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山耶

庇山耶

庇山耶(Camito de Almeida de Pessaha 1867—1926) 葡萄牙歷史學家。又譯作卡米羅。生於科英布拉。1891年畢業於科英布拉大學法律系。1894年4月來澳門,在利宵中學及其附屬的商業學院任教。

簡介


庇山耶
庇山耶
卡梅洛·庇山耶 (Camilo Pessanha,1867年9月7日,葡萄科英布拉—1926年3月1日,澳門) 是一名法學院學生與其女僕的私生子。后隨其父後塵在科英布拉大學獲得法律學位。1894年,經歷了畢業與失戀的挫折,便前往當時帝國的殖民地澳門在當地的官立中學教授哲學。1900年獲委任為物業登記局局長,後為法官。閑時除了寫詩,就是收集中國藝術品,成為當地的中國通。死於鴉片煙癮的併發症,遺下一子一妾。葬於澳門舊西洋墳場。

經歷


庇山耶
庇山耶
1891年畢業於科英布拉大學法律系。1894年4月來澳門,在利宵中學及其附屬的商業學院任教。1899年獲委任為澳門法區局長,多次代理法官職務。1900年出任物業登記局局長。他對中國的歷史和語言頗有研究,喜歡收集中國的藝術品,曾將若干珍貴中國名畫贈給葡萄牙政府,現分別藏於里斯本和科英布拉博物館內。他還是一位詩人,出版了一部詩集《漏鍾》(Clepsidra),一本雜文集《中國》,文中記述了孫中山1912年5月在澳門接見中西知名人士的情景。澳門政府為紀念他,將爐石塘街命名為庇山耶街。 1982年澳門發行100元澳門幣即以其肖像為圖版。

作品


由於詩人憑記憶修改作品,且有贈送詩作予密友的習慣,相當多的作品已經遺失或無意中被毀。為免詩作失傳,Ana de Castro Osório建議詩人將作品輯錄成集。得到詩人的支持,João de Castro Osório在1920年出版了《漏鍾》 (Clepsidra)。隨後其他未見於詩集的作品在葡萄牙語報紙中出現。詩集在1945年重版,並在1956年大幅修訂。Gaspar Simőes在1967年將詩人未曝光的詩作和其中國哀歌的譯本收在《庇山耶:其人其作》(A Obra e o Homem: Camilo Pessanha)中。1994年,Paulo Franchetti加入了未出版的片斷以及評點。
早期受Cesário Verde、Pierre Balayet和保爾·魏爾倫的影響,成為了葡萄牙最純粹的象徵主義作家。他的詩作大大影響了包括Mário de Sá-Carneiro和費爾南多·佩索亞的“奧菲歐一代”(Geração de Orpheu)。
另有一本雜文集《中國》,文中記述了孫中山1912年5月在澳門接見中西知名人士的情景。

紀念


澳門政府為紀念他,將爐石塘街命名為庇山耶街。1982年澳門大西洋銀行發行的100圓澳門幣正面頭像為庇山耶。藝園有其與小狗“阿米”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