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銷票
集郵術語
集郵術語。信銷票是把在通信(郵寄)過程中,附有郵政戳記的郵票,經過清洗和整理后所形成的一個集郵品種。加蓋郵戳的目的,最初只是使郵票不能被重複利用,隨著時間地積累,郵戳也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成為了集郵研究的一個主要對象。作為郵票和郵戳混合體的信銷票,保存了郵票本身之外更多的研究信息,是當代郵政史郵集的基本素材之一。
信銷票
首先,收藏信銷票要確定此枚信封有無收藏價值,因為一枚珍貴的實寄封往往要比從信封上洗下的信銷票價值要高出許多倍。再說在組編專題郵集時,實寄封要比信銷票更有價值,所以最好在確定實寄封不具有收藏價值時,才能將郵票剪下用於信銷票的收藏。曾經就有不少郵友,將文革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破壞了“原生態”,如今悔之莫及。
信銷票
信銷票
最後,收藏信銷票也要像新郵那樣,最好套上護郵袋,放入郵冊中,做好防潮措施,以防收藏不當發生霉變,影響品相,危及其收藏價值。
雖然蓋銷或信銷都是舊郵票,不過有時它們的價值未必一樣。就像下述的例子:
很多時,留意到一些郵友以信銷票(一般舊票)的價錢購入一些不值錢的早期蓋銷票。但,很少人會提及這種分別,所以很多集郵人士都沒有留意。
將賣剩的郵票蓋銷,然後賤售的情況很早已出現。這些早期的蓋銷票可能只及信銷票的十份一甚至更低。郵票目錄都有說明。
譬如《婆羅洲》郵票,很多集郵人仕都知道婆羅洲郵票很珍貴,一看見便想“據為己有”。但原來,這地方的早期蓋銷票價值僅是信銷票的5~10%。而是否蓋銷亦很容易分辨,因為蓋銷用的印戳有別於一般信銷的印戳。蓋銷印戳沒有地名、日期,並僅由數橫線組成,稱為“Barred Cancel”。
手銷:又稱手蓋。郵政人員手工操作,持郵政戳記在郵票上敲蓋或滾蓋(一種特製滾動郵戳)的方式。手銷郵戳的清晰程度不如機銷效果好。
機銷:又稱機蓋。郵政機械註銷郵票的方式。機銷郵戳的清晰程度相對比較穩定。
集郵愛好者通過郵票上郵戳的實際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幫助你了解該枚郵票的收藏價值,以及是商業票還是信銷票。
20世紀80年代曾很認真地收集了一陣子,配有好幾十套JT票。那時候,郵局處理過許多包裹單,有人洗下郵票后專賣銷票。配套時,因自己往來信件上的低值票多,主要是買那些諸如“荷花”70分,“宮燈”60分,“西遊記”60和70分的“筋票”,特別注意品相,有些近乎新票才買下。
“文革”前與“文革”中,集郵者受老一輩的影響,多以收集到上好品相與全戳的信銷票為榮。有時候為了集全一大套,還特地將某些高值票拿到郵局蓋銷。不時在拍賣會上可見到五連張的毛澤東語錄或者頭像文票,從銷票日期可以看出是“文革”中蓋的戳,它們與官方蓋銷票是有區別的。
信銷票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比如中國的大龍郵票,經過幾十年的考證,終於根據發現的文獻確定為1878年7月24日由天津首發。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當天的首日封,哪怕是一枚蓋有7月24日戳記的信銷票,也是郵史上的轟動大事了。還有“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實寄過的信銷票存世僅此一枚,其身價早已超過它的所有新票姊妹,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形容也毫不為過,實為國寶級的珍貴歷史文物。
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集郵公司有意識地逐步提最新票價格,引導集郵者購買與存儲新郵,信銷票便開始變得不那麼時髦了。買賣時,動輒就是JT大全、“文”票大全,集郵一下子變得容易起來———只要有錢,任何時候都能買到一大堆全新的各種郵票甚至郵集,一夜成為“集郵家”,那種孜孜以求尋尋覓覓的集郵樂趣,在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面前,蕩然無存。
也許是面對新郵炒作、套牢的反思,也許是對十幾年不治的新郵打折的厭惡,近年許多集郵者紛紛追求起頗有難度的編年信銷票來。打開網站留言板,你就會看到不老少的徵求信銷票廣告。也有個別專售零散票的郵商,其中信銷票的價格按每枚標出,價格不高,但要找一套從1992年至2002年的全份編年信銷票,恐怕真得“踏破鐵鞋”。
這裡所指11年大全套編年信銷票,除了枚枚要品相上佳,還應剔除那些有意識蓋銷的票。對於諸如難度大的“黃山”、“海底世界”、“動物”信銷票,如果是整版銷戳,就可能是蓋銷而非實寄。寧可要撕成單枚的戳記不同的高值信銷票,也要避開那些人為作品(包括官白封上的蓋銷票。)再一個保真辦法就是請求郵商提供部分剪片或實寄封,封片上的戳多種多樣,難得造假。
假設有這麼一部全由符資實寄封片組成的大全套編年信銷票郵集(全中國可能只有一兩位收集到幾十萬個實寄封的集郵者能夠編組),按傳統或郵政用品組集出展,它在郵展中能拿什麼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希望行家給予指導。
早年的集郵者,也出於傳統集藏風氣,也出於經濟承受能力,所集之郵,基本上都以信銷票為主。年齡在55歲以上的老集郵者,打開郵冊,可以這樣肯定,百分之四十以上,插的都是信銷票。這種風氣,直到1981年前後才有所改變。在新中國郵票五大板塊中,“文革”前的老紀特郵票,“文革”中的“文”字票存在形式,多以信銷票為主,“文革”後期的編號郵票,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信銷票。
對於市場炒家,提到信銷票,是不屑一顧的,因為信銷票沒有市場價值。其實不是信銷票沒有市場價值,而是缺乏他們所需要的可炒作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需求者的增加和可供貨源的沉澱,信銷票的價值,也在一日一日上行,其中有不少,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最讓人欣喜的是,信銷票市價上揚,受益對象,百分之百是集郵者自己。
從市場角度,信銷票升值最快的,就是始於1967年4月20日止於1970年1月21日的“文”票。而“文”票中市價最高的,又是最具傳奇色彩的珍郵“一片紅”。這套郵票雖是未發行票,但通過郵政窗口,還是流出了千餘枚。信銷“一片紅”的價值,視其品相而定,如在九品左右,拍賣價可能會在8萬以上,但能看到者鳳毛麟角。
刊入目錄的19套“文”郵票中,信銷票市價在2000元以上的,是文10“最新指示”,5枚信銷郵票,八品左右,市場成交價在2700元左右;信銷票價格在1000元以上的有兩套,一是文1“毛主席語錄”,11枚,市價1100元附近,平均每枚100元,其中11-1帶毛主席頭像的那枚,價格略低些。另一套是文7“毛主席詩詞”,信銷票喊價在1700元左右。“毛主席詩詞”14枚郵票,各枚價格不同,有幾枚信銷票,甚至高於其它幾枚新票的市價;信銷票市價在200元以上,有4套,其中最高的是文2“毛主席萬歲”。這套票共8枚,其中兩枚帶林彪頭像的郵票,因“九一三”事件,被毀嚴重,存世數寥寥,市價大概在500元左右,在全套郵票650元的價格中,佔到80%左右的大頭。另3套郵票分別是文3“《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文4“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和文5“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勝利萬歲”,3款郵票的價格分別為230元、270元、320元。其中文4有個特別現象,3枚高值(35分、43分、52分),因為使用率低,新票大量存世,因此3枚高值新票的價格,還不及兩枚低值(4分、8分)信銷票的價格;“文”票中的其它信銷票,價格多在50元至80元之間,只有兩三套信銷票的市場價,在10元以內。即便如此,也是一個奇迹。想想看,1枚發行量甚至上億(文15“八屆十二中全會公報發表”),且已經過郵政消耗,相隔還不足40年的郵票,在市場能喊到如此高價,簡單嗎?
老紀特信銷票的市場定位又有區別,通常以其中發行量少的那枚來決定。因為都是郵政消耗,高值的使用率相對低一些,因此收集難度自然加大。往往一套信銷票,賣的就是這枚高值的錢。其中紀94“梅蘭芳”中的22分,紀97“古巴”中的兩枚10分,特57“黃山”中的30分,特67“石油工業”、特68“新安江水電站”中的20分,都屬於這種情況。另外,老紀特郵票中的原版票,市場價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更走到了相對高位。
不要忽略信銷票的價值,這是從收藏角度而言的。如果把它當作純粹的投資渠道,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