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函數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工具之一

儲蓄與決定儲蓄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由於在研究國民收入決定時,假定儲蓄只受收入的影響,故儲蓄函數又可定義為儲蓄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係。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儲蓄隨收入的變化而同方向變化,即:收入增加,儲蓄也增加;收入減少,儲蓄也減少。但二者之間並不按同一比例變動。設s代表儲蓄,y代表收入,則儲蓄函數的公式為

s=s(y)

概述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儲蓄函數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依賴於消費函數。儲蓄可定義為收入減消費,即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所以,儲蓄函數又可以由消費函數推導出來。

分析


其計算公式為s=y-c=y-(A+By)=-A+(1-B)y(0<1-B<1)
式中:s代表實際儲蓄量;y代表實際收入量;1-B代表邊際儲蓄傾向,其值一般為正數值,但小於1,即0<1-B<1;-A代表收入為零時的儲蓄量。
邊際儲蓄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Save)(1)定義:指收入增加引起的儲蓄增量,即儲蓄曲線上某點儲蓄增量對收入增量的比率。其公式為MPS=△s/△y=ds/dy。
(2)特點:①MPS是儲蓄曲線上任一點的斜率,斜率不變,APS隨收入增加而遞增(原因在於儲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費的部分,既然消費隨收入增加的比率是遞減的,則可知儲蓄隨收入增加的比率遞增)。②0
平均儲蓄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1)定義:任意收入水平上儲蓄總量在收入總量中所佔比例,其公式為APS=s/y
(2)特點:它是儲蓄曲線上任意一點與原點相連而成射線的斜率。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