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板山
長板山
長板山,即亞克夏山,又名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聳雲天,山勢陡峭,溝壑縱橫,終年積雪,氣候多變。位於紅原縣與黑水縣交界處的亞克夏山北坡的椏口上,距紅原縣劇經寺鎮約13公里。1935年7月2日,由紅一方面軍一軍團和紅四方面軍三十軍各一部組成的北上先頭部隊,從康貓寺(今刷經寺鎮老康貓村)出發,翻越亞克夏雪山進入黑水境內。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於長征途中連續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國工農紅軍是紅軍翻越的最高、往返翻越次數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戰員在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留下了他們的錚錚鐵骨。在亞克夏雪山的埡口下,有一座中國紅軍烈士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烈士墓。
海拔4450米的長板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1935年7月6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縱隊,翻過了長征路上的第3座雪山——長板山。1935年6月至7月間,在翻越這座大雪山時,很多紅軍官兵永遠地留在了山上,後續部隊掩埋這些戰友遺體時,立下一塊簡陋的墓碑,上書“中國工農紅軍之墓”。長板山,在藏語中,意為“不可逼近的神山”。是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長板山位於四川紅原縣與黑水縣交界處。主峰海拔4700多米,紅軍當年翻越的埡口,海拔為4400多米。
繁茂生長的樹枝,流水淙淙的小溪,在長板山山下的刷經寺鎮,一座座粉牆紅瓦的建築,靜卧在流動的霧嵐中,宛如躺在襁褓中酣睡的嬰兒;萬木碧翠的山谷間,蒸騰起白色的雲煙。雲霧廓清,遠山淡出,漸豐漸滿,恰似少婦的醇熟雅緻。
長板山的植被,從下而上呈立體狀階梯分佈:山下,各處生長著闊葉林木,枝繁葉茂,青綠欲滴;隨著海拔升高,樹林的青翠變成了墨綠,針葉林漸漸統治了一切;再往後,樹林不見了,只剩下一叢叢高山杜鵑;越過3900米的雪線后,則是高山草地。細碎的黃花海似的浩瀚,中間秀出緋紅色的長穗。微風一吹,花兒似彩色的地毯,波浪般地湧向天際。臨近長板山頂,一切生命都消退了,滿眼是灰色的石塊。上山的路,是一步比一步艱難。
墓碑為石碑,高約2米,由5塊方石銜接而成。在我國的版圖上,可謂是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了。1935年7月,紅軍翻越長板雪山時,有不少戰士犧牲在此。為紀念烈士,隨軍行進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在長板山的埡口處,用木板豎起了一通墓碑,上書“工農紅軍烈士之墓”八個大字。
解放后,當地的郵遞員翻山送信時,發現了這座烈士墓。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線部隊輕騎兵師137團進駐椏口,在其營地附近發現了十二具排列整齊的紅軍遺骸,頭北腳南,排列整齊,而且從骨架旁還找到皮帶環、銅扣之類的軍用品。經過縝密的分析研究,他們一致認為這是17年前長征時紅軍戰士的遺骨。曾三度翻越此山的141團團長唐成海判斷這12名戰士是個建制班,夜宿亞克夏雪山,因缺氧窒息而犧牲。他們收殮遺骸,造墳立碑,敬獻花圈,舉行了一個莊重而簡單的祭奠儀式。戰士們在烈士墓前肅立宣誓:不消滅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
1961年7月,四川省政府將烈士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進行了修繕。烈士墓,靜卧在群山之間,相伴的是疏落的黃花和皚皚的積雪。白雲從腳下盪起,遠處是相連成片的山峰。
1982年,有關部門撥款由紅原縣人民政府重建。亞克夏山紅軍烈士墓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