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橋村

楚天民俗第一村

劉家橋村位於湖北咸寧市咸安區桂花鎮,地處咸寧至通山公路旁,四面環山,一水穿村而過,幾株古樹掩映的劉家廊橋靜立河上,構成了一幅古樸而典雅的農家風俗畫卷。這是聚族而居四個世紀的古村落,被譽為“楚天第一村”。

歷史沿革


劉家橋古民居始建於明崇禎三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同父異母兄弟彭城王劉交後裔劉元
武始建。相傳彭城王劉交第五十三代劉用謀,隨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后被敕封鎮守岳州
洪武十一年以病告休,在其子劉元武的陪同下返鄉江西瑞州,途經咸寧時不幸卒於白沙
劉元武在此落居創業,繁衍生息,如今劉家橋及周邊有9000多劉氏後裔。
劉家橋村
劉家橋村
劉家後代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陸續建了老屋、下廠、上新屋和下新屋等四處古民居,建築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間,樓道38條,天井54個,通過一座廊橋和一座獨木橋(后改為石板橋),將四處民居連成一個整體。劉家橋古民居採用特點鮮明的徽派建築,具有明清古莊園建築雛形。屋內堂屋高大,巨梁橫跨,雕樑畫棟,房房相連,廊道相通,迂迴曲折;屋外,青磚到檐,青瓦蓋頂,垛牆敘伸。整個建築群門庭嚴謹,屋宇綿亘,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特色


劉家橋村
劉家橋村
劉家橋村歷史上過著農耕為主的自足的田園生活,這裡又 是書香門第,民風淳樸,風采獨特。至今村裡還存留許多古代用過的工具,如石碾、推礱、紡車、碾槽、榨坊、花轎、竹橋;世襲至今還在使用的古代用具有,犁、耙、風車、水車、連枷、曬墊、盤籃、篾籮、竹笱、石磨、春臼、水臼、吊鍋火堂等。不少農戶家中還保存有祖傳的關門床、太師椅、八仙桌、春台桌(書案),上面的花紋圖案,雕工精細,形象逼真,精美動人,村裡的婚喪喜慶,衣食住行,亦帶古樸淳厚色彩。至今還保留著特點鮮明的民俗,每年劉氏後裔都要在老屋祭祀先祖。村裡婚喪喜慶,禮儀交往帶有傳統古樸色彩氣氛,堪稱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