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的象徵
苦悶的象徵
《苦悶的象徵》是2007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廚川白村。本書從批評的視角介紹了有關文藝的內容。
本書是日本文藝批評家廚川白村(1880--1923)的文藝評論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東京改造社出版。譯文前兩篇最初發表於1924年10月1日至31日間的北京《晨報副刊》,全書1924年12月(實為1925年3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為“未名叢刊”之一。1926年10月改由北新書局出版,譯者生前共印行了十二版次。1938年6月收入《魯迅全集》第十三卷。
廚川白村,日本文學評論家。本名辰夫,生於京都。1904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歷任第五、第三高等學校教授,後任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助教。1912年以著述《近代文學十講》知名於世。在大學院提出研究論文《詩歌與散文中所表現的戀愛研究》。1915年受文部省派送留學海外,越二年歸國。191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任東京帝大教授。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遇難,歿於鎌倉。著作除《近代文學十講》外,重要的是《印象記》、《出了象牙之塔》、《近代戀愛觀》、《苦悶的象徵》、《文藝思潮論》等。有《廚川白村全集》(8卷)行世。
譯《苦悶的象徵》后三日序
引言
第一 創作論
一 兩種力
二 創造生活的欲求
三 強制壓抑之力
四 精神分析學
五 人間苦與文藝
六 苦悶的象徵
第二 鑒賞論
一 生命的共感
二 自己發見的歡喜
附:譯者附記
三 悲劇的凈化作用
四 有限中的無限
附:譯者附記
五 文藝鑒賞的四階段
附:譯者附記
六 共鳴底創作
第三 關於文藝的根本問題的考察
一 為豫言者的詩人
二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
三 短篇《項鏈》
四 白日的夢
五 文藝與道德
六 酒與女人與歌
第四 文藝的起源
一 祈禱與勞動
二 原人的夢
後記 (山本修二作)
附錄
項鏈(摩泊桑著常惠譯)
圖目
廚川白村照象並自署
穆那裡沙
波特來爾自畫象(吸食印度大麻之際)
雪萊紀念石象
摩泊桑畫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