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
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2012年10月通過國家立項審批。該國家級海洋館將展示海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成為集收藏保護、展示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傳播、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海洋科技交流平台和標誌性文化設施。該項目成為重塑中國國家海洋文明價值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建設在中國海洋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將結束中國沒有一座與海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綜合性國家海洋博物館的歷史。2014年12月17日雪龍號科考船脫困資料進入國家海洋博物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19年5月1日,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始試運行。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其地位堪比故宮博物院,可以稱之為“海洋上的故宮”;其建立體現的是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國家海洋博物館承擔著重塑中國海洋價值觀的重任;不僅是天津濱海新區的文化地標,更是中國海洋事業的文化里程碑。其建成,大約會和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竣工相當,一文一武,標誌中國海洋強國地位的最終確立。
![試運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7/me7eb3c74ff6628cab2f46440d344d30c.jpg)
試運行
該項目的建設在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將結束我國沒有一座與海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綜合性國家海洋博物館的歷史,對於保護海洋文物,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識,建設海洋強國有重要意義。據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
從天津市市發改委獲悉,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國家海洋博物館落戶天津。這標誌著本市在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建設文化強市的發展道路上又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果。![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2/m0252f18515c2a1093aa46ddafcfb276b.jpg)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2/m0252f18515c2a1093aa46ddafcfb276b.jpg)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海洋博物館,建成后將全面展示海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成為集收藏保護、展示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傳播、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洋科技交流平台和海洋標誌性文化設施。該項目的建設,是中國海洋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同時,國家海洋博物館還是首座落戶本市的國家級博物館,建成后將極大地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增強文化實力,構築文化優勢,提高國際知名度,帶動文化、旅遊、商貿、交通及相關服務業加快發展、聚集發展,成為推動本市及濱海新區加快開發開放的又一強勁引擎。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國家海洋博物館落戶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將由天津市和國家海洋局共同組織建設,建成後由天津市負責運營管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
2020年7月,根據天津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最新公告,國家海洋博物館景區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教授、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陳志強先生,北京著名人文學者、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裴鈺,做客人民網訪談,國內第一次解讀國家海洋博物館的文明內涵和大國象徵對於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國內第一次學術解讀,是在人民網“關注國家海洋博物館”系列訪談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教授、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陳志強教授,北京著名人文學者、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裴鈺先生,參加了此次訪談。
陳志強教授通過中歐歷史的對比,詳析中國傳統海洋文明的發展歷程。陳志強表示,中國認識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的歷史非常悠久;天津臨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如今多種文化和諧共生的城市氣質。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建立,既體現了天津的區域優勢,也有助於提升天津的文化發展水平。國家海洋博物館應當成為人們了解海洋文明、認識海洋資源、重塑海洋價值觀的重要課堂。
訪談中,裴鈺表示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地位堪比故宮博物院,也將成為天津未來的城市文化地標,為天津打造新的文化名片。
中國不必新造海洋核心價值觀,因為,中國具備自己的傳統海洋文化價值觀。作為民族的海洋記憶,要做的不是生造,而是喚醒,不是杜撰,而是回歸,看海洋文明,不是技術的角度,而是文明的角度。中國的航空母艦,是國人的一個夢想,國家海洋博物館剛剛立項破土,在未來,或許會和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同時竣工,海洋強國之夢,或可期待,或可圓夢。
世界主要航海強國都有自己波瀾壯闊的海洋國家博物館,中國必須有一個和自身國際地位匹配,符合國家海洋大戰略的國家級海洋文化設施。
承擔著重塑中國海洋價值觀的重任;從中國遠古的海洋考古遺跡,到戰國時期的航海戰爭,到西漢、盛唐時期的海洋擴張,再到鄭和下西洋,中國文明不僅是陸地黃色文明,更是海洋的藍色文明,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事實。鄭和寶船,是中國海洋文明的奇迹,曾經不斷出現在影視劇里,或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原型出現在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里。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採用“館園結合”的方式,將博物館教育、科研功能與海洋公園娛樂性、服務性相結合,建成“有人來的博物館,有趣味的博物館”。由於海洋文物、相關藏品散落於社會,徵集工作已面向全球展開。天津擬通過捐贈、購買、調撥等多種途徑徵集展品,以儘快滿足開館2萬件藏品的展示需要。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於2011年4月選址中新天津生態城,2012年10月通過國家立項審批,2019年5月1日開始試運行。博物館場館的設計由悉尼奧運場館的澳大利亞考克斯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不是海洋技術博物館,也不是海洋生物博物館,而是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博物館,是文化設施,重點是“國家級”三個字,其地位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相當,可以稱之為“海洋上的故宮”,如果說故宮是中華民族陸地文明的代表性博物館,那麼,國家海洋博物館則是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博物館,兵馬俑之於西安,故宮之於北京,海洋博物館之於天津,從西向東,勾勒出中華文明2000多年來陸地黃色文明和海洋藍色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景象。
![國家海洋博物館將首批開放“遠古海洋”“今日海洋”“發現之旅”和“龍的時代”四個展廳](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4/m34fd8f5884df41cb12c46174a9ebf5f7.jpg)
國家海洋博物館將首批開放“遠古海洋”“今日海洋”“發現之旅”和“龍的時代”四個展廳
“遠古海洋”、今日海洋”、“中華海洋文明”是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也是一期開館的主要展區。其中,由“遠古海洋”和“今日海洋”組成的“海洋自然”是按照從海洋自然歷史變遷時空順序,展示海洋及生命的誕生和演化。而“中華海洋文明”則是“海洋人文”部分陳列展覽的組成之一,按照不同的時期展示海洋文明的發展,向市民展示了中國海洋文化的燦爛輝煌。
2019年5月1日,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始試運行。試運行期間博物館將首批開放“遠古海洋”、“今日海洋”、“發現之旅”和“龍的時代”四個展廳,展覽展示面積共7000餘平米,分別展現了海洋與生命進化的關係、人類在航海中的大發現以及海洋生命、海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海洋知識與理念。試運行期間博物館只接待預約觀眾,公眾號預約系統5月28日正式上線,市民可在每日7:30-23:00預約。
試運營結束后,博物館將陸續增加開放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篇章、中華海洋文明第二篇章、建設海洋強國展廳、海洋天文展廳、海洋文化主題展廳、歡樂海洋展廳、穿越極地展廳、海洋生態展廳及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覽及宣教中心區。
國家海洋博物館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開館日9:30-16:30開放,16:00停止入內。參觀者必須提前網路預約,並憑證入館。試運行期間只接待預約觀眾,不接待團體,未預約觀眾不能入場,每天限3000人。
公交乘坐指南
①可乘坐生態城3、4號線至楓丹園站,步行150米到達國家海洋博物館。
②可乘坐地鐵9號線達到東海路站換乘公交127路到中生大道站換乘生態城3號線至楓丹園站,步行150米到達國家海洋博物館。
自2019年4月30日早發車起延長生態城3、4號線至海博館站,並增設紅星天鉑花園站
生態城3號線:首末公交站由原楓丹園站調整為海博館站。
海博館站首班車發車時間為5:40、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0:05。方特公寓站首班車發車時間為6:25、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0:50。其他站點位置及行車間隔保持不變。
生態城4號線:首末公交站由原楓丹園站調整為海博館站。
海博館站首班車發車時間為5:35、末班車發車時間為21:00。其他站點位置及行車間隔保持不變。
自駕車指南
建議大家自駕或租車前往。從市中心開車約1小時20分鐘的車程。國家海洋博物館停車場有400多個。馬路對面生態城停車場有500多個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