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疝

小兒腹股溝疝

小兒腹徠股溝疝均是斜疝,是一種常見的、因小兒腹壁鞘狀突未閉所致的疾病,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小兒腹股溝疝80%在患兒出生后2~3個月時出現,也有遲至l~2歲才發生的。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側多見。早產兒發病率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小兒腹股溝疝是因小兒腹膜鞘狀突尚未閉合,或閉鎖不全,在小兒腹腔壓力的增高時,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腫瘤和長期哭鬧時,腹腔內容物(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從開放的鞘狀突突向體表而形成。小兒腹股溝疝表現為在小兒的一側腹股溝出現一個圓形有彈性的可復性腫塊。小兒腹股溝疝主要採用手術方法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可引起急性腸梗阻,引起劇烈疼痛,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腸壞死、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小兒腹股溝疝經及早診斷、及時治療,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小兒外科、兒科

病因


● 小兒腹股溝疝是因小兒腹膜鞘狀突尚未閉合,或閉鎖不全,在小兒腹腔壓力增高時,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腫瘤和長期哭鬧時,腹腔內容物(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從開放的鞘狀突突向體表而形成。

癥狀


● 小兒腹股溝疝大多數在嬰兒期出現,表現為一側腹股溝出現一個圓形有彈性的可復性腫塊。

可復性疝氣

● 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站立、腹部用力時,腹股溝處腫物出現或增大,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
● 在平躺、腹壓減低或用手按壓時腫塊變軟或還納腹腔,還納過程中常可聽到氣過水聲。還納后可捫及該側皮下環擴大、精索增粗。患兒咳嗽或腹部用力時手指觸摸皮下環內有衝擊感,手指壓迫內環口,腫物不再出現,手指離開皮下環時腫物又復出現。
● 一般疝內容物降下時並無癥狀,年長兒可能有下墜感。

嵌頓疝

● 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腹腔),就會發生腹痛加劇,患兒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
● 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腹腔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檢查


● 確診小兒腹股溝疝主要依靠體格檢查、腹部超聲、腹部X線檢查等。

體格檢查

● 檢查包塊的大小、質地等情況。

腹部超聲、腹部X線檢查

● 用於檢查腹部包塊的情況,同時檢查有無隱睾、鞘膜積液的存在。

診斷


● 醫生診斷小兒腹股溝疝,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結果。
● 嬰兒期出現(多數在出生后數天、數月內發生),一側腹股溝出現一個圓形有彈性的可復性腫塊。
● 通常在小兒哭鬧、劇烈運動、大便乾結、站立、腹部用力時,腹股溝處腫物出現或增大,在平躺、腹壓減低或用手按壓時腫塊變軟或還納腹腔。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一側腹股溝出現一個圓形有彈性的可復性腫塊等癥狀,容易與小兒腹股溝疝混淆,這些疾病有鞘膜積液、睾丸下降不全、睾丸腫瘤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治療


● 小兒腹股溝疝主要採取手術方法治療。
● 小兒腹股溝疝經診斷後,一般應進行手術治療。通常採用經腹股溝疝囊高位結紮術,不主張常規探查對側,除非手術前已診斷為雙側腹股溝疝。
● 近年來,多使用小兒腹腔鏡做小兒疝囊高位結紮術。腹腔鏡手術法創傷小、安全可靠、恢復快且不易影響精索睾丸的發育,可同時治療雙側疝或治療一側探查對側而不增加痛苦。
● 疝氣手術前應積極治療慢性咳嗽、排尿困難、便秘等慢性疾病,以防小兒腹股溝疝術后複發。

危害


● 小兒腹股溝疝可引起急性腸梗阻,引起劇烈疼痛,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引起腸壞死、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小兒腹股溝疝經及早診斷、及時治療,預后良好。

預防


● 小兒腹股溝疝多是由於鞘狀突未閉所致,為先天性疾病,缺乏較好的預防方法。
● 腹壓增加為其誘發因素,術后恢復期也應盡量避免因腹壓增加而加大複發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