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是發生在大涎腺和小涎腺的一種良性腫瘤。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多見於30~40歲。女性略多於男性。涎腺腫瘤佔頭頸部腫瘤的6%,常發生在腮腺,其次為齶部、下頜下腺、舌下腺、頰部、口、唇等處。因發生於外、中胚葉,腫瘤內含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及黏液瘤樣組織等,故稱其為混合瘤,亦稱多形性腺瘤。混合瘤並非絕對良性,屬低度惡性的腫瘤,也稱臨界瘤。常見癥狀是腮腺區的組織膨隆,頜下三角區域腫塊能推動等。涎腺混合瘤以手術切除為主。可併發口腔頜面部感染,口腔頜面部腫瘤等疾病,遺留暫時性面癱、涎瘺、耳顳神經綜合征等後遺症。涎腺混合瘤預后良好,但有複發的可能。

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耳鼻喉(頭頸外)科、腫瘤科

病因


● 涎腺混合瘤原因尚不明確。

癥狀


● 典型癥狀
● ● 咽部異物感、腮腺無痛性腫塊、頜下腺腫大。
● 其他癥狀
● ● 局部麻木、疼痛感、面神經癱瘓。

檢查


● 確診涎腺混合瘤主要依靠查體、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可觀察兩側頸部異常徵象、腫塊情況。
● 實驗室檢查
● ● 可以確診多數頸部腫塊。
● 影像檢查
● ● B超:可作為腮腺腫塊的常規檢查方法,可測定腫瘤的大小及良惡性。
● ● 涎腺造影:主要表現為導管系統和腺體的推壓移位。
● ● CT和MRI檢查:可提供腫物的立體圖像、腫物與腮腺及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並對區別咽旁顳下區其他腫瘤給予幫助。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是診斷涎腺混合瘤的金標準。

診斷


● 醫生診斷涎腺混合瘤,主要依據典型癥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
● 出現咽部異物感、腮腺無痛性腫塊、面神經癱瘓、頜下腺腫大等癥狀。
● 體格檢查:頭頸部可觸及腫塊。
● 影像學檢查:B超可了解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及有無囊性變,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腫塊,瘤體較大時可見頸外動脈等腮腺內血管移位征,CT顯示瘤體內有點狀鈣化和囊變。MRI表現T1加權像呈低信號、T2加權像呈等或高信號,信號強度不均勻。
● 穿刺活檢可確診。

鑒別診斷


● 流行性腮腺炎、嗜酸性粒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結核、下頜下區囊性水瘤、神經節細胞瘤均可出現腮腺腫脹,應注意區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癥狀表現、體征及實驗室、影像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涎腺混合瘤以手術切除為主。手術治療原則是在保留面神經功能的基礎上,徹底完整切除腫瘤。
● 位於腮腺淺葉的混合瘤,可做腫瘤和腮腺淺葉切除。
● 位於腮腺深葉者,可做腫瘤及腮腺全切除。

危害


● 涎腺混合瘤增大時,可引起咀嚼、吞咽、語言呼吸等功能障礙、發生潰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可併發口腔頜面部感染,口腔頜面部腫瘤等疾病。

預后


● 涎腺混合瘤的治療效果與腮腺混合瘤的惡性程度及手術方式有關。如採取單純的腫瘤摘除術,複發率可高達40%~50%。做保留面神經的腮腺腺葉及腫瘤切除術,複發率極少,僅佔2%。進行下頜下腺混合瘤手術時如將腺體及腫瘤一併切除,也很少出現複發。

預防


● 涎腺混合瘤暫無有效的預防措施。需要提高醫學素養,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就診。

參考文獻


● [1] 徐瑞華,姜文奇。臨床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2] 胡宇華,李江。涎腺多形性腺瘤惡變機制的研究進展。國際口腔醫學雜誌,2007
● [3] 湯釗猷。現代腫瘤學(第三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 [4] 王亮,婁衛華,葉放蕾。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診斷與治療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