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

徠大動脈炎是一種因血管壁炎症導致血管狹窄、閉塞或者形成動脈瘤,曾經被稱為“無脈症”“高安病”等。大動脈炎好發地區為亞洲,好發人群為年輕女性,又被稱為“東方美女病”。發病年齡多為5~45歲,約90%的患者是在30歲以內發病。大動脈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壁炎症主要影響到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動脈,病因尚不不明確,可能與易感基因、感染誘發(如細菌、病毒等)等有關。本病早期無典型癥狀,可表現為發熱、容易疲勞、夜間多汗、關節痛、厭食等,後期血管狹窄或閉塞之後,以組織器官缺血的表現為主。本病的治療原則為控制血管壁炎症進展,緩解組織臟器缺血。主要治療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製劑。當血管狹窄或閉塞,影響臟器供血時,需要行手術治療,改善臟器供血。患者經早發現,早診斷,積極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本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極少數患者病情可以自行緩解。

就診科室


● 風濕免疫科、血管外科、心內科。

病因


● 大動脈炎的病因尚未明確,與遺傳因素、感染和性激素等都有一定關係。

遺傳因素

● 可能與易感基因HLA-B * 52·01單倍體型遺傳表達有關。

感染

● 常見的病原體有結核分枝桿菌、肺炎衣原體、皰疹病毒等,部分人群感染這些病原體后可誘發大動脈炎。

性激素

● 女性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雌激素水平持續較高,可能會引起主動脈及其分支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病變。

癥狀


● 大動脈炎早期臨床表現多樣,並且缺乏特異性,給大動脈炎早期診斷帶來一定困難。隨著疾病進展,血管出現狹窄及閉塞,臨床上主要變現為相應器官的缺血表現。
● 早期癥狀
● ● 早期以全身性表現為主,還可以出現血管受累的表現。
● ● 發熱
● ● 容易疲勞
● ● 夜間多汗
● ● 關節痛
● ● 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 ● 沒有刻意減肥,但是體重下降
● ● 頸部血管疼痛或壓痛
● ● 背痛
● 器官缺血相關癥狀
● ● 疾病進展到後期引起血管狹窄或閉塞,以組織器官缺血表現為主。受累血管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也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 ● 頭痛、頭暈、暈厥
● ● 視力下降、視物模糊
● ● 咀嚼無力
● ● 頸痛、背痛、腹痛
● ● 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
● ● 間歇性跛行(走一段時間路后,因為腰酸腿痛需要短暫休息,癥狀很快緩解或消失,然後可以繼續行走,這種情況反覆出現)
● ● 心絞痛(累及冠狀動脈時出現)
● ● 呼吸困難(累及肺動脈時可出現)

檢查


● 懷疑存在大動脈炎相關癥狀,可行體格檢查(如觸診血管搏動等狀況)、實驗室檢查(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抗體補體檢測等)以及影像學檢查,如動脈造影或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 動脈造影或CT血管造影
● ● 血管造影可以準確反映血管病變的部位和程度,包括血管管腔是否出現狹窄、閉塞,以及有無血管擴張和動脈瘤形成。
● ● 典型的影像學表現是確診大動脈炎的主要依據。
● 磁共振血管造影
● ● 除了可顯示動脈造影或CT血管造影所見的血管異常,還可顯示血管壁是否存在炎性水腫。
● ● 既可用於診斷,又可用於判斷病情進展情況。
● 其他檢查
● ● 其他檢查還有很多種,檢查的主要目的是判斷有無免疫功能異常,了解血管病變的部位、程度和範圍,監測疾病的活動性和活動程度,並指導治療等。
● ● 其中比較重要的檢查有: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抗體補體檢測、彩色多普勒超聲、PET-CT、超聲心動圖等。

醫生是怎麼確診大動脈炎的


● 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關於大動脈炎診斷標準如下:符合以下情況中3條者,可診斷本病。同時需除外一些其他血管疾病,如先天性主動脈狹(縮)窄、動脈粥樣硬化等。
● 發病年齡≤40歲。
● 肢體間歇性跛行。
● 一側或雙側肱動脈搏動減弱。
● 雙上肢收縮壓差>10mmHg。
● 一側或雙側鎖骨下動脈或腹主動脈聞及血管雜音。
● 動脈造影異常。

鑒別診斷


● 大動脈炎與許多疾病癥狀相似,容易混淆,如果出現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相關的檢查來明確診斷。與大動脈炎癥狀相似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 先天性主動脈縮窄
● 動脈粥樣硬化
● 腎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 白塞病
● 結節性多動脈炎

治療


● 大動脈炎的治療原則為控制病情進展、緩解臟器缺血。大動脈炎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後期血管狹窄、閉塞、動脈瘤形成時,可採取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
● ● 疾病活動期時,主要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潑尼松,4~6周后逐漸減量直至停葯。
● ● 對於快速進展性患者,需要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進行衝擊治療。
● ● 對於單用糖皮質激素療效不佳的患者,聯合使用免疫抑製劑進行治療,如氨甲蝶呤、硫唑嘌呤等。
● 手術治療
● ● 對於因血管狹窄造成的重要臟器缺血(如腦、心臟、腎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醫生往往採取手術治療。
● ● 常用的手術方式有血管球囊擴張術、人工血管搭橋術等。

危害


● 大動脈炎如果病情不能控制,可能會引起心力衰竭、心腦血管意外、惡性高血壓、肺動脈高壓、動脈瘤破裂、腎衰竭等併發症。
● 這些併發症可引起失明、偏癱,大多數還會嚴重威脅生命。

預后


● 本病是病情不斷進展的慢性血管疾病,治療后的效果取決於血管壁炎症控制情況和組織器官供血情況。
● 如果能早期發現,並有效控制病情進展,多數患者預后比較好,但可能會複發。極少數會自行緩解,多在發現疾病時病情已經穩定。
● 大動脈炎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93.8%,10年生存率為90.9%。

預防


● 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不要過度勞累。
● 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染。
● 調整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鹽、高糖食物,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
● 戒煙,少喝酒。
● 經常運動,提高機體抵抗力。
●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