則是休閑娛樂片區內的沿沁河景觀帶和歷史文化片區內陵西大街至叢台公園的重要步行通道。“四片區”從南至北分別為傳統商業片區、地方產品體驗片區、休閑娛樂片區、濱河居住片區。“四節點”分別為傳統商業片區內的城牆遺址廣場、地方產品體驗片區內的文化廣場、休閑娛樂片區內的叢台公園西門廣場、濱河居住片區內的沁河濱河廣場。
將相和遺址:回車巷
藺相如回車巷,位於邯鄲市叢台區串城街街區,為戰國時趙邯鄲內城南門裡路西。戰國時趙上卿藺相如曾在
此處為大將廉頗回車讓路。回車巷呈東西走向,巷寬2.3米,為古代一車之距,巷深約300餘米。
回車巷在此處,歷史上的地方志多有記述。據明·萬曆《邯鄲縣誌》載:該巷於明代萬曆十二年,邯鄲知縣肅察曾在巷牆上鑲有“藺相如回車巷”石刻。寬0.97米,高0.49米(1957年修民房時將石刻取下鑲在水泥座內,文革中被毀)。
清·雍正《邯鄲縣誌》亦載:“回車巷,在南門裡。世傳藺相如引車避頗於此,故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楊肇基撰《邯鄲縣誌》中也有回車巷在南門裡的記載。現回車巷東頭南側,於1981年,由市政府撥款在原牆鑲石刻處建一碑坊。該坊背依西牆,雙檐青瓦,石柱擎頂,青石為基,通高4.5米,南北寬2.3米,進深0.55米,基寬0.75米。坊內置放回車巷紀念碑,碑高1.63米,寬1.1米,厚0.27米。湯振宇撰文,李守誠書丹,張水旺鐫刻。碑坊兩檐之間上面牆面上鑲有石刻橫額“藺相如回車巷”六字,為原河北省省長李爾重書。
秦始皇誕生地紀念館
《史記》記載,秦始皇出生的確切地點在朱家巷。邯鄲市2014年在其出生地建了秦始皇誕生地紀念館,展出了當地戰國時期出土文物和有關秦始皇的史料、學術論著和文學作品。邯鄲城朱家巷在古代邯鄲城的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台以南,今串城街以東,叢台西南一帶。這也是《尋秦記》中秦始皇生母名為朱姬而不是趙姬的原因,實際上二者同為一人。
廉頗府、藺相如府
廉頗將軍府、藺相如府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鄲道(串城街),是復原的景觀。
邯鄲學步:學步橋
學步橋是著名成語邯鄲學步的發生地。學步橋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主城區串城街(邯鄲道),沁河西段,原為木橋結構,因常遭水沖,於明代萬曆45年改建為拱券型石橋。昔日河水蕩漾,夾岸楊柳成蔭,為邯鄲城一大景觀。酈道元《水經注》云:“洪湍雙逝,澄映兩川。當時學步橋是跨越沁河的唯一橋樑,稱“三輔鎖鑰”(義為京畿之地)。
慈禧駐蹕邯鄲行宮
慈禧行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鄲道西側,典型的北方複式四合院,前院接待朝拜、奏請、議事;後院房前植有臘梅,環境幽靜,為慈禧太后休憩之處。1995年10月邯鄲行宮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慈禧邯鄲行宮位於邯鄲市城內中街(邯鄲道、串城街)原邯鄲專署院內北側,建於1901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及光緒帝逃命。次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邯鄲行宮為慈禧所建行宮之一。據《邯鄲縣誌》記載,1901年11月慈禧駐蹕邯鄲。
實業家王琴堂故居
王琴堂,字韻泉,號嘯山,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人,清代邯鄲最後兩名進士之一,實業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經受艱苦生活鍛煉,酷愛學習,19歲中秀才,27歲選為拔貢,31歲中舉人,46歲中光緒甲辰進士。
在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王琴堂申報的直隸高粱酒摘得了一等大獎桂冠。1915年12月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閉幕,再到獲獎消息傳回國內,時間已過四年。王琴堂因年事已高離開仕途回了邯鄲老家。這期間,直隸省會也由保定遷往了天津。從此王琴堂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保護規劃


2012年之前,此處的居民仍然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平房中,僅有的水電系統也已老化,垃圾、污水、狹小的空間、擁堵的交通已成為這裡的頑疾,許多居民紛紛外遷,昔日繁盛的官道再沒有了“客從長安來,馳馬邯鄲道”的意景,這裡成了整座城市的灰色地帶。
自1993年以來,市委市府就有意改造串城街,20年來,一次次的舊城改造都與這裡擦肩而過,但居民們渴望能有一個嶄新生活的夢想卻從未停止過。曾有居民說,政府建設新城區,可別忘了咱老城區。
2013年2月4日,市政府召開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對串城街項目的支持政策,為此,該項目擺上了市直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重要議事日程上。全市“兩會”剛剛結束,市政府在叢台區召開動員大會,串城街文化旅遊步行街項目正式啟動。
2013年,省政府批複了邯鄲市政府《關於報請審批邯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請示》,同意《邯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20年)》 。
《保護規劃》劃定串成街和新華路兩處歷史文化街區。串成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10.86公頃,陵西大街以東,城南街以北,人民路以南,城內東街以西,核心保護範圍1.06公頃;新華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5公頃,東至文昌閣以東40米,西至礦區陶瓷廠以西90米,南至礦區陶瓷廠北圍牆以南70米,北至新華路,街區全長核心保護範圍1.6公頃。
按照《保護規劃》,歷史文化名城整體的保護劃分為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風貌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工業遺產三個層次。
在省政府的《批複》明確,歷史城區範圍:北起沁河北路、展北路,西止陵西大街,南到城南街,東至城內東街、中華大街、展後街,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
按照《保護規劃》保護目標,保護歷史城區,要保護歷史城區的街巷格局風貌和老地名。調整歷史城區用地功能,疏解人口,延續明清邯鄲老城歷史風貌,改善明清邯鄲老城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保護近現代歷史城區及中華大街的風貌。
對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實施保護措施,包括對慈禧行宮、河北銀行舊址、王銘鼎故居、王琴堂故居、邯鄲行署辦公樓進行修繕,對邯鄲書院、回車巷進行環境整治。此外,保留朱家巷、觀音閣、連城街口、北門裡等老地名。
《保護規劃》註明,歷史城區以武靈叢台為中心,西、南各擴200米,東擴150米,北擴190米,為建築高度控制一區,控制建築高度不高於7米。以高度控制一區為標準,北至沁河南岸,東至中華大街,西至叢台公園西圍牆,南至叢台公園南圍牆,為建築高度控制二區,原則控制建築高度不高於24米。已建建築超過限高的,逐步進行立面改造,使其風格與武靈叢台相協調。叢台公園南圍牆南擴80米,建築限高24米。市委南路北擴80米,建築限高36米。
未來串城街沿線將建成戰趙仿古一條街,其中,玉皇閣、秦始皇故里、相如府、回車巷、慈禧行宮、天主教堂等一連串歷史遺跡按規劃保留修復或重建,最大限度地保留老街原始風貌,屆時,串城街將成為凸顯古趙文化特色的標誌地段和彰顯古城歷史底蘊的城市靈魂,一個能呼吸到歷史文化芳香的風貌街區將呼之欲出。
邯鄲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範圍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範圍一致,209平方公里。在此範圍內進行各項建設,必須在服從邯鄲市總體規劃的同時,符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規定和要求。
《批複》明確,實施保護規劃,重點保護趙邯鄲故城遺址與廓城輪廓、山體、水系等歷史環境要素,延續名城整體風貌;嚴格保護歷史城區空間尺度、街巷格局和環境風貌,控制建築高度,不斷改善居住環境質量;加大對名鎮、名村、歷史街巷、古樹名木和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的保護力度。積極傳承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名城保護管理法制建設,嚴格依法實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