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潛艇

以核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潛水艇

彈道導彈潛艇(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美國海軍通用艦船分類符號:SSB,SSBN,其中N代表核動力)是一種以發射彈道導彈為主要作戰任務的潛艇。它是是冷戰“相互保證毀滅”思想的重要工具。旨在當我方遭受到敵方毀滅性的核打擊,陸基彈道導彈和空基戰略轟炸機等核子武器投射力量已經被毀滅之後,彈道導彈潛艇作為隱蔽的核攻擊力量給與敵方毀滅性的打擊,這被稱作“第二次核打擊”。

簡介


發展歷史

彈道導彈潛艇是冷戰“相互保證毀滅”思想的重要工具。在冷戰年代東西方陣營都建造了相當數量的彈道導彈潛艇,以及裝備這些潛艇的核導彈。相對於巡航導彈而言,終端速度很高的彈道導彈則更不易攔截,雖然誤差沒有巡弋導彈低,但是利用核彈頭的有效範圍足以彌補這項缺點,迄今,世界上僅有美、俄、英、法、中五國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後來印度方面在俄羅斯的協助下研製了SSBN,預計採用俄制或印度自製導彈)。
一些早期的潛艇必須在水面發射導彈,同時使用危險性較高的液態火箭發動機。從美國研發北極星彈道導彈之後的現代的彈道導彈潛艇為了更加隱蔽則更多的是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這也稱為潛射彈道導彈。潛艇發射導彈的作業深度通常在水面下50米的深度。
彈道導彈潛艇與飛航導彈潛艇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用於在戰略上實施二次核打擊。所以,彈道導彈核潛艇更注重如何不被發現,而不是攻擊其他艦艇的能力。
彈道導彈潛艇的最重要的是不被發現。常見的手段包括全艇鋪設消聲瓦,使用最安靜的推進系統和減少各種機器的震動與噪音傳遞到艦身等等。為了攜帶與發射彈道導彈以及長時間隱藏於海面下,這些潛艇噸位與尺寸會比其他潛艇大得多。比如說蘇俄海軍的D-III和D-IV級就比阿庫拉級要大,而颱風級的體積相當於兩艘D-IV或者俄亥俄級,內部甚至有游泳池與健身房的配置。
可畏級彈道導彈潛艇
可畏級彈道導彈潛艇
SSBN是美國海軍對彈道導彈潛艇的分類代號,其中SS指潛艇(ship submersible),N指核動力(Nuclear Power),B代表彈道導彈(Ballastic Missile),美國海軍昵稱為Boomers,但是英國人以Bombers稱呼。法國海軍則將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代號命為SNLE(法語:Sous-marin Nucléaire Lanceur d'Engins,英語:Device-Launching Nuclear Submarine,核動力潛射導彈潛艇)彈道導彈潛艇是以洲際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潛艇,又稱為戰略潛艇或戰略導彈潛艇。彈道導彈潛艇除前蘇聯第一代潛艇外,其餘均為核動力推進.目前,世界上共有150餘艘彈道導彈潛艇,前蘇聯最多,其次是美,英,法三國.

現役中的彈道導彈核潛艇

法國
Le Triomphant class 凱旋級
HMS前衛號,英國皇家海軍前衛級潛艇
HMS前衛號,英國皇家海軍前衛級潛艇
俄羅斯
Borei class 北風之神級
Typhoon class 颱風級
Delta III and IV classes D-III級/D-IV級
美國
Ohio class 俄亥俄級
英國
USS亞拉巴馬號,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潛艇
USS亞拉巴馬號,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潛艇
Vanguard class 前衛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
Xia class submarine 夏級 092型潛艇
Jin class submarine 晉級094型潛艇

已退役的彈道導彈潛艇

法國
Redoutable class 可畏級
喬治·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喬治·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英國
Resolution class 決心級
美國
George Washington class 喬治·華盛頓級
Ethan Allen class 伊桑·艾倫級
Lafayette class 拉菲特級
James Madison class 詹姆斯·麥迪遜級
Benjamin Franklin class 本傑明·弗蘭克林級
蘇聯/ 俄羅斯
Golf class G級(唯一的非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
Hotel class H級
Yankee class Y級
Yankee II class Y-II級
Delta I class D-I級
Delta II class D-II級

研發中的彈道導彈潛艇

印度Advanced Technology Vessel

功能


彈道導彈潛艇排水量一般為6000~30000噸,載彈量為16~24枚,射程
達8000~11000公里,水下續航力無限。彈道導彈潛艇歸海軍建制和指揮,
但戰略性調防,部署和導彈發射的批准許可權在國家最高指揮當局。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一起構成國家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
量。因此,平時主要游戈於水下,對敵實施戰略核威懾;戰時,作為高中存
力的核反擊力量,負責摧毀敵岸基戰略目標,政治經濟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
主要交通樞紐和通信設施,大型軍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