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元

周錫元

地震工程專家。江蘇無錫人。1956年畢業於蘇州建築工程學校。

簡介


周錫元院士
周錫元院士
周錫元1956年畢業於蘇州建築工程學校。60年代中期研究提出工程結構的震害主要來自地面震動和地基失效,兩者均與場地條件有關。場地條件對地震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譜特性方面。提出的場地相關設計反應譜一直為中國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所採用。參與了地震力統計理論和抗震設計方法在中國的開拓性研究,提出和改進了經濟高效的隔震機構和體系。同時也是在中國最早將城市和區域防震減災技術作為系統工程加以研究的學者之一。主持和負責了城市綜合防災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參與和指導了許多城市的抗震防災規劃,在防震減災工作從單體工程向城市和區域綜合防禦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業


40餘年來,周錫元院士致力於結構抗震、工程地震學以及城市與區域的綜合減災研究,發展了考慮房屋空間工作特性的結構計算理論;開拓了隨機地震力理論與結構地震反應的研究;深化了場地條件對震害和地震動影響的研究;推動了城市地震小區劃;發展了地震動參數和震害潛勢的概率分析方法;推進了城市和區域的綜合抗震防災;促進了建築結構隔震減震的研究與工程應用;長期參與地震區建設規範的制訂與修編。現有主要研究方向為:結構隔震、減震與振動控制;城市與工程抗震減災;地震危險性分析與設計地震;城市和區域綜合減災規劃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和北川縣地區發生了8級大地震,眾多校舍在此過程中倒塌。對此,周錫元先生接受了中國經濟網的訪談,用他畢生所學的地震工程理論闡述了他對此的觀點。不過,這些觀點並不全被網友接受,其中網友lesson就提出了包含過激辭彙在內的質疑。從而也讓周先生成為大地震中的十大爭議人物之一,畢竟災難當前,任何人都會在情感上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當然,這些並不能使周先生的關懷熱情熄滅,他還呼籲,把每年的7月28日定為減災日。榮譽曾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一項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及 北京市和省部級二等以上科技進步獎多項,指導培養碩士、博士生、博士后40餘名。
主要貢獻
一、開拓隨機地震力理論與結構地震反應分析方法。在發展多層多跨房屋考慮樓屋蓋變形的空間協同計算理論方面起了關鍵性作用。最早對地面運動的概率模型和結構地震反應的平穩和非平穩隨機地震反應進行了開拓性研究,提出了非平穩隨機地震反應的簡化計算模型,領先國內外同類研究十餘年。
二、推動地震危險性分析和城市地震小區劃。突破了調整烈度的傳統概念,對場地相關反應譜進行了奠基性研究。在區分地震動和地基變形、發震斷層和非發震斷層對結構地震反應的不同影響進行了突破性研究,並提出響應的對策措施。在我國最早將土層地震反應方法應用於城市地震小區域劃分,並完成了北京城區的地震動參數小區劃。
三、發展對地震危險性分析方法和地震動衰減規律的研究及其工程應用。率先提出區域綜合防禦體系的框架和關鍵技術,負責完成了十餘個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的編製。發展了隔震建築的設計理論和配套的技術措施,推進了隔震技術工程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的進程。多年來,周院士共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先後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4項,北京市和部省科技進步一、二等獎3項。逝世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地震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錫元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5月29日16時0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歲。簡歷周錫元院士1938年5月24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1956年畢業於蘇州建築工程學校,曾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和北京市地震隊工作。1978年後一直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工程抗震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長、院顧問總工程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後同時受聘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錫元院士致力於工程抗震、工程地震學及防災減災研究50餘年,以發展抗震科技、減輕地震災害為己任,刻苦勤奮,矢志不渝,教澤後人,培育英才,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抗震減災事業,用他令人敬仰的一生實現了“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崇高理想。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國科學技術事業和抗震減災事業的重大損失,他的傑出成就和高尚品格將永載我國抗震減災事業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