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
-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中共中央辦公廳
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中共中央辦公廳,簡稱中央辦公廳,是為中國黨中央、中央直屬機關各部門和地方各級黨組織服務的辦事機關,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工作。設置始於建黨初期,當時稱中央秘書廳。
1925年1月,中共四屆一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央秘書部(但經查找沒發現能證明這個部是否確實成立及負責人任命的相關文字檔案)。1926年7月,在中共四屆三中全會上,決定成立中央秘書處,同時增設中央秘書長主管中央秘書處。第一任秘書長是王若飛。從此,中央就有了秘書處這個機構和秘書長這一職務。在很長的時間裡,中央秘書處都沒有任命過處長,這個機構始終就由秘書長直接主管。
1933年,中央核心由上海轉移到蘇區。長征時,中央秘書處事實上就不存在了。直到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才決定恢復中央秘書處,直接受秘書長張文彬領導,王首道成為秘書處的第一任處長。
中央秘書處雖然重新設置起來了,但中樞的許多工作並不能由秘書處統管起來,中共中央的辦公機構依然不健全,相應的辦公制度和規範也沒有建立起來。陝北根據地相對穩固后,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軍事機關、邊區黨政軍機關三大系統,呈現出各管一攤,許多事情無人負責,或無章可循的情況。
1941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由任弼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李富春任副秘書長,並要求他們儘快建立健全中央辦公和行政管理機關及各項規章制度,使中央機關、軍事機關和邊區黨政軍機關三大系統的行政工作規範化、條理化。
在1942年前,機要部門一直有著不同的系統歸屬,如中央機關機要科、軍委機要科、社會部機要科等。1942年4月4日,中央曾決定三個科合併為中央機要局,但當年當月的18日中央又決定“原機要局名義取消”,改為中共中央機要科。這個機要局只存在了14天,或者說根本還沒成立起來就又被取消了。
任弼時提議由楊尚昆接替李富春,顯然是出於他對楊尚昆的了解和信任。1940年底楊尚昆到延安時,任弼時正負責中央的政策委員會,研究制訂提交黨的七大討論的各項政策,楊尚昆被安排到這個委員會工作;1942年,經任弼時提議,楊尚昆進入由他主管的黨務研究室工作;1943年中央調整和精簡機構,成立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的三人書記處,下設組織和宣傳兩個委員會,任弼時和楊尚昆都在組織委員會;中央研究局調整后,任弼時和楊尚昆都在局內各管一個區域的工作;在整風運動期間,任弼時、李富春和楊尚昆又都在中央第三學習小組。在這5年裡,他們有著比較頻繁的工作接觸,楊尚昆的政治水平、工作能力和人格操守,得到了任弼時的認可。
楊尚昆接手中央書記處辦公廳主任一職剛兩個月,他在延安的外事活動中屢有接觸的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作為中共代表前往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與國民黨代表、美國代表一起,調處國共軍事衝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離開延安前,葉劍英到毛澤東那裡,為楊尚昆討了一張中央軍委秘書長的“委任狀”。
負責黨中央文秘、會務工作,中央重要工作部署貫徹落實的督促檢查,中央指示、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的轉達和催辦落實;
負責全國黨政系統的密碼通信和密碼管理,負責中央文件和機要文電、信件的傳遞工作,承擔全國有關商用密碼的科研、生產、銷售、使用等管理工作,負責全國密碼保密工作;
負責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安全警衛、醫療保健,擔負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活動場所的警衛任務;
圍繞中央總體工作部署,收集信息、反映動態、綜合調研,承擔部分中央文件、文稿的起草、修改和中央文件的校核工作;
負責為中央制定黨內法規和領導國家立法的具體服務工作;負責中央檔案資料的接收、徵集、整理、保管、利用和研究,負責全國檔案事業行政管理;
歸口管理黨中央直屬各部的後勤服務,聯絡、處理中央各部門共同性的社會事務工作;承擔中央交辦的其他事項等。
主任:丁薛祥。
副主任:孟祥鋒(分管日常工作)
副主任:陳世炬
副主任:唐方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