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血管瘤

小腸血管瘤

小腸血管瘤為小腸黏膜或漿膜下血管的增生髮育畸形而導致的良性腫瘤。。小腸血管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生后即可出現,女性較男性多見。小腸血管瘤約佔小腸良性腫瘤的10%~15%。90%的小腸血管瘤發生於空迴腸,其中以空腸最多,約為48.2%,其次為迴腸(41.6%),十二指腸血管瘤僅8%~10%。小腸血管瘤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在患者出生時即有,或在出生后1年內出現,多隨身體發育而生長,成年後停止發展,而且可以自然消退。患者多無臨床癥狀,常在做手術或屍檢時發現。與其他小腸腫瘤類似,即使出現臨床癥狀,表現多不典型,常表現為併發症的癥狀:消化道出血(黑便、大便為柏油樣或嘔血)、腹痛、腸梗阻、食慾減退、乏力、消瘦等。對於有癥狀的小腸血管瘤病例可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法,大多數手術的目的是止血。極少數小腸血管瘤可惡變為血管肉瘤。經積極治療,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胃腸外科、普通外科、消化內科

病因


● 小腸血管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癥狀


● 血管瘤多認為是先天發生的血管異常,故多數病人出生時即有或在出生后一年內出現。血管瘤一般隨著身體的發育而長大,成年後腫瘤即停止發展,而且有自然消退的現象。
● 小腸血管瘤多無臨床特殊癥狀,只在做腹部手術或屍檢時發現。約1/3患者可表現為併發症的癥狀:
● 消化道出血
● ● 是小腸血管瘤的主要表現,1/3~1/2血管瘤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多較小可呈現間歇性黑便、柏油樣便,偶可引起嘔血。長期間斷性的小腸出血可導致嚴重的失血性貧血,出現頭暈、皮膚蒼白、無力等。
● 腹痛
● ● 部分病人有中腹部隱痛、鈍痛,無明顯規律。有時服一般藥物可暫時緩解。腫瘤導致腸梗阻時,可出現陣發性腹痛。
● 腸梗阻、腸套疊
● ● 小腸血管瘤併發腸梗阻、腸套疊較少見。為間歇性發作,在腹部可觸及套疊包塊;腫瘤引起腸痙攣、腸狹窄或腸扭轉可導致腸梗阻,患者可有明顯的陣發性腹痛,可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等表現。
● 食慾減退、乏力、消瘦
● ● 部分病人因長期慢性失血、梗阻、腹痛而食慾減退、體重下降。

檢查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檢查:長期慢性出血者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 大便隱血試驗可陽性。

其他輔助檢查

● 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
● ● 出血期間行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檢查是定位和定性的最好診斷手段。
● ⁹⁹mTc顯像
● ● 能測出放射性核素從血管逸入腸腔,對於小腸腫瘤性出血檢出率高,但定位率低,採用動態觀察可提高定位診斷率。
● 纖維內鏡檢查
● ● 纖維十二指腸鏡可達到空腸上段,但操作麻煩、費時、病人亦較痛苦且檢查者需要較高的檢查技巧,故在國內應用不廣,但在國外應用較多。
● X線檢查
● ● X線對局限息肉型血管瘤有一定價值,小腸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小腸分段造影檢查較常規鋇餐檢查優越,可檢出80%的病變,也可發現血管內血栓鈣化點。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纖維內鏡檢查和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必要時剖腹探查做出診斷。
● 便血、腹痛、腸梗阻、食慾減退、乏力、消瘦等。
● 纖維內鏡檢查:鏡下可見小的突出在腸腔內的息肉狀腫物,呈紅色或紫紅色,局限或瀰漫性分佈,或僅見暗紅色或紫紅色斑。
● 血管造影:造影劑團塊狀外溢,小血管迂曲出現“血管池”,血管紊亂等。
● 病灶出血兇險不允許進一步檢查時,可行剖腹探查以確診。

分型


● 組織學上小腸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及血管擴張症四類。

鑒別診斷


● 小腸血管瘤,需要和小腸脂肪瘤、小腸纖維瘤等相鑒別。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對於有癥狀的小腸血管瘤病例可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法,大多數手術的目的是止血。
● 確定出血部位。
● 手術切除有病變的腸段。如無其他隱性出血部位,一般即可治癒。多發性血管瘤術后仍有再次消化道出血的潛在危險性。

危害


● 極少數小腸血管瘤可惡變為血管肉瘤。

預后


● 手術切除后預后多良好。

預防


● 本病尚無特殊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