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伊春的結果 展開

伊春

黑龍江省轄市

舊市轄區名。詳見伊美區 。原伊春區為黑龍江省伊春市市轄區,位於黑龍江省中北部,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的湯旺河畔,湯旺河、伊春河從伊春區境內流過。截止到2012年全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轄1個鄉、7個行政村、7個街道辦事處、93個居民委,總人口15萬人。2012年全年伊春區生產總值實現258億元。伊春區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沿革


伊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時為肅慎族的活動區域。戰國到南北朝時為貉、扶余、寇“伊春嘎山”漫汗和豆莫婁屬地。隋唐時期,屬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
遼宋時期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屬地。金代,伊春為上京會寧府蒲與路所轄。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朝為奴爾干都司屯河衛轄區。清初,為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地。1662年(康熙元年),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伊春地屬之。1683年,寧古塔將軍所轄西北地區設置黑龍江將軍,伊春在其轄境內。1698年,黑龍江將軍之下設置齊齊哈爾副都統,伊春為其轄境。
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為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后,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后,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偽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
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力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后,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
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併入五營區。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市,設置伊春特區,試行“政企合一”的體制,“實行雙層領導制度”,有關企業工作以林業部為主,有關地方工作以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領導為主。同年12月,設置烏敏河、上甘嶺、友好、東風、紅星5個區,全市共為15個區,基本上是1個林業局1個區,“政企合一”。
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併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併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併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
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2019年6月29日,經國務院(國函〔2019〕63號)批准,撤銷伊春市烏伊嶺區、湯旺河區,設立湯旺縣,以原烏伊嶺區、湯旺河區的行政區域為湯旺縣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新青區、紅星區、五營區,設立豐林縣,以原新青區、紅星區、五營區的行政區域為豐林縣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帶嶺區,設立大箐山縣,以原帶嶺區的行政區域為大箐山縣的行政區域。將縣級鐵力市的朗鄉鎮劃歸大箐山縣管轄。撤銷伊春市南岔區,設立南岔縣,以原南岔區的行政區域為南岔縣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烏馬河區、伊春區、美溪區,設立伊春市伊美區,以原烏馬河區部分行政區域和原伊春區、美溪區的行政區域為伊美區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翠巒區,設立伊春市烏翠區,以原烏馬河區剩餘部分的行政區域和原翠巒區的行政區域為烏翠區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友好區、上甘嶺區,設立新的伊春市友好區,以原友好區、上甘嶺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友好區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西林區、金山屯區,設立伊春市金林區,以原西林區、金山屯區的行政區域為金林區的行政區域。
伊春
伊春

行政區劃


伊春市行政區劃
伊春市轄1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分別是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鐵力市、嘉蔭縣、湯旺縣、豐林縣、大箐山縣、南岔縣。伊春市人民政府駐伊美區興安街3號。
區劃名稱駐地街道民族鄉面積(平方千米)行政區劃代碼郵政編碼
伊春市伊美區13248132800230700153000
伊美區旭日街道62--2756230717153099
烏翠區曙光街道4---2379230718153013
友好區雙子河街道31--3001230719153031
金林區金山屯鎮-2--2236230751153026
鐵力市鐵力鎮-5213776230781152599
嘉蔭縣朝陽鎮-45-6739230722153299
湯旺縣湯旺河鎮-2--2142230723153037
豐林縣新青鎮-3--2971230724153036
大箐山縣帶嶺鎮-2--3706230725153106
南岔縣南岔鎮-31-3084230726153199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27°37′—130°46′,北緯46°28′—49°26′。東與蘿北縣、鶴崗市、湯原縣相鄰,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接壤,西接慶安縣、綏棱縣,北通遜克縣;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江長246公里。全市行政區劃面積32759平方公里。
氣候
伊春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c,氣溫偏低;無霜期110—125天,無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春季為四五兩個月,夏季為六七八三個月,秋季為九十兩個月,冬季為十一月至翌年三月。四季氣候特點:春秋兩季時間短促,冷暖多變,升降溫快,大風天多;夏季濕熱多雨;冬季嚴寒漫長,降雪天較多。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較充沛。
地貌
伊春地貌特徵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部地勢較陡,中部較緩,北部較平坦,海拔高度平均600米。境內千米以上高峰77座,最高山為平頂山,海拔1423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伊春市有大小河流702條,分屬黑龍江和松花江兩個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有湯旺河、呼蘭河和巴蘭河3個流域。全市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為218條。湯旺河是伊春市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積為20557平方公里,河流長度492公里,伊春境內幹流河長450.2公里。2018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17.1毫米,摺合水量為234.94億立方米。比歷年平均值多16.1%,屬豐水年份。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07.5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103.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4.26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重複計算量為20.47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有:獸類18科67種,鳥類49科27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4種。
野生植物資源有:高等植物177科、1390種,其中蕨類植物46種、裸子植物9種、被子植物995種。經濟植物824種。按用途可分為17大類:(1)藥用植物資源:有492種,儲量(鮮重)192萬噸。野生藥用植物分佈比較普遍的有北五味子、三棵針、刺五加、興安杜鵑、黨參、桔梗、地榆等;局部地區分佈的有黃柏、暴馬子;稀少地點分佈的有人蔘、靈芝等。主要藥用植物(被大量開發利用的)刺五加儲量677374.6噸、年允收量57722.8噸,三棵針儲量107685.3噸、年允收量7519.6噸,黨參儲量28105.4噸、年允收量1405.4噸,北五味子儲量14537.5噸、年允收量7850.2噸。(2)山野菜和食用菌類:山野菜主要有蕨菜、刺嫩芽、黃花菜、刺五加葉、猴腿菜、水芹菜和山蔥等75種。可食部分總儲量可達840493.5噸;食用真菌類主要有猴頭、黑木耳、元蘑、榛蘑、榆黃蘑、花臉蘑等。(3)山野果資源:野生果實主要有紅松子、榛子、核桃、篤斯、五味子、刺玫果、山櫻桃、托盤、獼猴桃、山梨、山丁子、山裡紅和稠李子等32種,總儲量406853.9噸。其中篤斯越桔儲量為12萬噸、年允收量為6萬噸。狗棗子儲量為11萬噸、年允收量為6萬噸。(4)飼用植物資源:飼用植物主要有小葉樟、野豌豆等296種,總儲量1751135噸。(5)野生芳香植物資源:主要有松針、鈴蘭和興安杜鵑等35種,總儲量9920.2噸。(6)野生鞣料植物資源:共有49種,能提取鞣料的植物有落葉松、雲杉、冷杉、榆樹等樹皮。(7)野生纖維植物資源:有羅布麻、蘆葦、榆、椴樹的韌皮等,共有纖維植物133種。(8)野生澱粉植物資源:有39種,主要有蒙古柞和胡枝子的種子、山杏、玉竹、百合的鱗莖、天南星的球莖含較高的澱粉。(9)野生樹脂植物資源:有14種,主要有木賊、白連等,樟子松和紅松的樹榦可提取松脂,松脂中含松香和松節油。(10)野生樹膠植物資源:主要有臭冷杉等35種,其樹皮能提取冷杉膠,為光學儀器膠結劑。(11)野生觀賞植物資源:主要有丁香、薔薇等451種。(12)野生染料植物資源:有色素植物21種,主要有山槐的莖、白樺的葉、黃柏、山槐的樹皮等,都能提取黃色染料。(13)野生土農藥植物資源:有33種,主要有野薊,具有殺滅線蟲能力;薔薇科植物稠李子,有很強的驅鼠性能;鞣料植物一般有較強的治蟲能力。(14)野生蜜源植物資源:有116種,有些植物的花粉是新興的營養佳品,營養價值比牛奶、雞蛋高。(15)野生油料植物資源:有45種,一些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含油量為48%,山核桃仁含油量65.8%,為高級食用油,紅松種子含油量高達65%以上。(16)環保植物資源:有141種,主要有暴馬子丁香、紫椴、花椴等。(17)木材植物資源:有58種,主要有紅松、白松、落葉松、榆樹、白樺、核桃秋、椴樹、柞樹等。
礦產資源
全市已發現礦產有煤、鐵、銅、鉛、鋅、鉬、鎢、錫、銻、金、銀、水泥用大理岩(灰岩)、飾面用花崗岩、礦泉水等45種。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的有36種,開發利用的有17種,其中金、鉬、鐵、鉛、鋅、水泥用大理岩等為優勢礦種。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伊春市人口為878881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48126相比,減少269245人,下降23.45%,年平均增長率為-2.64%。
縣(市)區人口數
伊美區173320
烏翠區72259
友好區54302
金林區60466
嘉蔭縣56523
湯旺縣33245
豐林縣62214
大箐山縣57697
南岔縣82895
鐵力市225960
全市轄有一個民族鄉,即鐵力市年豐朝鮮族鄉;10個民族村,其中鐵力市有8個朝鮮族村、南岔區有1個朝鮮族村、嘉蔭縣轄有1個鄂倫春族村。有民族中小學3所,其中鐵力市有朝鮮族學校1所、南岔區有朝鮮族小學1所,嘉蔭縣有鄂倫春族小學1所。有朝鮮族文化輔導站一處,民族幼兒園(班)6所。敬老院1處、文化活動室11處,民族鄉、村衛生院(所)9處。

政治


隋洪波:市委副書記、市長
白波:市委常委、副市長
張國軍: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彬:市委常、副市長
王忠秋:副市長
蔣建國:副市長
李立新:副市長
韓殿君:市政府秘書長

經濟


綜合
2020年,伊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2%,經濟運行走出逆勢奮進的上揚曲線,完成了全年GDP增速由負轉正的預期目標。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6.4億元,同比增長2.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1.2億元,同比下降3.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7.6億元,同比下降0.2%。全市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39.4:17.4:43.2。
2019年,伊春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8841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04764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592334萬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1291312萬元,增長5.6%。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7.0:19.8:43.2。全市人均生產總值26384元,比上年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9年,伊春市糧食播種面積272267公頃,同比增長2.9%。其中:水稻面積59222公頃,下降1.0%;玉米面積37733公頃,下降32.6%;大豆面積167000公頃,增長12.2%。全年糧食產量85.5萬噸,其中:水稻35.2萬噸,下降8.6%;玉米22.5萬噸,下降35.7%;大豆26.0萬噸,增長10.6%。
2019年,伊春市綠色、有機作物種植面積140萬畝;有效使用綠色、有機食品標識的有46家企業及專業經濟合作組織,170個產品。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大牲畜存欄52309頭,比上年末下降8.7%。牛存欄50242頭,下降9.7%。豬存欄272934頭,增長7.5%;羊存欄106809隻,增長13.7%;家禽存欄282.3萬隻,下降41.4%。全年肉類總產量69014噸,增長2.1%。禽蛋產量28695噸,下降30.3%。牛奶產量18273噸,下降70.6%。
2019年,伊春市水產品養殖面積41535畝,增長13.3%。水產品產量5013噸,比上年增加481噸,增長10.6%。其中:養殖量4599噸,增長11.5%;捕撈量414噸,增長2.0%。
2019年,伊春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1.2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23502台,其中:大型拖拉機606台,中型拖拉機12566台,小型拖拉機10330台。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26082.5噸,比上年增長15.6%。農村用電量8797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18.0%。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220.8噸,增長36.8%。
2020年2月26日,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黑木耳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產業
2019年,伊春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其中:輕工業下降7.4%,重工業增長20.4%;採礦業下降19.8%,製造業增長28.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4%;大中型企業增長44.3%,小型企業下降3.4%。
2019年,伊春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下降1.8%,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1.4%,醫藥製造業下降1.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0.4%。全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同比增長37.7%,比上年同期提高31.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55.2%,比上年同期提高11.1個百分點。
2019年,伊春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6.6億元,比上年增長34.0%。實現利潤總額21.3億元,比上年增長40.9%。
2019年,伊春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築企業83個,完成總產值106795萬元,比上年下降28.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4.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1%。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2.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8%,竣工產值88382萬元,比上年下降20.5%。
2019年,伊春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長8.2%;民間投資增長6.4%。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2.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9.2%,其中工業增長49.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6.5%。從隸屬關係看,地方投資增長7.1%,中央投資下降2.7%。全年到位資金比上年增長18.8%。
2019年,伊春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14.6%。房屋施工面積14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當年新開工面積34.4萬平方米,下降29.9%。商品房銷售面積14.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其中住宅12.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3%;商品房銷售額43703萬元,比上年上漲22.3%,其中住宅34470萬元,比上年上漲3.2%。
第三產業
2019年,伊春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6.7%。按商品形態分,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2%;餐飲收入額比上年增長10.3%。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3%,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4%。
2019年,伊春市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3.4%,飲料類增長13.0%,煙酒類增長9.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6.2%,化妝品類增長13.3%,金銀珠寶類增長28.7%,日用品類增長0.8%,五金、電料類增長10.4%,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2.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中西藥品類增長13.0%,傢具類增長13.0%,通訊器材類下降59.2%,煤炭及製品類下降54.9%,石油及製品類下降3.6%,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8.3%,機電產品及設備類下降23.9%,汽車類下降26.7%,其他類下降15.2%。
2019年,伊春市實現進出口總值37534萬元,同比下降28.6%。其中,出口27499萬元,下降37.8%;進口10035萬元,增長20.6%。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28356萬元,下降32.6%;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8295萬元,增長96.4%;加工貿易進出口883萬元,下降85.9%。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766萬元,下降65.1%;外資企業進出口298萬元,下降25.2%;私營企業進出口35306萬元,下降28.6%;個體工商戶進出口1164萬元,增長127.6%。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91.6億元,比年初增加76.9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58.3億元,比年初增加63.7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64.9億元,比年初減少17.0億元,同比下降8.5%。其中住戶貸款47.5億元,比年初增加3.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17.5億元,比年初減少20.3億元。
2019年,伊春市證券市場成交額5047871.7萬元,比上年增長32.1%,其中:股票3383048.7萬元,增長33.9%;基金19328.0萬元,下降89.0%;債券6820.5萬元,增長2.0倍;債券融券回購交易1628433.8萬元,增長46.5%;其他10240.8萬元,增長85.0%。年末股票市場累計開戶數為78809戶,比上年末增加642戶,增長0.8%。
2019年,伊春市保費收入21.0億元。其中:財產險3.0億元;壽險18.0億元。全年賠款及給付支出6.5億元。其中,財險賠付2.3億元;壽險賠付4.2億元。
2019年,伊春市交通系統內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11.2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19.4%;旅客運輸周轉量2.7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4.0%。全年公路貨運量609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公路客運量458萬人,比上年下降23.4%。航空客運量16.2萬人,比上年下降0.2%。鐵路貨運量624.6萬噸,比上年增長64.9%;鐵路客運量261.3萬人,比上年下降9.5%。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汽車保有量達到85534輛,比上年增長8.9%,其中載客汽車71606輛,增長10.3%;載貨汽車13458輛,增長2.5%;其他汽車470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80輛),下降7.8%。
2019年,伊春市郵政業務總量14210.5萬元,增長6.6%。規模以上電信業營業收入65081萬元,下降3.1%。固定電話用戶7.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11.2萬人,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86.8萬人。固定網際網路用戶37.7萬戶,手機上網用戶88.4萬戶。
2019年,伊春市共接待旅遊人數178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旅遊收入165.2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年末,我市共有國家AA級以上景區31處,其中:AA級2處,AAA級19處,AAAA級9處,AAAAA級1處。省S級以上旅遊滑雪場4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1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4個。

社會


教育事業
2019年,伊春市成人高等學校1所。中等職業高中學校5所,招生180人,在校生495人,畢業生人數208人。全市普通高中18所,招生4686人,在校生14821人,畢業生5795人。全市初中學校34所,招生4910人,在校生15650人,畢業生5980人。普通小學48所,招生4196人,在校生24826人,畢業生5009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特殊教育學校招生19人,在校生17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0635人。
科學技術
2019年,伊春市共有科研機構5個,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24項,其中省級科技項目1項,爭取經費150萬元;市本級科技項目23項,科技經費221.3萬元。全年共取得省級科技成果6項,市級科技成果31項。全年申請專利447項,授權專利287項。
文化體育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共有藝術館(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18個,市圖書館藏書36.4萬冊(件),正式備案博物館9個,廣播電視台3座。廣播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綜合覆蓋率為100%,全市共有11.2萬有線電視用戶。
2019年,伊春市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獎牌8枚,其中金牌2枚、銀牌4枚、銅牌2枚。參加國家比賽獲得獎牌11枚,其中金牌8枚、銀牌3枚。參加省級比賽獲得獎牌26枚,其中金牌13枚、銀牌7枚、銅牌6枚。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38個,其中醫院43個,衛生院17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7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9個,門診部47個,村衛生室132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09個,采供血機構2個,急救中心(站)1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7563張,其中醫院6975張,基層衛生機構471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17張。衛生技術人員713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783人,註冊護士2793人,藥師(士)337人,技師(士)416人,其他805人。
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養老機構109家,床位8774張。其中:公辦12家,公辦民營7家,民辦90家。全市134個社區已建成1000平方米示範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43個,500平方米標準型社區服務站40個,300平方米達標型社區服務站51個。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4779人,離退休人員337250人。截止到2019年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6900人。2019年新增失業保險人數483人,領取失業保險人數669人。全市參加醫療保險858266人,其中城鎮職工364496人,城鄉居民493770人。保障城鄉7.7萬低保對象和1751名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

交通


航空
2009年10月,伊春林都機場正式通航,可直接飛往哈爾濱、北京等地。伊春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350公里,距佳木斯東郊機場150公里。往返遠程遊客,可藉助這兩個機場通達國內外目的地。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重要航空港,年客流量達200萬人次,共有50多條航線通往國內外各大城市。佳木斯東郊機場,2014年客流量突破47萬人次,是省內第四大機場,也可以作為伊春重要中轉站。
鐵路
伊春西站站址位於烏翠區,新建伊春西站中心裡程CK112+050。
公路
高等級公路,向外延伸可通過綏化高速公路到達哈爾濱,行程只須3.5小時。伊春至鶴崗的高等級公路,途經美溪和金山屯旅遊區,極大地方便了伊春市與東部城市如鶴崗和佳木斯之間的交通運輸。伊春至嘉蔭的公路,對遊客進入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湯旺河石林風景區和邊陲旅遊城鎮嘉蔭,提供了方便。

文化


熗蕨菜,此道菜清淡可口,味香色濃,全天然,保健功能強,深受日本及韓國客人喜愛。
山蘑燉山雞,有名的東北菜,以野生草蘑、榛蘑、榆黃蘑與山雞和燉。這道菜野味濃厚,肉香菇滑,口味獨特
美溪“三股流”血腸,殺豬菜是伊春林區的特色菜之一,而美溪“三股流”血腸更是遠近聞名。將新殺豬的腸衣洗凈,把新鮮豬血佐以薑末、醬油、蒜末、味素和花椒等調味料灌入腸中,煮熟后食用。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邊敘家常邊吃血腸,濃濃的鄉情會使您感到北方人的好客和林區人的熱情。
燉山珍,這道菜的原材料有五花肉、蕨菜、木耳、榛蘑、刺嫩芽、銀耳、鮮蘑、胡蘿蔔以及花椒、大料、蔥、精鹽、味素和醬油等調料。將五花肉煮熟切成薄片,其它野菜洗凈切段備用。將蔥姜、花椒、大料炸香,加入鮮湯,放入主配料,大火燒開,小燒燉制入味即可。

旅遊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截止到2012年底,伊春轄區內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它們是:黑龍江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烏伊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青白頭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梅花河山莊度假村
梅花河山莊度假村2011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為AAA級旅遊景區,梅花山滑雪場為SSSS級滑雪場,梅花山狩獵場為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森林狩獵場,梅花河山莊度假村是全國19家、黑龍江省的全國低碳旅遊示範景區,也是通過國家質監總局旅遊服務標準化驗收合格的黑龍江省的企業。
湯旺河景區
湯旺河石林景區先後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
五營公園
五營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南麓腹部豐林縣境內,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佔地面積141平方公里。
嘉蔭公園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是2001年12月經國家地質公園評審委員會審定,國家地質公園領導小組批准建立的,它坐落在中俄界河——黑龍江的右岸,面積38.44平方公里。
廻龍灣公園
美溪廻龍灣,生長著聞名遐邇的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水曲柳等珍貴針闊葉樹種。浩瀚的大森林,棲息著鹿、貂、黑熊和飛龍、山雞等野生動物和珍禽。林冠下生長著珍貴的北葯人蔘、刺五加、五味子、黃芪和黃柏以及木耳、蘑菇、蕨菜、刺嫩芽等純天然綠色食品。主要景點有黑龍騰天、回龍灣、回龍寺和東皋台等。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
茅蘭溝地質公園
茅蘭溝自然風景區位於嘉蔭縣向陽鄉,距縣城67公里,景區面積60平方公里。海拔400多米,最高峰200米,溝深100多米。這裡分佈著茅蘭瀑布、仙女池、鴿子峰、太子峰、鬼難達、駱駝峰等奇石異嶺景觀,集山奇、水秀、林茂、潭幽、瀑美於一身,被譽為北方的“九寨溝”。
帶嶺涼水自然保護區
距大箐山縣北25公里處,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6.25公里,總面積63.94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紅松原始林基地之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東北地區林業教學、科研的實驗區。保護區森林覆被率95%以上,總蓄積量為14萬平方米。

獲得榮譽


2007年6月29日,伊春與巴黎、柏林等共同獲得了“世界十佳和諧城市”稱號。
2010年8月11日,被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授予“中國自然水域漂流之鄉”稱號。
在CCTV2012-2013經濟生活大調查頒獎儀式上,伊春市獲得“幸福城市”。
2009-2011年度獲評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4年,被國家能源局評為第一批創建新能源示範城市。
2017年11月,被評選表彰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1月5日,入選2020年中國冰雪旅遊十強市。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伊春排名第116。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
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友好城市


德國巴特維爾東根市
日本岩見澤市
俄羅斯比羅比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