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

如果本節課與教育專題進行了整合處理,在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目標中,不但要有本學科的教學目標,還應當有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求達到所有的教學目標,其中必然也就會達到了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

課程


廣義概念

從廣義上講,課程是指為了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學科的總和。包含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家庭作業和社會實踐活動。規定各門學科的目的、內容及要求,各門學科的安排順序、課程分配、學年編製和學周的安排。

狹義概念

從狹義上講,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具體表現為三種形態:即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課程分類

課程三大分類: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
⑴學科課程
學科課程(分科課程)是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課程要分科設置,分別從相應科學領域中選取知識,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分科編排課程,進行教學。
課程內容以各學科的基本結構為中心,由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構成的。在課程設計上,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安排學科的基本結構。
課程應當具有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概念和基本科學規律。教學內容要適合學生基礎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內容要注意精選,理論與實踐要相結合。以範例性的知識結構理論進行取材,其內容既精練又具體,易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綜合地解決實際問題。能更典型、具體、實際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的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必要的難度,要重視理論知識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規律性的知識教給學生。課程教材的實施過程,要有必要的進度。組織教材時,要能使學生理解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辯證聯繫。要注意培養學生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⑵綜合課程
綜合課程是指整合若干相關聯的學科,使之成為一門更廣泛的、共同領域的課程。綜合課程既可以提供整體觀念,又有利於聯繫知識的不同領域。綜合課程要按學生的心理需求、興趣、好奇心等來編製,有助於學生學習和學生個性發展。有利於教學與社會方面的聯繫。
在學科領域的基礎上,突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實行綜合知識的課程形式。如: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
①相關課程就是在保留原來學科的獨立性基礎上,尋找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共同點,使這些學科的教學順序能夠相互照應、相互聯繫、穿插進行。
②融合課程(合科課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統合,兼并於範圍較廣的新科目,選擇對於學生有意義的論題或概括的問題進行學習。
③廣域課程就是合併數門相鄰學科的教學內容,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
④核心課程(問題中心課程)就是圍繞一些社會現象,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邏輯順序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的。
⑶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的基本特徵是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繫,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打破嚴格的學科之間的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課程作用

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準。

課程發展趨勢

課程價值取向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課程目標關注人的綜合素質,關注社會和諧並指向終身學習。課程內容的理論化、綜合化、現代化、生活化。課程類型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重視治理開發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倡導建構的學習。強調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學校與教師在課程改革與研究中的作用將越來越突出。課程的設計、開發將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

教育專題


題是指對某個目標題目內容的集中收集,就行成專題。例如:新聞專題。
教育專題是指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專門研究或討論的題目。例如:愛國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安全與應急、環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低碳經濟等教育專題。
問題是這些教育專題如果不能立項,使之成為國家或地方的一個課程,那就不能安排專題的教師,就沒有規定的課時,教育專題就不能落實下去。所以,要貫徹落實一些專題教育內容,就需要將這些教育專題與課程結合起來——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

課程整合


⑴廣義課程整合
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是指將兩種、兩種以上的學科,融入到課程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創立綜合性課程文化。
廣義課程整合:針對教育領域中各學科課程存在的割裂和對立問題,通過多種學科的知識互動、綜合能力培養,促進師生合作,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課程發展。課程整合涉及到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各個方面,從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
此課程整合,由於動靜比較大,學科教師和教研部門不能完成。應當由省市級以上的教育機構來負責組織、實施和推廣。
⑵狹義課程整合
從狹義上講,課程整合就是將兩種學科、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
狹義課程整合:對教師、學生、教學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綜合性要求。這種要求並非面向知識,而是強調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綜合實踐能力。此課程整合,可以由區縣以上的教育機構來負責支持和積極推動,由教研部門和學科教師努力實施來完成。整合方式:
可分為相關整合(內容上相連:比如生物學與化學等)、聯想整合(某某化妝產品與化學使用效果分析等)、根源整合(數學統計與概率與城市規劃等)
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
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就是屬於狹義的課程整合。就是將某一個教育專題(如:低碳經濟)與某一學科(如: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將(有關低碳經濟的)教育專題融入(到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某一學科都有《課程標準》,其中規定了本學科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標準等。實施學科課程的過程,就是將課程內容、課程目標有計劃、有順序、有內容、有難度、有方法地分散融入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當中去。將課程(大)目標分解、轉換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小)目標。
課程目標要求任課教師要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課堂教學目標則要清晰地表明實施本節課教學過程,所要達到的“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的教學目的。
課程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絕不能混淆!
⑴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例如: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圖像信息媒體的加工與表達》一節課所涉及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部分。
二多媒體信息採集與加工
1.內容標準
①了解常見的多種媒體信息,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類型、格式及其存儲、呈現和傳遞的基本特徵與基本方法。
②能選擇適當的工具,分別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進行採集;能解釋多媒體信息採集的基本工作思想。
③能根據信息呈現需求,選擇適當的工具和方法,分別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適當的處理。
教師依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教科書,根據高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學校計算機房的教學環境、教師本人的教學能力,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組織教材資料,深度地開發教材,設計出本節課《圖像信息媒體的加工與表達》的教學目標。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圖與點陣圖特徵。了解採集數字圖像信息的多種方法。
⒉學會選用不同特長的軟體對圖像進行初步加工和表達。
⒊體會到圖像媒體對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⑵某整合課的教學目標
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首先是要體現在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目標之中。然後才能融入到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過程之中。
如果是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的一節課,此節課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目標中,不但要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還要有教育專題的教學目標。
例如: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圖像信息媒體的加工與表達》與《低碳經濟——風力發電》教育專題整合課的課堂教學目標。
⒈理解和掌握矢量圖與點陣圖特徵。了解採集數字圖像信息的多種方法。了解低碳經濟的概念和風力發電的特點。
⒉學會選用不同特長的軟體對圖像進行初步加工和表達。
⒊體會到圖像媒體對感受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
⒋通過“風力發電”的活動主題,感受到利用風力代替消耗石油和煤炭自然資源,減少一氧化碳排放的有益之處。
⑶整合課的具體實施
如果一節課,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那麼在教學設計(教案)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按照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地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要始終為實現某一個教學目標而努力,直到將所有的教學目標實現為止。
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首先是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然後再看其他……。
這就是教育專題與課程整合的具體實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