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心理
報復心理
一徠個人的行為對另一個人在利益上產生一定量的損害,前者會想辦法打擊損害自己利益的人。它是一種應對、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禦保護結構心理成分,但人對任何事物必須要有正確的三觀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魯莽衝動地產生報復心即“衝動是魔鬼”往往是危險的。必須要有正確看待事物外在的利害關係審時度勢以正確的方法泰然處之地去面對。
一個人在利益上因另一個人的行為而產生損害,會使前者要求後者做出賠償或前者會使後者也產生同樣的利益上的損害,人的這種反應被稱為報復。另一面,一個人在利益上因另一個人的行為而產生增益,會使前者做出讓後者滿意的利益上的增益,人的這種反應通常則被稱為感恩。
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將報復心理理解:它是一種應對、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禦保護機制。報復做為一種保護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的反應是應對、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禦保護機制。這個我們都比較容易理解。何以理解感恩也作為一種應對、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禦保護機制?答案:一個人的行為使另一個人的利益產生增益,如果後者不感恩或不主動感恩。會使前者產生心理上的不愉快、認為對方沒良心,沒禮貌。便不會對後者再施援手。
一個人的利益因另一個人的行為而產生損害,那麼,前者會報復後者,這是因為,一個人的利益因另一個人的行為而產生一定量的損害,那麼前者的報復心理會期待讓後者也產生不低於該量利益上的賠償,或也產生不低於該量的利益上的損害。這是我們生活當中最為基本的保護反應。所謂的以牙還牙,血債血償是以自己多方面的傷害,精神上身體上名利上利益上受到重大損失,而堅決打擊傷害自己的人。
一個人的行為對另一個人的利益產生損害,在前者為對後者的利益損害做出利益賠償之前,後者的一般心理狀態為:我先在心裡記下這筆賬,總有一天,我要讓你血債血償。而此後,後者一般會要求前者對其利益損害做出賠償或後者會做出一些行為讓前者也產生利益損害。直到前者做出對後者的利益賠償或後者也使前者產生利益損害后,後者才會停止對前追討。
如果前者認為自己對後者的利益損害負有責任,並承諾對後者進行賠償,後者的利益損害便構成了兩人之間的債務問題。當然後者的利益損害可能是精神受到刺激,可賠償可能則為金錢。
1.禮貌文化的形成
對不起和謝謝你,這兩句話是人們之間常用的文明禮貌用語。對不起常用於一個人因自身的不當行為給另一個人造成麻煩或傷害時,尤其是當麻煩或傷害很輕微的情況下。一個人的行為給另一個人造成輕微的,幾乎可以忽視的利益損失,這時,出於防止對方報復自己和保護自己的目的,前者向後者表達請求原諒自己的願望是合宜的。而後者出於避免事態升級或展示自己寬宏大量等因素的考慮,一般情況下會說一句:沒關係,表示其不會計較這點小事。如果後者對前者的道歉不滿意,極有可能的情況是前者和後者會由相互指責逐漸升級為對罵乃至打鬥在一起。
當我們接受了另一個人的幫助或誠懇而有效的建議時,並因此讓我們更順利的達到目標,達成願望或是接觸了心中的疑惑。就是說,我們因另一個人的行為而使我們自己的利益得到了增加,這時,由我們內心而發的感恩心會使我們自然地表達對後者的謝意。通常地這份感恩心在語言上的表達:謝謝你。伴隨謝謝這句話的往往是禮品或酬金,在我們利益增加很微小的情況下,就只剩下謝謝你這句話了,比如,在陌生人給我們指出道路時,在公交車上有人給你讓出座位的情況下。
綜合以上論述,可見,常用的禮貌用語——謝謝你和對不起,其是人在自身利益因別人行為而增加或減少的情況下,人的報復心理的內在反應的外在表現。
2.報復心理與債務
一個人的利益因別人的行為而增加或減少,這增加的或減少的利益,它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當然,可以說,感恩心與報復心是有價錢的。別人對你的幫助,讓你產生對其的感恩心,即其人的幫助行為,轉變為你對他的感恩心。你的感恩心,又轉變為實物或你對他的幫助行為,這實物的價值,建立在以獲得適當報酬為目的的施恩或幫助行為,也能激發起感恩心和感恩行為,並最終達到目的。商業性的放貸行為就是最好的例證。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轉移,必然涉及到報復心理。借款方與銀行家之間的利益轉移模式與施恩者施恩,受恩者報答的模式,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施恩者的身份變成了銀行家,受恩者變成了借款方,恩變成了現實中的金錢。錢由銀行家的手中轉移到借款方,之後,又由借款方手中轉移到銀行家的手中。錢的這一流轉過程,與恩被施恩者施予受恩者,而後受恩者又將恩報答給施恩者的流轉模式,具有高度的相通性。為什麼這個兩個模式如此相似,相通呢?該如何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二人之間,恩的施予與報答,這個感恩模式,其實是一個具有高度概括性,高度抽象性的通行的利益轉移模式。感恩模式,類似數學中的方程式,適用於任何兩人之間的利益轉移模式。抽象的恩,在現實中所對應的可能是錢,饅頭,水,葯,幾句話,也可能是一個眼神等。
3.寄託上天報復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一個人如果他作惡多端,傷害了很多人或極端吝嗇、不積德行善,那麼此人一定會得到上天的懲罰並會有很壞的人生結局;而一個人如果積德行善,廣布好施,幫助了很多人,則該人就會得到上天的眷顧,逢凶化吉,有好的人生結局。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因果報應說的大概內容。因果報應說被人們接受並口口相傳,它之所以能廣泛流傳是由於它符合了人們對某些現象的觀察。它卻不是正確的和客觀的,甚至可以說它在大部分情況下是錯誤的。因果報應說有其本身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體現在人們對報復心理的初步認識。它是人們的報復心理寄望於上天的力量報復仇人,感恩恩人的願望的表達。
當一個人無法對其仇人進行報復時,其便寄望於讓上天來懲罰其仇人。而當其仇人果真遭遇了挫折、厄運時,其便會興奮地感嘆上天果然出手懲罰了自己的仇人,為自己出了口氣。而當一個人無法感恩自己的恩人時,也會寄望於讓上天來報答恩人,希望恩人會逢凶化吉,好運連連。而當其恩人真的運氣尚佳有好事發生時,也則會感嘆上天果真幫助自己感恩了自己的恩人。
4.報復心理是人的精神支柱
我們的利益被別人損害,當我們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報復心便會站出來向傷害我們的人討要我們所失去的。報復心出現且僅出現於人們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報復心,當一個人其利益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其不會組織任何行為來阻攔利益的繼續損失或追回已經損失的利益,那麼其利益會越來越少,直到一無所有。
報復心及報復行為的存在,確保了我們在因他人行為而產生自身利益受損失時,我們能組織相應行為來討回損失的利益:用激烈的言辭,威脅,暴力行為等讓吃了我們的人給我們吐出來,讓拿了我們東西全都送回來。儘管報復心所指導下的行為往往觸犯法律,可當我們憤怒至極時,法律也擋不住我們要報復仇人的願望。
我們每個人都有會產生過報復心理,可大多數的人能夠通過冷靜的分析,理智的思考而沒有演變為報復行為。而有的人在報復心理的驅使下,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出現了報復的攻擊行為。對於報復心理的產生,難以完全避免。對失去理智,不計後果的行為卻不贊成,其結果常常是弊大於利,表面上好像出了一口氣,實際上卻在傷害了別人的同進,也易使自已遭受更大的傷害。有的因出這一時之氣而招來百日之悔,如果為報復崦打架鬥毆,互相傷害,輕則使人際關係更加惡化,逐漸升級,陷人惡性循環。重則兩敗俱傷,甚至導致犯罪,鋃鐺入獄,後悔莫及,這又何苦呢?對失去理智的報復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無疑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看到的。
那麼,如何對待報復心理,怎樣避免報復行為呢?正處於血氣方剛年齡的朋友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心胸開闊一點,以控制報復心理。人生路上的挫折、委屈在所難免。我們如果有遠大的理想、寬闊的胸襟、宏大的氣量,那麼,你就不會去斤斤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得失,心理承受力無疑會得到增強。一些以往看得很重的委屈與所謂的侮辱也就會是微不足道而置之度外。這樣,報復之心自然就不再存在了。
二是學會自我調節,淡化報復心理。當遭受欺侮,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憤怒之情會油然而生,甚至怒火中燒。這時,我們可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加以淡化、轉移。如;暫時離開一下你看不順眼的人或環境.讓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轉而從事一些自己最開心的活動以幫助轉移注意。也可以找知心朋友傾訴、請教,以宣洩心理壓力,聽聽他人的評論、勸解,冷靜反思一下,看著對方的真正動機,弄清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客觀存在的還是自己主觀臆造或有人從中製造的,並站到對方的位置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看人家有沒有道理,是不是事出有因,出於何因;自己如此報復是否值得,有沒有個妥之處。經過冷靜理智的反思與調節,可能你心中的火會不知不覺地熄了一大半,甚至煙消雲散。
三是進行冷處理,避免過火的報復行為。如果經過上述兩個環節,你仍然怒不可遏,覺得非報復一下不足以解你心頭之恨。這時,一定要先用理智駕馭住衝動著的感情,冷靜地思考自己打算進行的行為將可能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充分意識到它將給他人及自己的傷害,剋制過火行為。如,某同學想用刀子捅一個得過他的人,如果他能想到:可能會因這一刀傷害對人,對力又可能會進而報復自己,自己得到的是更大的癇苦與懲罰,還會連累自己的親人,並因此而影響自己今後的前途,將遭人唾罵等。經過全面的思考,覺得弊大於利,太不值得,就會放棄了這一念頭。報復的方式是多樣的,有野蠻的暴力報復,也有文明的精神懲罰。如對人家的冷淡、鄙視,語言的羞辱都可能達到讓對方遭受精神痛苦的效果。同時還可用自我升華的方法來實現報復的目的。如,有人曾羞辱過你的無能,而你轉而發奮問上,在學識事業上超過對方、那時,讓對方自己去體會自慚形穢、難以自容之感覺,這樣既可達到同樣的目的,也促進廣自己的進步。因此,在報復方式的選擇上宜慎之又慎;避免暴力或語言的攻擊,最好通過自我發奮或教育對方,讓對方自我實施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