癿藏關
癿藏關
癿藏關又名小關,位於小關鄉小關村1公里的風溝口,東經102?55′,北緯35?34′。
明洪武年間設,又稱小關,位於小關鄉小關村1公里的風溝口,是經烏龍溝通往老鴉關的重要通道。地理坐標東經102?55′,北緯35?34′。在溝口狹窄處曾設有關牆,今無存。關口附近的麻場埡豁有烽堠遺址。關東約5公里處有舊城堡遺址,據史料記載,該城堡叫"踏白城",系吐蕃王木征所築,今稱癿藏舊城。
"二十四關"自明朝洪武年間開始設置后,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據《河州志》記載:明洪武年間,各設官員1名,兵50名防守,一年一換。后積石關等大關設兵丁50名,中小關設丁五、六人,仍一年一換,輪流駐守。清康熙年間,各關改為塘丁把守,各關設有把總1人,士兵6人。到民國初年,撤盡塘丁,改由民團駐守。在近六百年的漫長歲月里,這些關隘除用作軍事設施外,也漸漸成為溝通內地和邊疆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交流的橋樑,關內關外漢、藏、回、保安、撒拉等民族之間的團結、交流不斷加強、鞏固和發展。(《積石山史話》董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