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後遺症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是患脊髓灰質炎后留下的後遺症,主要表現為肌肉癱瘓和畸形。脊髓灰質炎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兒童,尤以6個月到3歲的兒童多見,故又稱之為小兒癱或小兒麻痹症,但大齡兒童和成人也可以發生。脊髓灰質炎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侵襲脊髓前角細胞,造成肌肉鬆弛性癱瘓。患病1~2年之後畸形和病殘將成為永久性,神經細胞不再恢復,部分肌肉癱瘓失去平衡,逐漸出現畸形,同時軟組織發生痙攣,畸形逐漸加重。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肌肉功能不平衡、骨骼畸形、肌肉廢用性萎縮等。脊髓灰質炎後遺症患者應主動進行各種功能訓練,配合適當的支具,防止各種攣縮畸形的發生。對已經發生的各種畸形可考慮手術治療。患者受累肌肉出現萎縮,神經功能不能恢復,造成受累肢體畸形,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較大損失。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經有效治療,可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 神經內科、康復科
● 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侵襲脊髓前角細胞,造成肌肉鬆弛性癱瘓。患病1~2年之後畸形和病殘將成為永久性,神經細胞不再恢復,部分肌肉癱瘓失去平衡,逐漸出現畸形,同時軟組織發生痙攣,畸形逐漸加重。
●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是患脊髓灰質炎后留下的後遺症,主要表現為肌肉癱瘓和畸形。脊髓灰質炎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一般將此病分為3期:
● 急性期
● ● 是指從接觸感染開始到出現肢體癱瘓的階段,平均約15天。最初可有低熱、頭痛、噁心、嘔吐等上消化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癥狀,當病毒侵入神經系統後會出現肢體僵硬,在發熱后2~3天內出現癱瘓。
● 恢復期
● ● 急性期2~3周后癥狀逐漸消退,肢體過敏現象消失,體溫正常,肢體癱瘓可逐漸恢復或部分恢復。一般認為發病後1~2年為恢復期。
● 後遺症期
● ● 患病1~2年之後畸形和病殘將成為永久性,神經細胞不能再恢復,部分肌肉癱瘓失去平衡,逐漸出現畸形,同時軟組織發生痙攣,畸形逐漸加重。受累肢體鬆軟、攣縮、肢短、細涼。
● 主要包括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肌肉功能不平衡:如馬蹄內翻、足畸形、高弓足等。
● 肌肉、筋膜變性攣縮:如髖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脊柱側凸、膝屈、反屈、外內翻等。
● 骨骼發育畸形、縮短畸形、肌肉廢用性萎縮等。
● 可顯示骨骼畸形。
● 醫生診斷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
● 有脊髓灰質炎病史。
● 患者有類似感冒癥狀,發熱、腹瀉后出現肌肉觸痛和癱瘓。
● 癱瘓肢體皮膚感覺正常。
● 肢體癱瘓為非對稱性,輕重不一。
● 肢體多有鬆軟、肢短、細涼、攣縮等變化。
● 錐體束征為陰性,無肌痙攣和肌張力增高。
●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 大小便功能正常。
● 肌肉弛緩性癱瘓、肌肉萎縮、骨與關節畸形等體征出現。
● X線檢查顯示骨骼畸形。
●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需與腦癱、腦脊膜膨出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神經根炎、周圍神經損傷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患者應主動進行各種功能訓練,配合適當的支具,防止各種攣縮畸形的發生。
● 對已經發生的各種畸形可考慮手術治療。
●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引起的畸形形式多樣、輕重不一,應根據年齡、肌肉癱瘓的部位和程度等,進行分析后制訂適宜的手術計劃。
● 下肢畸形手術治療的原則是:矯正畸形、穩定關節、平衡肌力、增強動力、恢復力線。
● 手術順序應從上至下,一般遵循先髖關節再膝關節然後踝足關節的手術順序。
● 受累肌肉出現萎縮,神經功能不能恢復,造成受累肢體畸形,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較大損失。
●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經有效治療,可促進肌肉功能恢復。
● 對3月齡以上的嬰兒進行免疫接種,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