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寺
福建省石獅市古浮村的寺廟
龍海禪寺,原名龍興寺,也曾被稱作靈海寺,坐落於福建省石獅市古浮村,是一座祀奉觀音佛祖的古剎。龍海寺始建於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已經歷經七百多年的風霜,於1995年擴建成現在的龍海寺。
據史料記載,龍海禪寺始建於南宋淳祐二年,由當時安海龍山寺的住持釋戒定上人命高徒清聲法師倡建。相傳,初建時的龍海禪寺為歇山頂三間二進的結構,左右陪護屋,周以牆維護。后因宋元交兵,整個寺院被毀於一旦。公元1322年,釋融恆法師奉祖庭住持覺路大師之命重興,但到公元1367年,剛剛興盛起來的龍海禪寺又在戰爭的硝煙中被毀。
公元1384年,釋徽猷奉祖庭住持盼安上人之命,募化鳩工重建。寺院建築規模仍仿照最初樣式,規劃建成為重檐歇山頂五開間三進,其中軸線自外而內,列山門、平台、佛閣、配殿、大殿及僧舍等。整個寺院的規劃與建設都是由盼安上人率領徒弟徽猷苦心經營的,也正是從這時起,龍海禪寺才又恢復了原來的輝煌。寺院建成后,徽猷法師任寺院監院,法師以經弘道,以文會友,以武研藝,以醫濟世,因而皈依者頗多,寺院常住僧俗最多時達到百餘名。
徽猷法師圓寂后,由其弟子眇漫繼續傳燈授業。眇漫法師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採取以禪養寺,廣植果樹,墾植禪園,一時間龍海禪寺聲蓋四遠。
公元1422年,由於寺院年久失修,眇漫和尚決定鳩資重建。當時任刑部郎中的倪維哲為新建的寺院提匾曰“善演妙法”,並復聯雲“開來繼往喜今朝民安國泰古剎重新,元始要終憶昔日教講律修宗風丕振”。而當時的吏部主事楊端儀則為寺院提額雲“龍游滄海”,也正是因為這幅匾額,當時還叫做龍興寺的寺院改寺名為“龍海”,並沿用至今,才有了今天的龍海禪寺。
公元1604年,當時的監院亦昌爰請檀越董事鳩資重修龍海禪寺,使得寺院規模再一次擴大,建成后的龍海禪寺成為那時石獅地區比較著名的寺院之一。公元1644到1661年,當時的住持僧玄凌法師率僧侶二十八名從國姓(鄭成功)義師起事抗清復台,1661年,大清政府實行遷界禁海,龍海禪寺受到牽連蒙冤遭毀。後來復界后,因為寺僧侶助鄭之嫌,無人敢為重修,遂致廢丘。迄民國初年,仰賴海外鄉胞和台灣同胞鳩資寺院才得以修復,嗣後亦多次修葺。
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落實了宗教政策,1995年在海內外鄉親呼聲下,當地信眾決定擴建寺院。1998年12月,當地信眾到泉州承天寺誠聘通光法師、法安法師來寺主持寺院的一切寺務。目前,寺院已建成有彌勒殿、大雄寶殿、念佛堂、五觀堂、僧寮、慈愛老人福利院等設施。其他如龍海寺慈濟醫院、教學樓、法堂、藏經閣、祖堂、龍海寺素食館、上課堂,已在籌劃中,這其中旨在提倡醫德,在面對病人時醫生要一視同仁,為任何需要救助的病人提供幫助的慈濟醫院,和為弘揚素食文化,減少殺生的龍海寺素食館,都已經初具規模。
如今的龍海禪寺有常住僧眾三十餘人,在寺院住持的帶領下,堅持早晚功課、過堂、出坡等。為了今後能如法如律,弘揚佛法,重振宗風。該寺還派出徒眾到廈門閩南佛學院、莆田廣化寺佛學院學習。
據該寺主持通光法師介紹,十年內,此寺將建成集宗教、旅遊於一體的石獅市濱海的佛教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