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一種常發生於老年人的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即股骨上端大粗隆和小粗隆之間的骨折。常見於老年人,佔全身骨折的1.4%,男女差別不明顯。患者平均年齡70歲, 一般股骨粗隆間骨折比股骨頸骨折患者年齡稍大。主要是由於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生理特性以及外界暴力因素所致。傷后髖部即大腿根附近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明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應根據發病年齡、全身狀況、骨折類型、局部特點、臨床表現,選擇保守或手術治療,不可強求一律,以免延誤治療。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生理特性
● ● 老年人肢體靈活度差,粗隆部骨質疏鬆,脆弱。
● 外界因素
● ● 跌倒、車禍等直接外力作用於髖部或者下肢突然扭轉均可造成粗隆間骨折。

癥狀


● 髖部、下肢受到較強的外力作用。
● 多為老年患者, 平均年齡70歲。
● 傷后局部可見腫脹及瘀斑、壓痛明顯、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明顯。

檢查


● 髖部正位X線片即可明確診斷並顯示骨折的移位情況。

診斷


● 外傷史、臨床特點、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即可確診。

外傷史

● 髖部、下肢部位受到外力衝擊,或扭傷、跌倒。

臨床特點

● 年齡 患者多為老年人,而青、壯年患者的發病少,兒童更為罕見。
● ● 局部體征 患髖局部腫脹,皮下瘀斑,患肢短縮內收、外旋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按壓或叩擊大粗隆部位時可引起劇痛。患肢縱軸叩擊痛,有時可觸及骨擦感。

影像學

● 髖部正位X線片即可明確診斷並顯示骨折的移位情況。

鑒別診斷


● 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頸骨折的發病年齡、受傷姿勢、臨床表現大致相同,應注意鑒別。
● 二者的主要區別點在於壓痛點不同,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壓痛點在大粗隆部,而股骨頸骨折的壓痛點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的外下方。
● 一般來說,股骨粗隆間骨折因局部血運豐富,故腫脹、瘀斑明顯,疼痛也較劇烈,癥狀體征都比股骨頸骨折嚴重。
●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肢短縮外旋程度較股骨頸骨折的更明顯。
● 跌倒損傷或外傷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明確診斷後予以治療。

治療


●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應根據發病年齡、全身狀況、骨折類型、局部特點、臨床癥狀,選擇保守或手術治療,不可強求一律,以免延誤治療。

保守治療

● 牽引治療,適用於所有類型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和全身情況不適合手術者。牽引時間8~12周,原始錯位嚴重者,牽引時間應延長。
● ● 高齡患者或其他原因不能長期卧床,可採用力臂或其他類型外固定器治療,確實無法耐受骨牽引者,可作皮膚牽引,並儘早取半卧位,爭取骨折癒合,即使殘留畸形,仍可部分生活自理。

手術治療

● 對於年齡較大,雖全身情況較差但又無明顯手術禁忌證者,如有骨折不穩定、不能耐受長期牽引治療的,可行手術治療。較通行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兩類,即鋼板螺釘內固定及髓內釘固定。

危害


● 保守治療或複位不佳者常遺留有髖內翻、下肢外旋和短縮畸形。
● 老年患者長期卧床容易發生肺炎、壓瘡、血管栓塞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65歲以上髖部骨折經保守治療后能恢復獨立生活僅佔1/2。基本恢復至傷前水平僅佔1/4,而手術治療后80%功能恢復滿意。

預防


● 老年人應該提高安全意識,減少受傷機會,預防跌倒。
● 適當的身體鍛煉。
● 有意識進行鈣的補充,治療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