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使

相使

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能提高主藥物的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清熱瀉火的黃芩與攻下瀉熱的大黃配合時,大黃能提高黃芩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

簡介


● 英文名稱:Mutual Assistanc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葯有陰陽配合,子母兄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神農本草經》)

名詞解釋


● 中藥性味相同或相近,或性味不同而以一葯為主,另一葯為輔配合應用以提高主葯療效的配伍關係。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相使是藥物之間配伍關係的一種,是性能功效方面具有共性的藥物配伍使用,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兩葯合用,輔葯能增強主葯的療效。相使與單行、相須、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合稱“七情”,是中藥運用的七種情況。

古籍記載

● 相使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當用相須、相使者良。”
● 《本草經集注》也指出:“其相須、相使,不必同類,猶如和羹,調食魚肉,蔥、豉各有所宜,共相宣發也。”
● 《本草蒙筌》說:“有相使者,能為使卒,引達諸經也。”
● 《本草綱目》則記載:“相使者,我之佐使也”。

臨床配伍

● 相使配伍的藥物在性能功效方面具有某種共性。相使配伍的不同類型藥物,功效不同,一主一輔,能很好地提高臨床療效。
● 如補氣葯黃芪,配利水消腫藥茯苓,共同治療脾虛水腫,茯苓淡滲利濕,能增強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 清熱瀉火藥黃芩,與攻下瀉熱葯大黃配合,可治療血熱妄行,大黃亦能清熱瀉火,從而提高黃芩的治療作用。
● 補陰葯枸杞子,配發散風熱葯菊花,治療目暗昏花,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菊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菊花可以增強枸杞子補虛明目的作用。
● 又有清熱藥石膏,配活血調經葯牛膝,治療胃火牙痛,石膏清胃降火、消腫止痛為主葯,牛膝引火下行為輔,可增強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相須、相使

● 相須、相使都是藥物配伍后療效增強的配伍關係。
● 相須是藥物之間互相增強療效,藥物彼此為平等關係。
● 相使是輔葯增強主葯療效,即只有主葯的療效得到了增強,藥物之間存在主輔關係。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幀祥,唐德才。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4] 凌一揆。中藥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