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納斯碧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特產
瑪納斯碧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瑪納斯碧玉的特點是:顏色呈菠菜綠,加雜有點狀的和條狀的白斑,同時還存在有墨點。呈灰綠、深綠、墨綠色,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量稍差。碧玉含透閃石90%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色調不均勻且帶灰色和黑色斑點,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碧玉顏色濃重,色相莊嚴,適合雕刻大件山水擺件或厚重古樸的器皿。
2015年10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瑪納斯碧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瑪納斯縣環境
瑪納斯碧玉
《新疆圖志-實業志(二)》中對瑪納斯縣清水河出產的碧玉曾有一段注文稱;“瑪納斯河源清,產玉,故名清水河。玉色黝碧,有文采,璞(引者;即石包玉)大者重數十餘斤。又北流百里,入烏蘭烏蘇河中,多碧玉。清水河之西,烏蘭烏蘇之東有庫克(河引者:又名寧家河),其源出奇喇圖魯山中,多綠玉,舊設綠玉廠。又綏來城西之百餘里,曰后溝,曰大溝,均產綠玉。”
《新疆圖說》:“奇喇圖魯山,在綏來縣城南180里,金版玉底。”這就是說河兩岸盛產砂金,河底又產玉石,真是“金玉之鄉”。《西域圖志》載:“準噶爾部玉名哈司,色多青碧,不如和闐遠甚”。
清代綠玉廠停止開採以後,多年來原生碧玉礦口一直不為人所知。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瑪納斯碧玉的原生礦長期埋沒在地下,沒有開發。
1973年,國家輕工業部召開的一次全國寶玉石會議上提出要對新疆的碧玉資源應該早日查清礦源,開發利用。經過新疆地質局五大隊(第二區域地質調查隊)幾次派人進入深山,普查礦源,終於在1973年內於瑪納斯南山一帶找到了玉石的原生產地。
1974年,建起了瑪納斯玉石廠,當年出產碧玉數十噸,供應上海、揚州、廣州等地的十多家玉雕廠。同時在瑪納斯縣成立了玉雕廠,雕刻仿古爐瓶、花薰、碗、酒杯、手鐲、健身球等產品。
瑪納斯碧玉
瑪納斯碧玉
瑪納斯碧玉產地範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境內北緯43°34′至43°42′,東經85°43′至86°04′的區域。
一、原料要求
(一)原料產地要求。
原料出產於天山山脈北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境內北緯43°34′至43°42′,東經85°43′至86°04′的區域。
(二)原料分類及特徵。
1.原生礦料:俗稱“山料”,呈稜角狀,稜角尖銳、形態各異。
2.次生礦料:有山流水料和子料兩種。山流水料呈次稜角狀,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子料呈滾圓狀、次滾圓狀,磨圓度較高,表面光滑,表面可有不同顏色的皮色。
(三)原料特色。
外觀特徵不透明至半透明,常見顏色為淺至深的灰綠色、綠色、青綠色、墨綠色、黃褐色-褐紅色(糖色)等。
二、玉石採選及製作
生產流程:採礦→選料→成品製作→琢玉→拋光。
(一)採礦:
原生礦料:根據礦山岩層的構造,將圍岩進行剝離,剝離出玉石礦帶後人工進行採掘、篩選。採礦由當地政府部門立項批准,經有關部門審批備案后,依法取得瑪納斯碧玉礦產資源採礦許可證的企業法人開採。
次生礦料:人工進行採掘、篩選。玉石來源於原料產地。
(二)選料:根據質地、顏色、光澤、透明度、硬度、塊度、形狀等指標判斷玉石的種類及其質量,確定做什麼產品。
(三)成品製作:根據玉料特點設計造型、畫繪圖形。
(四)琢玉:通過人工或雕刻機設備等。
(五)拋光:把玉器表面磨細,使之光滑明亮。
三、質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拋光面呈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微透至半透明,質地堅韌,顏色濃重、均勻至較均勻,為淺綠、青綠、深綠、墨綠等,有的體內有零星黑點。
(二)礦物成分。
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
(三)材料性質。
化學成分:Ca2(Mg,Fe)5Si8O22(OH)2
結晶狀態:微晶-隱晶集合體,常呈纖維狀集合體。
摩氏硬度:6至6.5。因結構的不同會有一定變化。
密度:2.95(+0.15,-0.05)克/立方厘米。
折射率:1.606~1.632(+0.009,-0.006),點測法:1.60至1.61。
吸收光譜:極少見吸收線,500納米處可見模糊吸收線,優質綠色碧玉在紅區有模糊吸收線。
(四)質量等級。
根據質地分為:特級、優級。
特級:顏色濃艷、均勻,為純正的綠色。結構緻密、細膩滋潤。透明度、純凈度好。
優級:顏色濃艷、較均勻,為純正的綠色。結構緻密、細膩滋潤。透明度、純凈度較好。
(五)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瑪納斯碧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瑪納斯碧玉的檢測機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