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狗血的結果 展開

狗血

網路用語

狗血,網路流徠行詞,拼音是gǒu xiě,一指狗的血,二指胡扯,誇張,不可思議。指已經被爛熟於心的惡俗劇情。

來源一


上世紀90年代港台影視業鼎盛時期,香港電視劇經常拍攝靈異類捉鬼題材的作品。其中反覆出現的橋段就是中邪后要灑狗血驅邪。由於香港捉鬼題材影視劇的流行,使得狗血的效用得到反覆地、大量地、不厭其煩地宣傳,最終已經成為了廣大觀眾眼中居家旅行、驅邪避凶、必備良品。後用來調侃影視劇里一成不變、沒有新意的劇情。

來源二


"狗血" 由來詞:shit。
國人使用中逐漸演變成的 "夠shit!"
最後,因為諧音演變成了"狗血!"
在論壇中,狗血的意思引申有胡扯、誇張、不可思議的意思。
所謂狗血,就是電視劇中被不斷翻拍模仿的劇情,來形容那些經常出現的類似劇情,拙劣的模仿,或很誇張很假的表演。到了現今,則通常稱“過度的、特意的”煽情表演和劇情為“狗血”。比如說——聽到噩耗,手中的碗、茶杯一定會掉到地上碎掉。遭遇突變,傷心難過時衝到外面,天氣一定是打雷下暴雨。臨死前的話一定交待不完。不敲門闖進去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親熱。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電視劇中至少洗一次澡。女扮男裝被識破一般有以下四種方式:帽子被打掉,掉進水中,碰到胸部,換衣服被看到。好人躲進府中,任壞人怎麼搜一般都搜不到。一般壞蛋用刀槍對著主角時不是廢話就是愣神兒,壞蛋頭子第一次都死不透...總要垂死掙扎一下,非要再被砍一刀再死。女主角的英雄死了,女主角落下一滴晶瑩的淚水,英雄原地復活。重病快死的正面角色被人喊話啊、告白啊,就能活過來,等等。(參考橋段)
再引申開來,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些很虛偽很做作的行為,也可以稱作“狗血”。

發展經過


“狗血劇情”因在各大網站上播出的狗血視頻《那一天》、《那一頓》、《那一趟》而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但此“狗血劇情”非彼“狗血劇情”也。該系列微視頻均以倫理、悲情、感人為主線,時時穿插雷人語句、雷人情節,惡搞意味十足。但最為狗血的還是結尾跳出來說話的畫龍點睛之人用一句“不就是……要不要這麼狗血”將整個狗血事件推向高潮。
此徠三則狗血視頻是支付寶2012年10月15日—31日在新浪官方微博推出的“歡樂送狗血,簡單享生活”主題視頻。看此狗血視頻,即有機會獲得狗血大禮。此狗血視頻內容搞笑幽默,在微博上引起了大量轉發、評論。
狗血視頻《那一天》的狗血劇情:
《那一天》講述的是一家三口出去遊玩。一條意外的簡訊打破了這幸福的一家三口。丈夫不得不丟下妻子、女兒離開——因為他忘了還信用卡。最後在妻子女兒的苦苦哀求下,他下定決心不離開他們了,要留下來跟她們一起面對。但司機小哥輕描淡寫的一句“不就還個信用卡么,要不要這麼狗血”將本就雷人的故事推到了狗血頂峰。
狗血視頻《那一頓》的狗血劇情:
《那一頓》兄弟手足多年未見,酒足飯飽之後到了該付錢的時候。這時大家都沉默了,沒人願意跳出來買單,終於有一個聲音跳出來了,弱弱地說了一句“我們AA吧!”結果遭到了兄弟的質疑,將兄弟之間多年的感情,兄弟之間兩肋插刀、生死與共的曾今擺到了檯面上,令兄弟、服務員、鄰桌客人感動得一塌糊塗,雷人狗血之極。最後鄰桌客人的一句“不就A個飯錢么,要不要這麼狗血”推向高潮。
狗血視頻《那一趟》的狗血劇情:
《那一趟》外面下著滂沱大雨,兒子跟父親倆人在家吃西瓜看電視。父親沉思了很久終於開口說話,有一件事情想拜託兒子,原來是讓兒子去繳電費。兒子鄭重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冒著大雨衝出去交電費。但是此刻的營業廳早已關門,於是絕望地兒子便跪在了門口,大聲哭泣,斥責自己不能為父親做事。路人經過此地,感慨萬千對著鏡頭說:“不就交個電費么,要不要這麼狗血”

引用示例


言情劇狗血劇情一:
男主角因為父母或是別的仇恨,相處過程中讓女主角愛上他,最後男主角告訴她他不愛她,只是為了報復,然後女主傷心而去,男主在失去女主后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女主角了,然後千辛萬苦找到女主角道歉,最後是圓滿在一起的美好結局。
言情劇狗血劇情二:
男主角瘋狂地愛著女二,女二要麼不愛他,要麼離開了他。女主角愛上男主角,最終他們在一起了,男女主角有了感情以後,這時女二回來了,女主角目睹他們在一起,傷心絕望淚奔,這時,男主角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已經不愛女二了,然後結局男女主角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