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秀山莊

國家AAAAA級景區

環秀山莊,位於江蘇省蘇州城中景德路。原為五代錢氏金谷園故址,幾經易手,多次擴建,清道光始稱環秀山莊,又名頤園。

環秀山莊,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環秀山莊面積雖為3畝,卻集建築、園林、雕刻、詩書、灰雕等傳統藝術於一身。突出了園林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環秀山莊,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中景德路262號,今蘇州刺繡博物館內。現佔地面積217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54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是傳統文化寶庫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生觀。
特別是戈氏所疊假山,堪稱一絕,佔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環秀山莊大廳四周都種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蘭。

建設背景


環秀山莊佔地不大,但其內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據載,此山為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雖由人作,有如天開,盡得造化之妙,堪稱假山之珍。環秀山莊亦因此而馳名,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的宇宙觀。
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舊址。其後屢有興廢。清代乾隆(1736-1795)以來,蔣(楫)、畢(沅)、孫(士毅)三家先後居於此處,掘地為池,疊石為山,造屋築亭於其間。道光29年(1847)成為汪氏宗祠“耕耘義莊”的一部分,更名“環秀山莊”,又稱“頤園”。
環秀山莊原為唐代金谷園故址,清乾隆年間為刑部員外郎蔣楫宅,蔣氏建有"求自樓",並於樓后疊石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匯為池,名泉為"飛雪"。
其後相繼為尚書畢沅宅、大學士孫士毅宅。
園中疊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系疊山大師戈裕良的傑作。道光二十九年,汪為仁購建汪氏宗祠,立耕蔭義莊,並重修東北部花園,名為頤園,又稱環秀山莊。后經咸豐、同治年間戰事,園多毀損。光緒中重修。及至1949年,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

日常管理

環秀山莊今移交到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管理。
環秀山莊是以湖石、假山為主的一處古典園林,假山和房屋面積約佔全園四分之三,水面佔四分之一,假山、泉池佔地不足一畝,池將假山分為主次兩個部分。假山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於兩山之間,其湖石大部分有渦洞,少數有皺紋,雜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主峰高7.2米,澗谷約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所見皆危岩峭壁,峽谷棧道,石室飛梁,溪澗洞穴,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

歷經事迹

環秀山莊建造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晉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后成為五代時期吳越王錢鏐之子錢元璙的金谷園,宋代為文學家朱長文的樂圃,其後屢有興廢。
明嘉靖年間先後改為學道書院、督糧道署。萬曆年間為大學士申時行住宅。明末清初裔孫申繼揆築蘧園。
清乾隆年間為刑部員外郎蔣楫宅,蔣氏建有“求自樓”,並於樓后疊石為山,掘地三尺,有清泉流溢匯為池,名泉為“飛雪”,並造屋築亭於其間。
其後相繼為尚書畢沅宅、大學士孫士毅宅。孫氏後人孫均雅號林泉,於嘉慶十二年邀請疊山名家戈裕良重構此園。戈裕良在半畝之地所疊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勢,從此該園以假山名揚天下。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7年),汪為仁購建汪氏宗祠,立耕蔭義莊,並重修東北部花園,此園成為汪氏宗祠“耕耘山莊”的一部分,更名“環秀山莊”,也稱“頤園”。后多毀損,1949年時,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
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蘇州市園林局和刺繡研究所共同出資,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修。並由蘇州園林設計室設計,蘇州古典園林建築公司施工。
主要恢復了環秀山莊四面廳、有谷堂、問泉亭、邊樓等,建築面積754平方米,新砌、整修圍牆200餘米,輔砌地面246平方米,並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補栽樹木。

建築特色


園內景色

環秀山莊佔地面積2179平方米。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雖小,卻極有氣勢。有詩云:“風景自清嘉,有畫舫補秋,奇峰環秀:園林佔優勝,看寒泉飛雪,高閣涵雲”將園內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
園內最佳當屬戈裕良所疊假山,堪稱一絕,佔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異。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澗谷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之譽。

進行整修

環秀山莊原為宋代文學家朱長文的樂圃。
明萬曆年間為大學士申時行住宅,清代相繼為蔣楫、畢沅、孫士毅宅。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園主孫均邀請疊山大師戈裕良在園中疊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
道光年間,改稱環秀山莊。后多毀損,1949年時,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1984年6月至1985年10月,由蘇州市園林局和刺繡研究所共同出資,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修。恢復了“有谷堂”、“環秀山莊”等建築面積754平方米,並加固假山,清理水池,補栽樹木。

園林藝術

古典園林
環秀山莊是以假山為主的一處古典園林,可以稱得上是山景園的代表作。此園本來園內地盤不大,園外無景色可借,造景頗難。但因布局設計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樹木、建築,得以融為一體;而於假山一座、池水一灣,更是獨出心裁,另闢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望全園,山重水複,崢嶸雄壯;入其境,移步換景,變化萬端。
其中,假山和房屋面積約佔全園四分之三,水面佔四分之一,園西北部為精巧的石壁,北部是臨水的“補秋山房”,東北部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步移景轉。園中另疊有一座假山存留至今,為清乾隆時疊山名家戈裕良所建,其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於兩山之間,使人有在一疇平川之內,忽地一峰突起,聳峙於原野之上的感覺。其湖石大部分有渦洞,少數有皺紋,雜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

布局結構

主山分前後兩部分,其間有幽谷,蔭山全用疊石構成,外形峭壁峰巒,內構為洞,後山臨池水部分為湖石石壁,與前山之間留有僅一米左右的距離內,構成洞谷,谷高5米左右。主峰高7.2米,澗谷約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所見皆危岩峭壁,峽谷棧道,石室飛梁,溪澗洞穴,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
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建成后的假山能逼真地模擬自然山水,在一畝左右的有限空間,山體僅佔半畝,然而咫尺之間,卻構出了谷溪、石樑、懸崖、絕壁、洞室、幽徑,建有補秋舫、問泉亭等園林建築。千岩萬壑,環山而視,步移景易。以質樸、自然、幽靜的山水,來體現委婉含蓄的詩情,通過合理安排山石、樹木、水體,體現深遠與層次多變的畫意。
園林大師陳從周稱:“環秀山莊假山勻稱上選,疊山之法具備。造園者不見此山,正如學詩者未見李杜,誠占我國園林史上重要一頁。

環境布置

湖石假山佔地僅半畝,而峭壁、峰巒、洞壑、澗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應有盡有,極富變化。池東主山,池北次山,氣勢連綿,渾成一片,恰似山脈貫通,突然斷為懸崖。而於磴道與澗流相會處,仰望是一線青天,俯瞰有幾曲清流;壯哉,美哉,恰如置身於萬山之中,全山處理細緻,貼近自然,一石一縫,交代妥貼,可遠觀亦可近賞,無怪有“別開生面、獨步江南”之譽。
全園布局是池東為主山,使人有在一疇平川之內,忽地一峰突起,聳峙於原野之上的感覺。山雖不高,卻如巨石磅礴,很有氣派。
一山二峰,巍然矗立,其形給人有懸崖峭壁之感。其間植以花草樹木,倍覺幽深自然。山腳止於池邊,猶如高山山麓斷谷截溪,氣勢雄奇峭拔。構置於西南部的主山峰,有幾個低峰襯托,左右峽谷架以石樑。站在石樑仰望,仰則青天一線,俯則清流幾曲,形成活潑生動的園林藝術空間效果。
池在園之西、南,盤曲如帶,又有水谷二道深入南、北假山中,蜿蜒深邃,益增變化。水上架曲橋飛梁,以為交通。北面之補秋舫,前臨山池,后依小院,附近濃蔭蔽日,峰石嵯峨,是為園中幽靜所在。環秀山莊鑿池引水,富有情趣,使得山有脈,水有源,山分水,又以水分山,水繞山轉,山因水活,咫尺園景富有生機。

獲得榮譽


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主要景觀


假山
環秀山莊被列為蘇州名園主要是因其假山。此假山面積佔全園之三分之一,位置偏向園之東,其尾部伸向東北方向。園的東側圍以高牆,石壁緣牆如雲,與外界隔斷,好比一個畫框,高牆上端開有漏窗。西面是貫通南北的廊子,一側靠牆,一側面向假山敞開著,略有凹凸收放。廊上起樓,高低錯落。廊南有一座半亭,和四面廳成對景。全園空間緊湊,布局巧妙。構成一個封閉而寧靜的小天地。
今之假山是由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1764~1827)所堆。他繼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畫家石濤(1641~1710)的“筆意”,因而所疊假山既有遠山之姿,又有層次分明的山勢肌理。正面山形頗似蘇州西郊的獅子山,主峰突起於前,次山相襯在後,雄奇峻峭,相互呼應。主山以東北方的平岡短阜作起勢,呈連綿不斷之狀,使主山不僅有高聳感,又有奔騰躍動之勢。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巒,動勢延續向外斜出,面臨水池。
山體以大塊豎石為骨架,疊成垂直狀石壁,收頂峰端,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峰姿傾劈有直插江邊之勢,好似畫中之斧劈法。山腳與池水相接,岸腳上實下虛,宛如天然水窟,又似一個個泉水之源頭,與雄健的山石相對照,生動自然。
主山之前山與後山間有兩條幽谷:一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的山澗;另一是東西方向的山谷。澗谷匯合于山之中央,成丁字形,把主山分割成三部分,外觀峰壑林立,內部洞穴空靈。前後山之間形成寬約1.5米、高約6米的澗谷。山雖有分隔,而氣勢仍趨一致,由東向西。
山後的尾部似延伸不盡,被牆所截。據認為,這是清代“處大山之麓,截溪斷谷”之疊山手法。山澗之上,用平板石樑連接,前後左右互相襯托,有主、有賓、有層次、有深度。更由於山是實的,谷是虛的,所以又形成虛實對比。山上植花木,春開牡丹,夏有紫薇,秋有菊,冬有柏,使山石景觀生機盎然。
假山後面有小亭,依山臨水,旁側有小崖石潭,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之意,故取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在亭中觀山,岩崖若畫。周圍林木清蔭,蒼枝虯干,饒有野趣。出亭北,緣石級向下,山溪低流,峰石參差,有路通往園北的“補秋舫”。舫得南面臨水。此建築面闊三間,與池南的大廳遙相呼應。
飛雪泉
環秀山莊西面是秋山,臨池石壁上刻有“飛雪”兩個字,也曾經是蘇州園林中的一處名泉。環秀山莊在明代曾一度歸申時行所有,到清朝乾隆年間,刑部員外郎蔣楫(字濟川)購得重修,掘地得泉,水質優美,蔣楫以蘇東坡試院煎茶詩中“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的意思題名為“飛雪泉”。
飛雪泉年久淤塞,現存遺址,後人巧用其地作為大假山山澗的源頭。山澗中有險巧步石,雨後瀑布奔流而下,進入池中和主山山腹。石壁佔地很少,卻洞壑澗崖畢備,構築自成一體,與主山一主一從,一正一副,極富神韻,壁間有蹬道和邊樓相通。從樓上循山岩而下,可直抵水邊,路徑極其險峻,妙的是在岩壁合適的位置上都設有扶手石,安排得恰到好處,自然而又不留痕迹,不能不令人驚嘆造園家非凡的匠心。山道盡頭臨水石磯隨水波隱現,富有自然意趣。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游1線、301、313、933、88、262路可達,在“兒童醫院景德路院區”站下車,園林位於馬路北側。

實用信息

景區門票
15元
開放時間
8: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