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癇

驚癇

亦作“驚癎”。因受驚而發作的一種病。《神農本草經》卷二:“牡丹,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上:“南道之酋豪,多選鵝之細毛,夾以布帛絮而為被……俗雲,鵝毛柔煖而性冷,偏宜覆嬰兒,辟驚癎也。”《醫宗金鑒·幼科雜病法要訣·驚癇》:“驚癎,觸異驚神氣,吐舌急叫面白紅,發作如人將捕狀。”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神語·雷神》:“禱而得雷公之墨,光瑩如漆,則以治邪魅驚癎。”

簡介


● 英文名稱:Fright Epileps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驚癇者,起於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幼幼新書·驚癇》)

名詞解釋


● 癲癇因受驚而發者。

百科解讀


● 癲癇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識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驚掣啼叫,喉中異聲,片刻即醒,醒后如常人為特徵的疾病。其中因受驚而發者稱為驚癇。

臨床表現

● 發作時驚叫,急啼,驚惕不安,神志恍惚,面色時紅時白,四肢抽搐,神昏,平素膽小易驚,精神恐懼或煩躁易怒,夜寐不安,舌淡紅,苔白,脈弦滑,指紋青。

疾病特點

● 多有胎中受驚或生后暴受驚恐病史。
● 因受驚嚇而誘發。
● 發作時驚叫、急啼、驚惕不安、神昏、抽搐。

病因病機

● 小兒神氣怯弱,若暴受驚恐,神氣憒亂,則驚叫、急啼,驚惕不安,面色時紅時白;小兒肝常有餘,氣機逆亂,肝風內動,故四肢抽搐;脈弦滑,指紋青,均為驚恐之象。

驚癇、風癇、痰癇

● 癲癇疾病根據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區分為驚癇、風癇、痰癇等。
● 驚癇多有胎中受驚或生后暴受驚恐病史,以發作時驚叫、急啼、驚惕不安、神昏、抽搐為特點。
● 風癇多由急驚風反覆發作變化而來,多以神昏,頻繁抽搐,頸項強直,牙關緊閉為特點。
● 痰癇為痰濁壅盛導致,以發作時意識喪失,瞪目直視,喉間痰鳴,四肢抽搐,舌苔白膩為特點。

生活經驗

● 平時應當讓小兒盡量避免驚嚇、緊張、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少看電視,禁止玩電子遊戲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