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

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

三亞檳榔河片區位於三亞市鳳凰路以北一公里處,南抵西線鐵路,北達水源池水庫,地處水源池水庫下游,檳榔河兩岸。該地分佈有15個純黎族自然聚落,人口達5000餘人,屬海南黎族五大方言中哈方言一支。檳榔是該地的主要象徵,也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過往歷史


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
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
昔日的檳榔河由於長期的閉塞,黎族村民還是保持傳統的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方式,經濟極為落後。村莊中的房屋建築多以船型屋風格,多為亂搭亂建,且破舊不堪,每逢颱風季節,遇強風暴雨,便出現嚴重毀損。雨季里村莊道路泥濘,過往難行,且檳榔河時常泛濫,河堤潰塌,淹沒周圍農田,致使莊稼及農作物欠收,使村民們生活貧苦.

發展


2008年11月12日,三亞八大重點項目工程之一的檳榔河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修編彙報會在三亞山海天酒店舉行。與會代表認為,檳榔河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黎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規劃應該從建設國際旅遊島的視角出發,將檳榔河建設成集設施農業、黎族風情、旅遊觀光、休閑娛樂、會議商務為一體的5A級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區。
今年6月20日,三亞市政府與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項目。該項目位於三亞鳳凰鎮,距市中心15分鐘車程,計劃總投資額為15億元,建設期限為6年。按照總規藍本,檳榔河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區將按照“一廊六區”布局分期開發建設,主要包括農業設施觀光區、農家樂體驗區、檳榔河親水休閑走廊、黎族文化體驗區、國際鄉村養生度假區、檳榔河登山樂園、綜合服務中心等區域。與會代表表示,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建成后將填補三亞文化旅遊建設的一大空缺,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一個感受黎鄉文化、體驗夜間特色旅遊精品項目的重要場所。檳榔河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區項目總規將於近期完成規劃文本編製,並在年內舉行專家評審論證會。三亞黎苗三月三 再定檳榔河
2009年由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承辦並於檳榔河廣場舉行的“三亞黎族苗族三月三主題晚會”,吸引了數萬名觀眾前來,節目精彩紛呈,場面異常火爆,得到了三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時隔一年,三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2010年三亞傳統黎族苗族三月三主題晚會再次定於三亞檳榔河鄉村旅遊區檳榔河廣場舉行,為了給三亞市黎族苗族及三亞市民們打造一場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文藝盛宴,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的三亞檳榔河旅業有限公司於三月初專門成立了“三月三活動”籌備組,開始對會場布置、交通疏導、後勤保障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策劃,一場民族文藝大餐正在醞釀當中。
據悉,三亞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內分佈著15個黎族村莊,近6000餘名黎族村民,該地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旅遊開發的同時依然延續著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情結,對自己民族傳統佳節三月三非常重視,自行編排節目參與演出,因此2010年4月16日(農曆三月三)這場黎族苗族三月三主題晚會將備受期待。社會主義新農村檳榔村片區開通公交車線
在三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鳳凰鎮檳榔村片區經過近幾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今已走向了一條高效、綠色的生態農業經濟及旅遊經濟發展道路,村內檳榔成林,草木芬芳,優美的熱帶自然鄉村風光及“夢裡黎鄉”農家樂獨特的風味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及考察團體前來。但由於缺乏公交車線,給村民出行市區及遊客進入檳榔村來帶極大的不便。
2010年3月26日,三亞市交通局正式開通了鹿回頭至檳榔片區的22路公交線,終點站設在檳榔片區的檳榔河文化旅遊區停車場,該線路的開通擴大了城鄉公交一體化,便利檳榔片區15個自然村近6000居民出行,是三亞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民心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為三亞檳榔河鄉村文化旅遊區的開發建設起到極大助推作用。

旅遊規劃


檳榔河
一個中國鄉村旅遊的“巨無霸”
三亞用本土材料,為國際旅遊市場量身定製的首個“A380

項目說明

——城鄉一體,國際精品
檳榔河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區是海南三亞的重點項目,位於三亞市鳳凰路以北1公里處,距市中心10公里,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總體規劃后的檳榔河項目有七個功能區,總投資近30億元,分三期六年時間建成。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5A的國際精品旅遊區,全國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三亞旅遊的新名片。旅遊區全部建成投入運營后,年遊客接待量可達到300萬人次以上,新增各類企業500多家,直接增加就業崗位8000餘人,帶動間接就業人員40000多人,可每年拉動三亞市國內生產總值新增80億元。

目標與性質

——四河一體,五大示範
檳榔河旅遊區綜合利用了檳榔河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客源優勢、成本優勢和政治優勢,以填補海南和三亞旅遊產品空白,豐富三亞的旅遊產品結構和旅遊者在三亞的文化休閑生活為中心,以“夢裡黎鄉”為主題,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通過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綜合開發利用,在城郊結合部集中打造國際鄉村文化旅遊勝地,將檳榔河建設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三亞小康社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示範點,5A級標準的國際鄉村旅遊示範點,健康休閑養生示範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點,三亞市國際鄉村休閑娛樂中心區。最終將檳榔河建設成為一條生態之河、文化之河、休閑之河和示範之河。

項目策劃

——六大震撼,八個第一
在項目策劃上,檳榔河的規劃與一般的鄉村旅遊規劃完全不同,在評審會上,一位專家用氣勢磅礴的“六大震撼”做了概括評價,認為該規劃可以用“大手筆、大主題、大製作、大突破、大容量、大縱深”來概括。檳榔河的項目策劃,可以用“八個第一”來概括:
● 投資額最大。投資規模近30億,在中國鄉村旅遊項目中當數第一。
● 產業鏈最長,服務業態最全。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包括旅遊、文化、房地產、體育、餐飲、商貿等眾多第三產業進行縱向與橫向的耦合式連接,成為一個完整的巨型產業系統,極大地強化了產業間的協同放大效應,它告訴人們,什麼才是真正的“跳出旅遊看旅遊”。
● 盈利點最多。既有相對封閉的收費景點,又有開放的公共空間,既有近期的投資利潤點,又有中遠期的投資利潤點,無論是一級運營商還是眾多二、三級投資商,以及個體戶和農戶,都能找到自己的投資空間和盈利點,直到現在,我們還很難窮盡出總共有多少個大大小小的盈利點。
● 產品體系最豐富。涵蓋了七大類三十個子項的旅遊產品,旅遊區全面建成后,要體驗完檳榔河的旅遊產品,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
● 挑戰最大。5000多個黎族農民,土地權屬複雜,現代農戶建築集中量大,文化傳承難度大……,許多問題都非常複雜,有些難題是只有在黎族村莊中才有的。
● 休閑步行街區最長,國內絕無僅有。沿河兩岸步行街總長度4km,是中國目前最長的步行街,薈萃了500多家各類店鋪,將成為第三產業高度集聚的精品休閑街區。
● 購物街區、酒吧街區、客棧街區、旅遊小鎮、汽車營地、溫泉樂園、高端度假、民族演技場、博覽館、運動公園、旅遊集散中心等各類具有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的文化旅遊項目一應俱全,使建成后的檳榔河最大承載力達到每天3萬人以上。
● 首創VRD(Village Recreation District)新概念。即以“檳榔河之夜”為核心,將檳榔河建設成為三亞市鄉村休閑娛樂中心區,融國際化、生態化、民族化為一體的“一站式”旅遊休閑消費新天堂。

新農村規劃

——黎民夢想,幸福家園
整個檳榔河實現了農民零遷出,社區居民可以最大化地參與旅遊。檳榔河有12個村莊,1015戶農民,一個未遷,這在我國“以保護環境為名,行開發建設之實”而搬遷居民的風景區中極為少見,為了5863個農民,最大限度地避免“飛地化”和“抽血現象”出現,三亞市政府、開發公司和規劃單位,都不約而同做出了同樣的抉擇,直面並破解這一世界性難題。
海南省省委書記魏留成最近強調:建設國際旅遊島不僅是打造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更是建設海南百姓自己的幸福家園。檳榔河當年的規劃也恰恰體現了這一點,它並非主要針對旅遊者,而是為眾多黎族鄉村打造的“夢想家園”。它從一開始,就帶著黨中央的期望和三亞市政府心繫民生的重託,承載著黎族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體現了開發建設者和中國優秀設計師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發展現狀和區位條件來看,檳榔河地處三亞城市化、國際化的前沿,決定了它現在不是,將來更不是鄉村特色與傳統人文環境濃郁的原生態村落。應該是一個與時俱進,面向未來,發揮典範示範作用的“特色民族聚落”,一個引導當代,代表黎族人民追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美麗家園和“夢想世界”。未來的檳榔河將成為海南新農村建設的典範,一個海內外遊人心動神醉、魂牽追逐的夢鄉田園。
22路公交車途徑站點
起點:鹿回頭風景公園—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明申錦江高爾夫酒店—鹿回頭村口—鹿回頭村—鹿回頭派出所—小東海路口—半山半島—鹿回頭公園—半山錦江海景酒店—寶宏大酒店—鹿回頭廣場—市委站—港門村—市實驗中學--市檢察院--國土局—市老乾局—榕根市場—月川老乾區—月川小學—卓達大廈—財政大廈—丹州小區—嶺北新村—市新一中—市軍供站—海航學院—華庭天下—凱豐花園—泰和花園—檳榔河入口—南江農場入口—檳榔河隧道路口—檳榔河治安崗亭—檳榔河旅遊區(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