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異常

胎位異常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稱為胎位。正常的胎位應為胎體縱軸與母親縱軸平行,胎頭在骨盆入口處,並俯屈,頦部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於胸腹前,整個胎體呈橢圓形,稱為枕前位,除此外,其餘胎位均為異常胎位。胎位異常是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分娩時枕前位(正常胎位)約佔90%,而胎位異常約佔10%。胎位不正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早產、胎兒畸形、羊水不正常、胎兒生長過慢、臍帶太短、子宮畸形、胎盤不正常、骨盆狹窄、多胎等。頭位臨產後,如果產婦自覺肛門墜脹及排便感,宮口尚未開全時過早使用腹壓,或者產程進展緩慢、第二產程延長等都要考慮是否為胎位異常。頭位的胎位異常臨產後不同產程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其他諸如臀位或橫位的胎位異常往往選擇剖宮產手術。胎位異常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使產程延長,常需手術助產,容易發生軟產道損傷,增加產後出血及感染的機會。由於第二產程延長和手術助產的機會增多,常引起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使圍生兒死亡率增高。

就診科室


● 產科

病因


● 胎位異常較常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原因有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骨盆狹小、盆腔腫瘤、胎兒畸形、羊水過多等因素。因為胎位異常中以頭位異常最為多見一些,這裡只介紹頭位的胎位異常中枕橫位和枕后位的具體原因。
● 骨盆異常常發生於男型骨盆或類人猿型骨盆,這兩類骨盆的特點是入口平面前半部較狹窄,不適合胎頭枕部銜接,這類骨盆常伴有中骨盆狹窄,影響胎頭在中骨盆平面向前旋轉。
● 若以枕后位銜接,胎兒脊柱與母體脊柱接近,不利於胎頭俯屈,胎頭前囟成為胎頭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點又常轉向骨盆前方,當前囟轉至前方或側方時,胎頭枕部轉至後方或側方,形成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
● 其他子宮收縮乏力影響胎頭俯屈及內旋轉,容易造成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有學者報道前壁胎盤時枕后位的發生率高。

癥狀


臀位

● 腹部檢查:子宮成縱橢圓形,子宮底部可觸到圓而硬、按壓有浮球感的胎頭。恥骨聯合上方可觸到軟、寬而不規則的胎臀,胎心音在臍上方左或右側聽得最清楚。
● B超檢查:胎頭在肋緣下,恥骨聯合上方為臀或足。

橫位

● 腹部檢查:子宮呈橫橢圓形,胎頭在母體腹部一側觸及,恥骨聯合上方較空虛,胎心音在臍周兩旁最清楚。
● B超檢查:胎頭在母親腹部的一側。

檢查


● 妊娠28周后經腹部B超檢查可以確診胎位異常,不過隨著孕周的增加胎位可能會有可能變化。

診斷


● 醫生診斷胎位異常,主要依據四步觸診法及腹部超聲檢查,根據胎頭顏面及枕部的位置,可以準確探清胎頭位置以明確診斷,一般不會診斷錯誤,但應區別是枕后位還是枕橫位。

鑒別診斷


● 醫生依據四步觸診法及腹部超聲檢查,根據胎頭顏面及枕部的位置,可以準確探清胎頭位置以明確診斷,無需鑒別。

治療


● 由於胎位異常常給分娩帶來不同程的困難和危險,故應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膝胸卧位

● 膝胸卧位是矯正孕婦胎兒體位的方法,孕婦解去小便,使膀胱排空,松解褲帶,跪於床上。大腿與床面垂直,身體俯向床面。每日2次,每次約15分鐘,連續1周。膝胸卧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有助於藉助胎兒的重心改變,使胎頭向下、胎臀向上,達到矯正胎位的目的。
● 姿勢步驟:
● ● 孕婦跪在床上,呈跪伏姿勢,兩手平貼在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 ● 胸與肩盡量向床面貼近,臉部朝向身體一側。
● ● 雙腿彎曲,讓大腿與床面垂直。

外倒轉術

● 用以上方法糾正胎位無效者,可有專業的醫生通過手推等動作倒轉胎兒,此法必須由專業醫生操作,不可自行操作,而且這種方法有風險,臨床應用比較少。

其他

● 橫位應做選擇性剖宮產。
● 臀位:初產婦多行選擇性剖宮產,經產婦,胎兒較小,骨盆較大者,可考慮陰道分娩。

危害


● 胎位異常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使產程延長,常需手術助產,容易發生軟產道損傷,增加產後出血及感染的機會。由於第二產程延長和手術助產的機會增多,常引起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使圍生兒死亡率增高。

預后


● 多數胎位異常可糾正。

預防


● 做好產前檢查,診斷出胎位不正後,及時治療,如未轉位頭位,則先做好分娩方式選擇,提前住院待產,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