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克大獎

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

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而該獎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獲得一致推崇,主要在於其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尤其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有“寓教於樂”的功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已有六十餘年歷史的凱迪克大獎,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而設立的。

2020年1月27日上午,美國圖書館協會宣布了2020年凱迪克獎的獲獎名單。

歷史沿革


凱迪克大獎圖書
凱迪克大獎圖書
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 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於1938年創立的獎項,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最大的繪本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 1846-1886)而設立。主辦單位美國圖書館協會。
1937年以前,每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都會將紐伯瑞大獎(the Newbery Medal)頒予前一年度所出版最傑出的兒童讀物。很多人認為應該仿照紐伯瑞獎,另外設置一個獎項,表彰並鼓勵兒童圖畫書的繪者。1937年,美國出版業巨子,也是兒童文學提倡者梅徹爾(Frederic G. Melcher)建議為兒童書成立第二個年度獎項,專門頒贈給該年度最傑出的兒童圖畫書畫家。
梅徹爾的提議獲得了美國圖書館協會的熱烈迴響以及該協會執行董事會的認可,於是在193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了凱迪克大獎。

獎項文化


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始於1938年,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J. Caldecott, 1846-1886)而設立的。通常出版商會在獲得大獎、榮譽獎的圖書封面,貼上印有凱迪克著名插畫“騎馬的約翰”的獎牌,金色代表凱迪克大獎,銀色代表榮譽獎,得獎書籍會像獲頒榮譽勳章的爵士一樣風光。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是美國最具權威的圖畫書獎,被認為是圖畫書的“奧斯卡”獎。

獎項意義

“凱迪克大獎”除了重視繪本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外,對於是否能“寓教於樂”,並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也是頒獎的考量重點,因此不難發現,不論是《豬頭三兄弟》(Three Pigs)、《我的兔子朋友》(My Friend Rabbit)和《你想當總統嗎?》(So You Want to Be President?)等歷屆得獎作品,都具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魔力。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定義中同時強調,這個獎“不以傳遞教條或受大眾喜愛為目的”。
凱迪克圖畫書獎肯定了圖畫書的藝術價值,對讀者而言,它提供了一座文學結合藝術的寶庫,足以讓任何尋寶的大人或小孩都滿載而歸。凱迪克大獎是家長與圖書館為兒童選書的最佳指南,歷年的評選都著重在作品的特殊創意和藝術層次:有的為孩子擴展了另一個思考空間,有的提出作者本身成長的經驗,每一本得獎書都是一個新的理念,帶給小朋友一些思考上的新激發,讓孩子的童年多一些想像,多一些色彩。

評選規則


評選過程

每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邀請教育學者、專業人士和圖書館員,組成評審委員會,由一個15人組成,從當年度出版的數萬本書籍(兒童圖畫書)中,選出一名首獎和二至三名傑作,頒贈凱迪克金牌獎和銀牌獎,在得獎圖書的封面上皆會貼上印有凱迪克著名插畫“騎馬的約翰”的獎牌,金色代表金牌獎,銀色代表銀牌獎。獲獎者必須是美國公民或者居民,其作品必須是藝術家的原創,且作品在上一年出版。當兩個藝術家共同創作了一部出版作品時,兩人共同獲獎。此類藝術家不必寫故事內容。該獎評選最強調的是插圖,而不是小說或文本內容。每年一月份公布獲獎者。
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及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使該獎項能成為美國最具權威性的繪本獎,儼然是美國最高榮譽的繪本獎,得獎作品皆是舉世公認的上乘傑作,因此得到該獎項的作品,立刻水漲船高、身價非凡,不但媒體爭相報道,書商也趨之若鶩,叫好叫座之下,必然成為當年最暢銷的書。

評選標準

1.評審團必須以兒童的理解力為前提,考慮該書是否具備以下傑出表現:
是否使用優秀的藝術技巧?
圖畫是否能巧妙完整呈現出此書的故事、主題或概念?
圖畫的風格是否非常適合此書的故事、主題或概念?
透過圖畫,是否能完整傳遞出書中的故事情節、角色、氣氛與訊息?
2.參選的書籍其形式必須是適用於圖畫書的。同時,該書必須為獨立的個體,不需靠別的媒體呈現其趣味(例如播放聲音或影片的設備)。
3.每一本參選的書都被視為一本兒童圖畫書。評審團評選的重點主要在於該書的插圖,但是當這本書其它構成部份十分傑出,這些部份(如:文本、書籍整體設計等)也會被列入考慮。
4. 評審團必須銘記在心,凱迪克獎是頒予傑出的兒童圖畫書繪者,他們在圖畫表現上要有卓越的成就,此獎項並不需要考慮該書的教育意味或是通俗性。

歷屆名單


•2020:《永不妥協》(The Undefeated)獲得了凱迪克金獎,《飄揚的低音提琴聲》(Double Bass Blues)、《跟著爸爸回老家》(Going Down Home With Daddy)、《小熊來了》(Bear Came Along)三部作品獲得了榮譽獎(即凱迪克銀獎)。
• 2016: Finding Winnie: 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ear, illustrated by Sophie Blackall, written by Lindsay Mattick(Little, Brown/Hachette)
• 2015: The Adventures of Beekle: The Unimaginary Friend by Dan Santat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a division of Hachette Book Group, Inc.)
• 2014: Locomotiveby Brian Floca(Atheneum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Children’s Publishing)
• 2013: This Is Not My Hatby Jon Klassen (Candlewick Press)
• 2012: A Ball for Daisy by Chris Raschka (Schwartz & Wade Books, an imprint of Random House Children's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 2011: 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 illustrated by Erin E. Stead, written by Philip C. Stead (Neal Porter Books/Roaring Brook Press, an imprint of Macmillan Children's Publishing Group)
• 2010: The Lion & the Mouse by Jerry Pinkne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2009: The House in the Night,illustrated by Beth Krommes,written by Susan Marie Swans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 2008: 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by Brian Selznick (Scholastic Press, an imprint of Scholastic)
• 2007: Flotsam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
• 2006: The Hello, Goodbye Window,illustrated byChris Raschka, written by Norton Juster (Michael di Capua/Hyperion)
• 2005: Kitten'sFirst Full Moonby Kevin Henkes(Greenwillow Books/HarperCollinsPublishers)
• 2004: 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 by Mordicai Gerstein (Roaring Brook Press/Millbrook Press)
• 2003: My Friend Rabbit by Eric Rohmann (Roaring Brook Press/Millbrook Press)
• 2002: The Three Pigs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Houghton Mifflin)
• 2001: So You Want to Be President?, illustrated by David Small, written by Judith St. George (Philomel Books)
• 2000: 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 by Simms Taback (Viking)
• 1999: Snowflake Bentley,illustrated by Mary Azarian, writtenby Jacqueline Briggs Martin (Houghton)
• 1998: Rapunzel by Paul O. Zelinsky (Dutton)
• 1997: Golem by David Wisniewski (Clarion)
• 1996: Officer Buckle and Gloria by Peggy Rathmann (Putnam)
• 1995: Smoky Night, illustrated by David Diaz; text: Eve Bunting (Harcourt)
• 1994: Grandfather's Journey,illustratedby Allen Say; text: edited by Walter Lorraine (Houghton)
• 1993: Mirette on the High Wire by Emily Arnold McCully (Putnam)
• 1992: Tuesday by David Wiesner (Clarion Books)
• 1991: Black and White by David Macaulay (Houghton)
• 1990: Lon Po Po: A Red-Riding Hood Story from China by Ed Young (Philomel)
• 1989: Song and Dance Man, illustrated by Stephen Gammell; text: Karen Ackerman (Knopf)
• 1988: Owl Moon, illustrated by John Schoenherr; text: Jane Yolen (Philomel)
• 1987: Hey, Al, illustrated by Richard Egielski; text: Arthur Yorinks (Farrar)
• 1986: The Polar Express by Chris Van Allsburg (Houghton)
• 1985: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illustrated by Trina Schart Hyman; text: retold by Margaret Hodges (Little, Brown)
• 1984: The Glorious Flight: Across the Channel with Louis Bleriot by Alice & Martin Provensen (Viking)
• 1983: Shadow, translated and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original text in French: Blaise Cendrars (Scribner)
• 1982: Jumanji by Chris Van Allsburg (Houghton)
• 1981: Fables by Arnold Lobel (Harper)
• 1980: Ox-Cart Man, illustrated by Barbara Cooney; text: Donald Hall (Viking)
• 1979: The Girl Who Loved Wild Horses by Paul Goble (Bradbury)
• 1978: Noah's Ark by Peter Spier (Doubleday)
• 1977: Ashanti to Zulu: African Traditions, illustrated by Leo & Diane Dillon; text: Margaret Musgrove (Dial)
• 1976: Why Mosquitoes Buzz in People's Ears, illustrated by Leo & Diane Dillon; text: retold by Verna Aardema (Dial)
• 1975: Arrow to the Sun by Gerald McDermott (Viking)
• 1974: Duffy and the Devil, illustrated by Margot Zemach; retold by Harve Zemach (Farrar)
• 1973: The Funny Little Woman, illustrated by Blair Lent; text: retold by Arlene Mosel (Dutton)
• 1972: One Fine Day,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Nonny Hogrogian (Macmillan)
• 1971: A Story A Story,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Gail E. Haley (Atheneum)
• 1970: 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 by William Steig (Windmill Books)
• 1969: The Fool of the World and the Flying Ship, illustrated by Uri Shulevitz; text: retold by Arthur Ransome (Farrar)
• 1968: Drummer Hoff, illustrated by Ed Emberley; text: adapted by Barbara Emberley (Prentice-Hall)
• 1967: Sam, Bangs & Moonshine by Evaline Ness (Holt)
• 1966: Always Room for One More, illustrated by Nonny Hogrogian; text: Sorche Nic Leodhas, pseud. [Leclair Alger] (Holt)
• 1965: May I Bring a Friend?, illustrated by Beni Montresor; text: Beatrice Schenk de Regniers (Atheneum)
• 1964: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by Maurice Sendak (Harper)
• 1963: The Snowy Day by Ezra Jack Keats (Viking)
• 1962: Once a Mouse, retold and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Scribner)
• 1961: Baboushka and the Three Kings, illustrated by Nicolas Sidjakov; text: Ruth Robbins (Parnassus)
• 1960: Nine Days to Christmas, illustrated by Marie Hall Ets; text: Marie Hall Ets and Aurora Labastida (Viking)
• 1959: Chanticleer and the Fox, illustrated by Barbara Cooney; text: adapted from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by Barbara Cooney (Crowell)
• 1958: Time of Wonder by Robert McCloskey (Viking)
• 1957: A Tree Is Nice, illustrated by Marc Simont; text: Janice Udry (Harper)
• 1956: Frog Went A-Courtin', illustrated by Feodor Rojankovsky; text: retold by John Langstaff) (Harcourt)
• 1955: Cinderella, or the Little Glass Slipper, illustrated by Marcia Brown; text: translated from Charles Perrault by Marcia Brown (Scribner)
• 1954: Madeline's Rescue by Ludwig Bemelmans (Viking)
• 1953: The Biggest Bear by Lynd Ward (Houghton)
• 1952: Finders Keepers, illustrated by Nicolas, pseud. (Nicholas Mordvinoff); text: Will, pseud. [William Lipkind] (Harcourt)
• 1951: The Egg Tree by Katherine Milhous (Scribner)
• 1950: Song of the Swallows by Leo Politi (Scribner)
• 1949: The Big Snow by Berta & Elmer Hader (Macmillan)
• 1948: White Snow, Bright Snow, illustrated by Roger Duvoisin; text: Alvin Tresselt (Lothrop)
• 1947: The Little Island, illustrated by Leonard Weisgard; text: Golden MacDonald, pseud. [Margaret Wise Brown] (Doubleday)
• 1946: The Rooster Crows by Maud & Miska Petersham (Macmillan)
• 1945: Prayer for a Child, illustrated by Elizabeth Orton Jones; text: Rachel Field (Macmillan)
• 1944: Many Moons, illustrated by Louis Slobodkin; text: James Thurber (Harcourt)
• 1943: The Little House by Virginia Lee Burton (Houghton)
• 1942: Make Way for Ducklings by Robert McCloskey (Viking)
• 1941: They Were Strong and Good , by Robert Lawson (Viking)
• 1940: Abraham Lincoln by Ingri & Edgar Parin d'Aulaire (Doubleday)
• 1939: Mei Li by Thomas Handforth (Doubleday)
• 1938: Animals of the Bible, A Picture Book, illustrated by Dorothy P. Lathrop; text: selected by Helen Dean Fish (Lippincott) 

引入中文版本

近年,隨著越來越多的繪本圖畫書被介紹到國內,中國大陸的讀者開始慢慢認識、熟悉,並欣賞繪本。現在歷屆凱迪克大獎獲獎的圖畫書中已經有相當部分書籍被正式引進版權,在國內出版,並且受到了讀者非常好的評價。
凱迪克大獎中文版圖書
凱迪克大獎中文版圖書
國內已出版歷屆凱迪克獎金獎作品
獲獎作品獲獎名稱
他們堅強而善良1941年凱迪克金獎
讓路給小鴨子1942年凱迪克金獎
小房子1943年凱迪克金獎
公主的月亮1944年凱迪克金獎
小島1947年凱迪克金獎
白雪晶晶1948年凱迪克金獎
小機靈和小迷瞪1952年凱迪克金獎
灰姑娘1955年凱迪克金獎
樹真好1957年凱迪克金獎
美好時光1958年凱迪克金獎
從前有一隻老鼠1962年凱迪克金獎
下雪天1963年凱迪克金獎
野獸出沒的地方1964年凱迪克金獎
莎莎的月光1967年凱迪克金獎
世界第一傻瓜和他的飛船1969年凱迪克金獎
驢小弟變石頭1970年凱迪克金獎
清朗的一天1972年凱迪克金獎
丟飯糰的笑婆子1973年凱迪克金獎
為什麼蚊子老在人們耳邊嗡嗡叫1976年凱迪克金獎
諾亞方舟1978年凱迪克金獎
野馬之歌1979年凱迪克金獎
趕牛車的人1980年凱迪克金獎
勇敢者的遊戲1982年凱迪克金獎
影子1983年凱迪克金獎
極地特快1986年凱迪克金獎
月下看貓頭鷹1988年凱迪克金獎
歌舞爺爺1989年凱迪克金獎
狼婆婆1990年凱迪克金獎
瘋狂星期二1992年凱迪克金獎
天空在腳下1993年凱迪克金獎
外公的旅程1994年凱迪克金獎
警官巴克爾和警犬葛芮雅1996年凱迪克金獎
風鈴草姑娘1998年凱迪克金獎
雪花人1999年凱迪克金獎
約瑟夫有件舊外套2000年凱迪克金獎
如果你想當總統2001年凱迪克金獎
三隻小豬2002年凱迪克金獎
我的兔子朋友2003年凱迪克金獎
高空走索人2004年凱迪克金獎
小貓咪追月亮2005年凱迪克金獎
神奇的窗子2006年凱迪克金獎
海底的秘密2007年凱迪克金獎
夜色下的小屋2009年凱迪克金獎
獅子和老鼠2010年凱迪克金獎
阿莫的生病日2011年凱迪克金獎
這不是我的帽子2013年凱迪克金獎
火車頭2014年凱迪克金獎
小白找朋友2015年凱迪克金獎
尋找維尼2016年凱迪拉克金獎
我們是水的守護者2021年凱迪克獎金獎

作品介紹


國內已出版的部分獲獎作品內容介紹
他們堅強而善良,1941年凱迪克金獎。
作為1941年度“凱迪克獎”的金獎獲得者,羅伯特·勞森在這本經典圖書中,描繪了他的家庭穿越美國歷史的旅程路徑。勞森把他的先輩們介紹給了我們,讓我們身臨其境地和他們一起,勇敢地面對加勒比海的暴風雨,旅行到紐約的碼頭市場,並且參加了美國南北戰爭。在這些歷險中,勞森的祖父母們相遇、結婚並且養育家庭。後來,他的父母也遵循了同樣的生命循環。但本書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故事,它還是一部關於美國的社會發展簡史。它提醒我們要為我們的祖先而感到自豪——知道他們是誰,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他們對我們今天所居住的這個國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正如作者表達的那樣:他們中沒有一個是偉大的或著名的,但是他們堅強而善良。他們辛勤勞作,養育了很多的孩子。他們所有的人幫助美國成為了現今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讓路給小鴨子,1942年凱迪克獎金獎。
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教師們推薦的100種書”,入選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編“世界圖畫書100種”,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種圖畫” ,2001年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評為“所有時代最暢銷童書。”
樹真好,1957年凱迪克金獎。
“樹真好。高高的大樹遮住了天空”;“樹長在河邊,樹長在山谷,樹長在高高的山頂上”;“很多很多樹在一起,就叫做大森林。樹讓一切都變得那麼好”;“如果你只有一棵樹,那也很好。因為,樹上有好多樹葉。整個夏天,都可以聽到風吹樹葉,沙沙地響”……
作者特別用心地發掘了童年與樹木之間的記憶和聯繫——“我們爬到樹上,看各家的院子。我們坐在樹杈上,靜靜地思考。我們還在樹上,嬉笑玩耍,扮演海盜”……娓娓道來的散文化的講述風格,令人在看似瑣屑的欣賞過程中油然產生一種親切而又溫情的閱讀體驗。
下雪天,1963年凱迪克金獎。
紐約公共圖書館「世紀之書」Books of the Century ,紐約公共圖書館「每個人都必須知道的100本圖畫書」入選100 Picture Books Everyone ShouldKnow
小男孩彼得,一早醒來發現昨夜下了雪,興奮地跑到雪地里玩各種遊戲,他堆了一個雪人和一個天使。回家前,還把在院子里捏的雪球放進口袋裡,想留到明天再玩。回家后彼得泡在浴缸里,還忍不住一再回味,於是睡前去翻口袋,找尋帶回來的雪,口袋卻是空的,小雪球不見了,讓他很失望。上床后又夢到太陽溶融了所有的雪。但他一覺醒來,窗外卻正在下著雪……
簡單的故事卻傳神地展現齣兒童的天真、好奇、幽默和創意。
驢小弟變石頭,1970年凱迪克金獎。
一個雨天,驢小弟撿到一塊可以實現他的願望的魔石。但是在回家的路上,驢小弟被突然遇到的獅子嚇著了,他下意識的想法卻 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變成了石頭。
那麼驢小弟後來是如何和他的爸爸媽媽重逢,又是如何變回自己的,這其中充滿美麗溫馨,還有神奇。圖文生動有趣,這是一本深受各地孩子喜愛的現代經典。
《驢小弟變石頭》是一個體現親情之愛的溫馨故事,但它同時也不僅僅要告訴你和孩子這個道理,它還想告訴你們,在任何的失望以及挫敗之下,保持良好的心境,帶著希望去度過每個難關,到最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未必可以失而復得,至少可以得到的是愉悅的心態和永葆的堅強。
約瑟夫有件舊外套,2000年凱迪克金獎。
舊外套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變成精彩可愛的小東西。這本書取材於 席姆斯·塔貝克SimmsTaback年輕時的一首猶太歌曲:約瑟夫在他的外套破舊后,用這舊外套做成了一件夾克。當這件舊夾克縫縫補補多次時,他又把它改成了背心。背心不能再穿后,他又把它做成了一條領帶。直到這件外套再也沒有可改的餘地。但是聰明的約瑟夫總是有辦法!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隨著衣服上的補洞越來越多,書頁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的“洞”。只要你翻動一頁,就自然地意識到約瑟夫的外套又破了一個洞。而透過這些洞與繪者充滿想象力、有趣的細節,交織成這本令人驚奇的繪本。
7號夢工廠,2000年凱迪克銀獎。
一個小男孩在美國的帝國大廈上與一朵小白雲偶遇,小男孩坐在雲上,穿過雲山霧海,赫然發現一座天空之城——城上插滿了巨大的喇叭,有無數朵白雲從裡面飄出來。原來這裡是神秘的7號夢工廠……小男孩意外地為自己開啟了一段驚奇的旅程!也讓覺得有志難伸的雲朵們,得以幻化成無法想象的精彩傑作!當然,也帶給城市的人們一份難以言喻的驚喜禮物!
三隻小豬,2002年凱迪克金獎。
大衛·威斯納借《三隻小豬》的經典故事,完全顛覆故事的發展與可能。三隻小豬一樣是小豬三兄弟,一樣蓋自己的小房子,大灰狼還是來敲門。但是這次大灰狼不是從煙囪掉進滾燙的鍋里,而是把三隻小豬吹出故事了。故事外是安全的嗎?三隻小豬怎樣躲過可惡的大灰狼呢?這次,大衛·威斯納要讓你知道:原來,故事也可以這樣講……
紅豆與菲比,2003年凱迪克銀獎。
美國《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畫書,美國《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兒童選書。這本書呈現的是一幅美好的景象,透過狗狗與貓咪——與人類如此親近的寵物角色呈現友誼,傳達給孩子溫暖和快樂的感覺。而故事中以“家”作為出發點,最後再回到最喜歡的“家”,更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與美好。
小貓咪追月亮,2005年凱迪克獎金獎。
小貓咪看到天上的一輪圓月,誤以為是一碗牛奶。她想盡辦法要喝到這碗美味的牛奶,可是遇到了很多挫折。失望的小貓咪回到了家,沒想到等待她的是一碗真正美味的牛奶!
神奇的窗子,2006年凱迪克金獎。
小女孩去探望爺爺奶 奶。
迎接她的是那扇神奇的窗子。
那窗子里裝滿愛,裝滿魔法,緊緊地聯繫著女孩與爺爺奶奶的心。這是一奉關於祖孫之間深厚情感的圖畫書。故事中的女孩每次去探望爺爺奶奶時,會先在屋外窗旁做做鬼臉引起爺爺奶奶的注意。跟爺爺奶奶玩耍時,又會在爺爺奶奶家的廚房觀看窗外發生的事情。最後女孩要回家向爺爺奶奶道別時,又會停存屋外窗前依依小舍地道別……
正是這樣一扇神奇的窗子,讓女孩從與爺爺奶奶的生活中收穫了幸福感,引發了小女孩對未來的憧憬。小女孩說:“等到有一大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也要有這麼一扇‘你好·再見窗’。”
這是一扇充滿愛的窗了,也是·扇美好心靈的窗子。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這樣的窗子,它讓我們看到人生的美好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