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
咪唑斯汀
咪唑斯汀是特異性、選擇性的外周組胺H1受體拮抗劑,具有抗組胺和抗變態反應活性。用於季節性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癢、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和其他過敏反應癥狀。【體內過程】咪唑斯汀口服吸收迅速,血葯濃度達峰時間為1.5小時,生物利用度為65%,為線性代謝動力學。在利用過敏反應動物模型進行試驗中,咪唑斯汀還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以及抑制嗜中性粒細胞等炎症細胞的趨化作用。再對清醒的犬進行的試驗顯示,在70倍於治療劑量下,心電圖結果顯示了咪唑斯汀與酮康唑的藥理學相互作用。
● 通用名:咪唑斯汀
● 別名:Mizollen
● 商品名:奧尼捷、皿治林
● 英文名稱:Mizolastine
● 咪唑斯汀是一種非鎮靜類高選擇性的H1-受體拮抗藥,具有抗組胺和抗過敏性炎症介質的雙重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緩解季節性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和其他過敏反應的癥狀。
● 咪唑斯汀主要用於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皮膚疾患,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及常年性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
● 咪唑斯汀通常製成緩釋片。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咪唑斯汀緩釋片:10毫克。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妊娠期婦女(尤其頭3個月)及哺乳期禁用。
● 重症肝病患者禁用。
● 心臟病患者禁用。
● 心律失常(明顯或可疑Q-T間期延長)、一直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禁用。
● 低血鉀患者禁用。
● 有暈厥病史者均禁用。
● 與咪唑類抗真菌葯(全身用藥)、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延長QT間期的藥物禁止合用。
● 尚無小於12歲兒童安全用藥的資料,需謹慎使用。
● 與西咪替丁、環孢菌素和硝苯地平等對肝臟氧化有抑制作用的藥物聯合使用的患者應慎用。
● 駕駛或完成複雜工作前應慎用。
● 咪唑斯汀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咪唑斯汀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咪唑斯汀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咪唑斯汀,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拿葯,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在家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成人和12歲以上兒童,口服一次10毫克,每日1次。
● 老年患者用藥同成人。
● 本品不得嚼碎服用。
● 建議在駕駛或進行複雜工作之前應先檢查個體反應。
● 用藥過量者,應使用常規方法消除尚未被吸收的藥物,並使用長程心電圖予以監護。
● 老年人可能對咪唑斯汀潛在的鎮靜作用和對心臟復極化作用較為敏感。
● 臨床使用本品應注意其尚未發現的不良反應,累積用藥經驗。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反應輕微,可以堅持用藥。如果不良反應較大,應立即停葯,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 咪唑斯汀罕見急性過敏反應,一旦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表現,請立即尋求急救處理。
● 低血壓。
● 乏力。
● 腹瀉、消化不良。
● 咪唑斯汀應該放在乾燥處密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放於小孩接觸不到的位置。
● 咪唑斯汀的不良反應包括
● 少見睏倦、乏力和口乾。
● 偶見長期服用者偶見食慾增加並伴有體重增加。
● 罕見腹瀉、腹痛、消化不良和頭痛。
● 極為罕見低血壓、暈厥(可能與迷走神經異常有關)、焦慮、抑鬱、白細胞計數減少、氨基轉移酶升高。
● 對本品過敏者可表現為血管性水腫、蕁麻疹、皮疹、瘙癢。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有些藥物可能與咪唑斯汀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咪唑斯汀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 本品不能與咪唑類抗真菌葯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醋竹桃黴素、克拉黴素或交沙黴素)同時合用。
● 在同時使用肝氧化酶CYP3A4的強效抑製劑或底物、如西咪替丁、環孢素或硝苯地平時應特別注意,可能出現相互作用。
● 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禁止使用。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咪唑斯汀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咪唑斯汀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以免形成耐葯、病情反覆或者再次加重。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