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頂山戰役

城頂山戰役

城頂山戰役:1943年2月17日到2月23日,國民黨魯蘇戰區抗戰主力五一軍一一三師在安丘市西南城頂山與侵華日軍獨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團進行的一次重大戰役。此役殲滅日偽軍千餘人,國民黨軍隊陣亡將士460餘人,傷者及被俘數量極大。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周復將軍在戰役中不幸陣亡。戰役失利后,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山東抗戰的局面結束。

戰役背景


1941年11月初,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10萬餘人,由第12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統一指揮,分三路對沂蒙山區實行鐵壁合圍,企圖消滅該區八路軍和魯蘇戰區部隊。當時,日軍包圍區內,戰區司令部直接指揮的部隊只有2個師,不過2萬餘人。堅持戰鬥10多天,移到莒縣、日照山區。1942年8月12日夜,日軍秘密出動獨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團,突然包圍駐莒縣東三十里坪頭的魯蘇戰區司令部,企圖捕捉于學忠、周復等高級將領。於、周聞訊即率部搶在日軍合圍之前突圍脫險。8月20日,這支日軍又向戰區主力第113師防區唐王山——擂鼓山一帶進犯,於19日移駐此地的戰區司令部、政治部也被包圍,激戰兩晝夜,殲滅200餘人突出重圍,但總司令部軍務處張雨村少將陣亡,于學忠和政治部第一處處長潘國屏少將(江西樂安人)負傷。戰後,周復率政治部遷至安丘西南鄉董家宅村有子山。1942年8月,擂鼓聲戰役之後,國民黨魯蘇戰區抗戰主力五一軍一一三師以城頂山為中心布置駐防,師司令部駐西南山山區王家溝,魯蘇戰區的黨政分會、干訓團和政治部也駐在本防區,靠一一三師保衛。

戰役過程


1943年2月17日,日軍獨立第五、第六混成旅團和第七旅團及一部,連同偽軍2.5萬餘人,在山東派遣軍第十二軍司令土橋一茨的指揮下,向安丘城頂山發動了拉網式大掃蕩,企圖消滅魯蘇戰區主力一一三師。
國民黨駐軍總兵力不足萬人,戰役一開始就抵擋不住日軍的兇猛進攻。2月20日,厲文禮的“二縱”向南撤退,意在靠近一一三師。一一三師司令部及六七八團被困在城頂山下,戰鬥達到白熱化,兩軍多次短兵相接,殺聲震天。六七八團長率部奮力抗敵,不幸中彈身亡。次日,師部下令拚死突圍,部隊傷亡慘重。
戰役激戰6天,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周復率數十人的乾死隊衝殺第一線,不幸中彈身亡。同時陣亡的還有一一三師少將參謀張植桴等。一一三師師長韓子乾和挺進第二縱隊司令厲文禮被俘(被俘后,投降日軍成為漢奸,犯下滔天罪行)。

戰役影響


此戰役后,魯蘇戰區主力五一軍元氣大傷,戰區機關也難以在山東立足,為保存實力,戰區總部及所轄五一局南撤至安徽河南駐防,結束了魯蘇戰區在山東抗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