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訓練學

軍事訓練學

《軍事訓練學》,是軍事科學出版社於2003年1月出版的,吳銓敘創作的一本教材。主要介紹軍事訓練的內容與作用。

內容介紹


軍事訓練學
軍事訓練學
《軍事訓練學》主要內容:軍事訓練是部隊提高戰鬥力的根本途徑,是做好戰爭準備的關鍵環節,是軍隊和平時期的基本實踐活動和中心工作,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居於戰略地位。搞好軍事訓練,對部隊建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對軍心士氣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對敵對勢力具有強大的威懾作用,對贏得戰爭具有重大的決定作用。誰掌握先進的訓練理論,靈活的訓練方法,科學的訓練手段,高效的訓練機制,誰的訓練質量就高,戰鬥力就強,就能奪取軍事鬥爭的制高點和主動權。

目錄


上編 軍事訓練學概論
第一章 軍事訓練學的本質、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一節 軍事訓練學的本質與特徵
第二節 軍事訓練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軍事訓練學的研究任務
第四節 軍事訓練學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 軍事訓練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節 古代軍事訓練理論
第二節 近代軍事訓練理論
第三節 外國現代軍事訓練理論
第四節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l練理論
第三章 軍事訓練學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
第一節 軍事訓練學理論體系
第二節 軍事訓練學學科體系
第三節 軍事訓練學理論體系與學科體系的關係
第四章 軍事訓練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一節 軍事訓練學與教育學及軍事教育學、國防教育學的關係
第二節 軍事訓練學與戰咯學、戰役學、戰術學、軍隊指揮學的關係
第三節 軍事訓練學與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的關係
軍事訓練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與社會的其他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 系。這些聯繫,不僅貫穿于軍事訓練實踐的全過程,而且對軍事訓練的各個 方面產生著制約和促進作用。軍事訓練與社會其他事物的這種心然聯繫,反 映了軍事訓練的基本運行規律,構成了軍事訓練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 軍事訓練與戰爭
軍亭訓練受戰爭需要的制約,同時,戰爭的樣式和結局又與軍事訓練水 平有著密切關係。軍事訓練對戰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軍事訓練效果影響戰爭的結局
訓練有素的軍隊一般地能夠打勝仗,贏得好的戰爭結局;訓練元素的軍 隊就難以打勝仗,也難以贏得好的戰爭結局。這是因為,軍事訓練是一種有 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系統連續的影響過程,院校系統規範的教 學和部隊嚴格正規的訓練,可以使軍人掌握軍事基礎理論,提高軍事技能;軍事訓練又是一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熏陶共產主義思想、樹立無產階級戰 爭觀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提高軍人的恩想覺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軍 事訓練還是一個按照實戰要求和模擬實戰實施訓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 分體現著現代戰爭大量使用坦克、飛機、核化、高技術武器和廣泛實施空(機)降的嚴酷、緊張、複雜、困難的戰爭景況,既可以培養軍人個體軍事素質,陶冶心理素質,培養戰鬥作風,又可以促進軍人集體的形成,提高軍人集體 協同作戰能力,還可以檢驗和發展武器裝備,促進入與武器的有機結合,形 成巨大的戰鬥力,去影響戰爭結局。
(一)軍事訓練可以促進人的主體性要素提高
馬克思上義認為,人是戰鬥中最能動、最活躍的因素。再先進的武器,也要靠人去掌握,再複雜的戰爭也要靠人去駕馭。軍事訓練影響戰爭的終極 性,首先是通過提高人的主體性要素來實現的,提高人的主體性要素包括對 軍人個體軍、政、文、智、體素質的培養和對軍人集體作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一是軍事訓練可以促進軍人個體素質的提高。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可以使幹部戰士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覺悟,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的政治信念,有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勇敢頑強,英勇善戰的精神:有忠於 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良好品德;有較深的軍事理論造詣、嫻熟的軍事 技能,有高超的指揮藝術,過硬的戰鬥作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有較深的科 學文化基礎知識,較強的文化意識,善於學習掌握現代化軍事科學技術並能 適應各種惡劣作戰環境:有能在艱苦條件下連續作戰的強壯的身體素質;有 良好的觀祭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想象力;有正直,坦率、勇敢、堅定、沉著和臨危不懼的性格,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夠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戰鬥任務和其他任務。
二是軍事訓練可以促進軍人集體的形成。軍人集體是產生戰鬥力的源 泉,是進行戰爭的主體。然而,軍人集體的形成,只有通過軍事訓練才能達到,因為軍事訓練可以奠定軍人集體牢固的思想基礎。一個來自四面八方機 械型的群體,要變成一個堅強的軍人集體,必須靠強大的“內聚力”,只有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才能使軍人集體形成強大的“內聚力”。
三是軍事訓練能夠提高軍人集體的協同作戰能力。現代條件下的作戰,是諸軍兵種部隊的協同作戰,敵對雙方的對抗就是協同作戰能力的較量。然 而提高軍人集體協同作戰能力的目的,只有靠軍事訓練才能達到。這是因為,軍事訓練能夠把單個軍人分散的力量結合為集體的力量,把人和武器潛在的力量結合為現實的戰力量,把諸軍兵種局部的、分散的力量結合為整體的集中的力。可以說,軍事訓練的過程就是軍人集體協同作戰能力提高的過程。
(二)軍事訓練可以促進武器裝備客體性要素的提高人和武器是構成戰鬥力最基本的要素。但是,武器裝備只是可能的戰鬥力,只有人與武器裝備緊密結合,才能成為現實的戰鬥力。軍事訓練的功能 之一就是可以促使武器裝備客體性要素的提高,使人與武器裝備達到有機的 結合。一方面通過軍事訓練可以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性能。列寧曾經在題為《旅順的陷阱》的評論中指出;儘管沙皇我國購買了“頂好的軍艦”,但由 於官兵的“不學無木”,使他們的軍事力量只是“虛有其表,“毫無用處”。可見;先進的武器裝備性能的發揮,心須通過訓練有素的人來實現;另一方 面,軍事訓練實踐可以檢驗武器裝備的性能並使其不斷完善。戰場是檢驗武 器裝備的最佳場所,在和平時期,新式裝備不可能完全具備戰場檢驗的條件,而通過部隊的軍事訓練活動,則可起到檢驗武器裝備性能的作用。總之,只有依靠軍事訓練,才能促使軍人主體性要紊和武器裝備客體性要素緊密地結 合起來,形成部隊的戰鬥力,為爭取好的戰爭結局奠定堅實基礎。
二、軍事訓練的水平影響作戰指揮
在戰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作為戰爭主體的軍隊,有的演出了可歌可泣、世代相傳的威武雄壯的“話劇”,也有的卻演出了可悲可嘆、世人為鑒的“悲 劇”。追根溯源,無不與軍事訓練水平有關,戰爭指揮藝術是建立在一定知 識、經驗基礎上的有創造性的技能,是智與能的結晶休。這種藝術體現在指 揮員與戰鬥員兩個方面。
指揮員的戰爭指導藝術,表現在活用奇工戰術、變化奇正之法上。在戰爭史上,大凡善於出奇用兵的軍事家,都是能夠在異常複雜的戰爭舞台上,抓住那些最關鍵、最本質之點,考慮行動決策。處於跳躍式或下規則的思維,往往創造奇迹。奇謀雖然可以偶然從軍事家的腦際中冒出,但絕不是偶然之 功,而是長期接受軍事訓練和積累戰爭經驗達到升華境地的結果。古人云: “奇由正生,無正難於求奇。”“正”是用兵常法,反映戰爭指導的一般規 律,“奇”是用乒的變化,反映戰爭指導的特殊規律。指揮員施計用謀、交 乓破陣,導演出拍人心弦的戰爭活劇的奧妙,就在於掌握“以正合”的常規 用兵方法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了“正法”。孫臏之所以能夠為田忌獻策策 馬取勝、馬陵設伏擊敗龐涓,就在於他自幼苦讀兵書,熟知兵法,拿破崙所 以能在奧斯特茨會戰中創造戰略奇迹,是因為他平時注意鍛煉自己主觀思維 的快速反應能力,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舞台上導演了諸如“四渡赤水”、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等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重要原因就在於 他始終堅持認真看書學習,博古通今,博學多才。
戰鬥員的戰爭藝術性,表現了對戰術技術達到了活學巧用的境地。戰爭 史證明,只有指揮員的指導藝術,而無訓練有素、英勇善戰的戰鬥員,是不 可能演出有聲有色的戰爭活劇來。相反,訓練有素的指揮員再加之訓練有素的戰鬥員,就可以為戰爭藝術增輝添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之所以能夠以一個五千多人組成的特遣隊,迅速滲透到英軍第七師左翼,突然發起攻擊,打得英軍昏頭轉向,連連退卻,就是因為這個特遣隊的長官與士兵不僅 都會游泳、攀登、格鬥、操舟、判定方位等技能,而且還會靈活運用設伏、搜索、滲透、包圍、迂迴等戰術。
總之,戰爭的藝術性是指揮員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鬥員精湛的戰術技術 技能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將指揮員的智慧和戰鬥員的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釋放出戰爭藝術的光彩。然而,這一切都產生子軍事訓練。沒有紮實的、嚴格的軍事訓練,一切指揮藝術、戰術技術技能便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 說,軍事訓練是戰爭藝術之本。
三、軍事訓練水平影響戰爭的進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的發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作 用下,軍事訓練水平可以影響戰爭的發展進程。
第一,軍事訓練水平可以影響戰爭爆發。戰爭是雙方力量的抗衡,當雙 方處於勢均力敵,誰也不易壓倒對手時,或者處於防禦的一方具有一定的軍 事實力,能使進攻一方不易速戰速勝,並有可能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時,就 會使戰爭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推遲或避免戰爭爆發。軍事訓練是直接的戰爭 準備,其成果的好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戰爭的早與晚、快與慢、大與小。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的軍隊,可以對敵產生一種成懾力,逅使敵人不敢輕易地發動戰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公元前 726 年,鄭國 商賈弦高得知秦國企圖襲擊鄭國,便藉機告知秦將孟明說:“吾將士礪兵秣 馬、常備不懈、枕戈侍旦??”孟明聽罷,便改變計劃,順手在滑國抓了一 把便撤軍回去了。弦高寥寥數語之所以能夠嚇走秦軍數萬大軍;是由於參軍 懾於鄭軍“將士礪兵秣馬”的威懾力而致。我國自建國以來,某些超級大國,之所以未敢輕易向我發動大的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有一支訓練有素 的軍隊。正是有了這樣一支訓練有素、戰爭準備充分的軍隊,才遏制或推遲 了戰爭的爆發,為國家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
第二,軍事訓練水平可以影響戰爭的進程。一方面軍事訓練的水平高可以加速戰爭的進程。眾所周知,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戰鬥中可以發揮戰術、技術水平和協同作戰的綜合力量,達到速決速勝的目的。如美軍人侵巴拿馬戰爭,1989 年春在五角大樓制定入侵計劃后,就讓駐巴美軍利用便利條 件,事先進行現場演練,熟悉地形環境和戰術,並讓第 18 空降軍進行繁重的 野戰訓練和實彈演習,讓各分隊熟悉掌握標準化程序和模式戰鬥動作,提高 協同作戰能力,戰鬥中僅用 15 個小時就摧毀了巴軍所有的軍事設施,推翻了諾列加政權。整個侵巴戰爭也僅僅持續了15 天。另一方面,軍事訓練的水平低也會延緩戰爭的進程,一支未經任何訓練或雖經訓練但素質不高的軍隊,往往影響戰鬥按計劃進行或者延長戰爭的進程。如兩伊戰爭,由於雙方缺乏 訓練,使雙方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第二節 軍事訓練與政治、經濟
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政黨和國家的工具。軍隊的這一政 治屬性,決定了軍隊建設的主要任務——軍事訓練。必須嚴格地接受國家政 治的制約。軍事訓練是一種消費性活動,因而它的發展又必須接受國家經濟條件的制約。也就是說,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著一定的軍事訓練,軍事 訓練的效果,又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
縱觀軍事訓練的發展過程,不難看出,軍事訓練的發展與衰退,與國家 的政治密切相關。當一個國家的政治需要整軍備戰或進行戰爭時,軍事訓練 就可能發展;而當國家政治腐敗或動蕩混亂時,軍事訓練則必然衰退。非但如此,國家的政治需要,往往還決定著軍事訓練的指導原則、內容乃至訓練 的方法。比如,在推行霸權政策的國家裡,軍事訓練往往直接為國家侵略擴張服務,內容也往往把戰略進攻、戰略突襲放在首位,訓練的實施,也大多 是在嚴酷的棍棒紀律下完成的。而在愛好和平的國家用,軍事訓練是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抵禦外來侵略服務的,訓練的內容也多以國上防禦作戰 為主,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則成為訓練對象的自覺行動。因此,國家的政 治色彩,將不可避免地給軍事訓練塗上一定的政治印記。
“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法以及與之有關的勝負,取決於物質的即經 濟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第 186 頁)國家的經濟條件,對軍事訓練的發展起著直接的決定性作用。國家的經濟力雄厚,軍事訓練的發 展就比較迅速;國家的經濟力薄弱,軍事訓練的發展就較為緩慢。經濟對軍 事訓練的決定作用,又往往是通過政治來表現的。統治者一般都要利用政治 上的統治地位,掌握軍隊以及軍事訓練的領導權,按照其政治和經濟的需要 來確定軍隊規模大小,軍種、兵種構成和武器裝備水平。而軍隊的規模、構 成和武器裝備,又決定著軍事訓練的規模,內容以及訓練的現代化水平。從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的軍事訓練來看,凡國家經濟水平較高的軍隊,軍事訓練 的現優化水平就高;國家經濟水平較低的軍隊,軍事訓練的現代化水平也就 低,需要說明的是,軍事訓練的現代化水平並不完全等同於軍隊的戰鬥力水 平。軍隊的戰鬥力,是由人和武器裝備以及其它若干要素構成的,其中最重 要的因素是人的精神因素,亦即人的政治因素。因此,現優化水平較低的軍 事訓練,在一定條件下即在政治進步的情況下,也可能產生較高的戰鬥力水平。
雖然一定的政治、經濟決定著軍事訓練的性質和水平,但軍事訓練也不是消極地受制於政治、經濟,還對政治和經濟產生一定的反作用。軍事訓練對政治、經濟的反作用,主要是通過軍事訓練的整體效果和培養出來的人才表現出來。軍事訓練效果,表現為軍隊的戰鬥力水平。而軍隊的戰鬥力水平,又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同時也關係到國家 經濟的繁榮和衰落。培養和訓練一大批軍事和其他各類人才,是軍事訓練的 重要目的和任務。軍事訓練的現代化水平,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 量。而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又是國家政治、經濟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軍事 訓練所培養出來的各類人才,不論他處于軍事領域還是社會其它領域,對於 推動政治、經濟的發展,都是一種能動的物質力量。這種力量的發揮,就體 現了軍事訓練對政治、經濟脅反作用。
軍事訓練不僅與政治經濟有著必然的聯繫性,也具有自己的歷史繼承性 和相對獨立性。從軍事訓練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看,儘管各種社去形態、各個 歷史時期的軍事訓練,有著許多根本性的區別,但其前後之間又有著不可分 割的歷史聯繫。無論是在訓練體制、訓練內容、訓練方法上,正是在訓練理 論上,都有謄今天與昨天、現實與歷史的繼承關係。因為軍事訓練的發展過 程本身就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落後到先進的漸進過程。
每一個時期的軍事訓練,都是在前一個時期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扣發展的。在整個軍事訓練體系中,育一些東西隨著社會的改革而改變了,而那些屬於 規律性的東西,則大都被繼承下來,並在新的條件下逐漸發展和完善。這一 點與軍事訓練的階級性並不矛盾,因為那些反映客觀規律的東酋是各個社會 所共同的,可以為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階級所共用,可以相互繼承,相互溝 通。工是由於這種共同性和繼承性的存在,儘管各國的軍事訓練各育不同的 性質、目的、傳統和方法,但各國軍隊之間又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那些帶育 共性的東西。當今各國軍隊在訓練上的們互交流、相互學習,也足以說明這 個問題。這就是軍事訓練的相對獨立性。
第三節 軍事訓練與武器裝備
武器裝備是軍隊進行作戰的重要物質條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 素。在軍事訓練領域,武器裝備是軍隊進行訓練的基本物質條件,是決定和 影響軍事訓練發展的重要因素。他就是說,軍隊的軍事訓練與軍隊的武器裝 備密切相關,有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就有什麼樣的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的發展,是軍事訓練發展的有力槓桿,是軍事訓練內容不斷拓寬、軍事訓練方法不斷 創新的動力。掌握這一規律,對於及時追蹤武器裝備的變化與發展趨勢,認 識並把握武器裝備的發展變化對軍事訓練提出的新要求,不斷地改革軍事訓 練的內容與方法,使其在新的物質條件下有新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武器裝備的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冷兵器時代、近代火器時代、熱核時代和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代表的高技術時代。在各個不同的兵器時代,作戰的方式各不相同,軍事訓練的內容與方法也不盡相同。
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武器裝備主要是各種石、銅、鐵勛刀、矛、戈、斧、箭、弩等兵器和戰車、眉。盔甲等裝備。主要的作戰方式,是以密集的 方隊進行衝擊和格鬥。軍事訓練主要是進行以掌握使用各種兵器為目的的技 術訓練,車戰、騎戰、步戰等戰術訓練,以及車、騎、步各兵種的協同訓練 和各種陣法的訓練等。訓練的規模一般較小,訓練的組織也比較簡單。隨著 火器的出現,軍隊的武器裝備先以冷兵器為主,火器為輔,後來逐漸變成以 火器為主,冷兵器輔之。軍隊的作戰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每一次戰役戰 斗中,火力戰鬥階段成了決定勝負的重要階段和決定性階段,作戰隊形也由 密集趨向疏散,由大陣趨向小陣。表現在軍事訓練上,除增加了各種火器的 射擊訓練外,以冷兵器與火器有機結合為目的的戰術訓練,日益成為軍事訓 練的主要內容。兵種的增加,也增大了訓練組織的複雜性。特別是近代火器 出現后,隨著各種新式武器的出現,特別是各種火炮、坦克、飛機、艦艇、導彈、核武器、化學武器、激光武器出現和發展,使軍隊的作戰方式發生了 根本性的變革,諸軍、兵種的協同作戰成了作戰的主要形式。軍事訓練的內 容大大擴展,既有嚴格的技術基礎訓練和戰術基礎訓練,還有由低到高、由 少到多的協同戰術、戰役訓練,既有軍事技能和體能的訓練,也有軍事理論 和文化訓練等等。軍事訓練的規模空前增大,軍事訓練的方法與手段日趨現 代化,軍事訓練的保障與管理也不斷系統化、科學化。
現代條件下,武器裝備不斷向電子化、自動化、制導化、智能化方向發 展,使得軍事訓練的內容不斷擴展,重點不斷變化。比如,電子武器的出現,使電子干擾與反干擾的訓練突出了出來,制導武器的出現,又使小集群、小編隊、小兵力的戰術訓練,上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而且,這些新式武器的 出現,要求各級指揮員必須不斷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指揮員和司令機關的 組織指揮能力。
兵器發展史證明,武器裝備愈發展,軍事訓練的內容就愈豐富,武器裝 備的現代化程度愈高,軍事訓練的水平就愈高。但是,就世界範圍而言,各 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在這一時代發展較快,而在另一時 代則發展較慢。以我國為例,在冷兵器時優和火器初期時代,我國軍隊的武 裝器備發展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但在近代火器時代,則落後於西方國家。因此,處於一個兵器時代的各國軍隊的軍事訓練水平,也因各自武器裝備的 情況而參差不齊。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武器裝備對軍事訓練 的影響也是如此。當一種新的武器裝備還比較少的時候,對軍事訓練的影響 也不很明顯。只有當新的武器裝備大量裝備部隊時,軍事訓練才會發生大變 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十四世紀,人葯與火器傳到了西歐和中歐,現在,任何一個小學生都知道,這種純技術的進步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革 命。
————但這個革命前進得非常緩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第 689 頁)在我國,從公元 960 年—1861 年,為冷兵器與人器結合時期。在這長達 900 年的時間裡,冷兵器與火器的相對消長對軍事訓練所產生的影 響,就充分他說明了這一漸變的規律。除此之外,由於傳統的訓練觀念和其 它因素的制約,有時即使武器裝備更新了,而在訓練上也還不能馬上改變傳 統的做法。比如,中國軍隊自 1895 年開始編練新軍,全部採用近代槍炮裝備,仿效德國軍制。但軍隊的訓練內容,還大量保留著中國古代的方陣戰術訓練 和外國過去的橫隊、縱隊戰術訓練內容。在袁世凱 1899 年向清政府呈報的《訓 練操法詳晰圖說》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問題。直到 1910 年頒布的《宣
統二年步兵操典》,才將那些過時的訓練內容刪除。
現代條件下,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速度 大大加快,有的武器每隔 10—15 年就要更新一代。這就要求軍事訓練必須在 立足現有裝備的基礎上,針對武器裝備的發展趨勢,不斷改革和創新。需要 特彆強調的是,就一個國家的軍事訓練來說,既要著眼本國武器裝備的發展,也要跟蹤外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要密切注視敵對國家的最新武器裝備 的情況,重視研究和訓練用比較落後的武器裝備,戰勝擁有先進武器裝備之 敵的戰略戰術。因為戰爭是雙方的敵對行動,敵方武器裝備的變化情況,對 己方的戰略戰術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只有平時注意了解和掌握敵方武器裝備 的發展變化,並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才能在未來戰爭中戰勝敵人。比 如,我軍的武器裝備雖然在建國后的 40 多年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但與一 些發達國家軍隊相比,還處於比較落後的地位。在這種現實面前,我軍的訓 練就必須在立足自己現有裝備的同時著,眼於外軍特別是敵軍的武器裝備水 平,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才能在未來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軍事訓練在更大範圍內適應武器裝備發展的需要。
第四節 軍事訓練與戰略方針
不同的戰略方針,是不同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情況的綜合反映。一個國家的戰略方針,是用以指導戰爭全局以及和平時期國防建設的基本方針。軍事訓練是軍隊乃至整個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 戰略方針的制約和指導。換句話說,軍事訓練必須以戰略方針為基本依據,在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戰略方針,是指導戰爭全局的籌劃方略。它是對一定時期的作戰對象、主要戰略方向、各戰區的任務、作戰指導思想和作戰形式等的明確規定。它 是軍隊戰備與作戰的依據,也是軍隊訓練的依據。軍隊訓練的目的、內容和 計劃,都是為一定時期的戰略任務服務的。
戰略方針,是依據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科技、自然條件和社會 力量等諸因素制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的大國,又是一個科技、經濟落後的 國家。我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不去侵略任何國家,當 然也不允許任河外來侵略。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因此,我國的戰 略方針是積極防禦。對積極防禦,毛澤東同志曾說:“積極防禦就是攻勢防 御。”我軍的訓練就是依抿這個方針展開的。我軍在訓練中既重視局部地區 的堅守防禦、陣地防禦,以服從鞏固國防、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安全,又按照 攻勢防禦思想,把進攻當成主要的作戰類型,使軍隊既善於防禦,又善於進 攻。黨的十了屆三中全會確定我國既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求軍隊建設 得很精,以能應付各種複雜情況。抓緊軍事訓練,做到能攻能守,善於機動,快速反應,使部隊的訓練內容適應多種地形、氣候、複雜情況下的作戰,保 證一聲令下,迅速利用各種機動工具抵達出事地點送行任務。要把積極防禦 這一戰略方針的精神,貫穿於訓練的各個方面。兒如研究戰役、戰術理論,統一作戰思想,把訓練任務與作戰方向、作戰對象、作戰任務聯繫起來,把 訓練與未來戰場結合起來,縮小訓練與未來實戰的羞距,如果離開了戰略方 針作指導,軍事訓練就成了盲人瞎馬,無的放矢。
第五節 軍事訓練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從軍隊產生的那天起,軍事訓練就成了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佔據 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不斷發展著的戰爭,使軍事訓練也隨之不斷發展。人們 對軍事訓練重要性的認識的不斷加深,使本事訓練在軍隊建設中的地位愈加 突出。中外軍事訓練發展史已經充分說明,能否確立軍事訓練應有的地位,對軍事訓練自身的發展乃至整個軍隊建設關係極大。
軍事訓練在軍隊建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移轉的,而是由軍隊的本質屬性和基本任務所決定了的。軍隊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 集團,是為戰爭而存在的。保衛國家安全、抵禦外來侵略,是軍隊的根本任 務。只要階級不消亡,戰爭還存在,軍隊的這一根本職能就不會發生質的變 化。軍隊要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就心須把軍事訓練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 置上,通過嚴格、正規的訓練,不斷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在戰爭的角逐 中爭取主動,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因此,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決定於軍 隊的本質和任務。軍隊的本質和任務不變,軍事訓練在軍隊建設中的地位也 不會改變。
把軍事訓練擺到戰略位置上,是促進和平、制止戰爭的需要。辯讓唯物 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戰爭與和平是同一事物的兩方面。當和平力量超 過戰爭力量的時候,世界就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當戰爭力量超過和平力量的時候,就有可能爆發戰爭。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是靠強大的和平力量贏得 的。而和平力量本身,就包括軍隊所具有的戰爭能力。因此,在和平時期,只有把軍事訓練擺到戰略位置上,大力加強軍事訓練,才能為爭取和平創造 更多的有利條件。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那樣:“在沒有戰爭的條件下,要把 軍隊的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鄧小平文選》1975—1982 第 57 頁)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是客觀的,但要真正使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確立起 來,則有賴於人們正確的主觀認識。我軍從建軍的那天起,就把軍事訓練擺 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早在紅軍初創時期,就十分重視科用戰鬥間隙訓練部隊,而且還在井岡山力起了一個 150 人的教導隊,用以訓練紅軍的基層指揮員。隨著紅軍的不斷發展壯大,訓練問題被當作建革的一個重要問題提了出來: “鞏固紅軍使我軍成為鐵軍的工作,與政治工作同等重要而為現時紅軍所迫 切需要的,就是軍事技術的提高。”毛澤東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一文中,第一次把軍事訓練提高到了戰略的高度去認識,指出“兩軍敵對的一切問題 依靠戰爭去解決、中國的存亡繫於戰爭的勝負。因此,研究軍事的理論,研 究戰略和戰術,研究軍隊政治工作,不可或緩。”(《毛澤東選集》合訂本
第 519 頁)建國以後,軍事訓練仍被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上。十年動亂期間,軍事訓練的地位受到了林彪所謂“突 出政治”的衝擊而動搖,使我軍的訓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當鄧小平 197s 年主持軍委工作以後,就多次提出要把訓練放在戰略問題的重要位置上,指 出戰略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作戰,還包括訓練,深刻地闡明了軍事訓練在 軍隊建設中的地位。1980 年,鄧小平再次提出軍事訓練的戰略位置問題,並 強調把它作為一個制度加以解決。我軍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之後,對軍事訓練的要求更迫切了,標準更高了,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也從理論與 實踐上進一步確立起來了。
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隊,也無下把訓練作為軍隊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軍認為,軍事訓練是提高戰鬥水平的重要條件,軍事訓練對戰鬥力具有生死 攸關的意義,是勝利的奠基石,是新武器發揮最大威力的先決條件。英阿馬 島戰爭結束不久,英國國防部長就說,馬島戰爭的勝利,“完全證明了我們 賦予各級訓練以優先地位是正確的。”海灣戰爭結束后,美國五角大樓的官 員說,“戰爭勝負並不取決於新式武器,而是取決於訓練有素能創造性地使用現代化軍事技術,指揮得當,協調一致的部隊”。
需要指出的是,與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軍隊相比,現代化程度較低的軍隊,更應把軍事訓練擺到戰略位置上。因為,現代化程度較低的軍隊,由於受國 家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內更新裝備,趕上發達國家軍隊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部隊戰鬥力的主要途徑,就是大力加強軍事訓練,探討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法,客觀上需要把軍事訓練作為軍隊建設 的重要任務。
軍事訓練戰略位置的確立,需要有完善的領導誅製作保證。沒有完善的 領導體制,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即便在理論上確立了,在實踐上也不可能立 得住,並且極易因其他因素的干擾而降低。當代各國軍隊為了確保軍事訓練 的地位,都十分重視加強對軍事訓練的領導。如美國的陸海空三軍,均設有 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和部隊作戰司令部,分別負責單個人員的訓練和部隊整體 訓練。我軍從上到下,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訓練領導體制,由各級訓練部門負 責各個層次的軍事訓練工作,這是保證我軍把軍事訓練落實到戰略位置的重要組織條件。要使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真正落實,除了上述條件外,還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證。否則,把訓練擺在戰略位置就是一句空話。各國的經濟水平 不一,軍費總額相差懸殊。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軍隊,都必 須捨得把錢用在軍事訓練上,盡最大可能保障正常訓練的所需費用,才能確實保持軍事訓練的戰略地位。
正確處理軍事訓練同軍隊其他各項工作的關係,也是保證軍事訓練戰略地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就我 軍目前的情況來說,既有以軍事訓練為主的教育訓練,還有施工、營建、生 產、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等其他各項任務。在這諸多任務中,最經常最大量的 是軍、政、文、民一體的教育訓練,而教育訓練的中心又是軍事訓練。軍事 訓練是軍隊建設的主要內容,而其他各項則屬於一定範圍和有限時間內的任 務。如果能正確地處理仔軍事訓練與其他各項任務之間的關係,自覺地突出 軍事訓練這個中心,那麼它的戰略地位也自然會得到保證。相反,如果處理 不好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各部門相互制約,不能在時間、人員、經費等方面 保證軍事訓練的正常需要,那麼軍事訓練的“中心”地位就必然會發生動搖。正確處理它們相互之間的夫系,關鍵是個認識問題,認識問題搞清了,關係 就可以理順,就能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統籌計劃一合理安排,為軍事訓練 戰略地位的落實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五章 軍事訓練的基本規律
軍事訓練作為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活動,在長期的運作過程中,形成 了能夠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在整個軍隊建設中始終佔據著重要位置。深入探討軍事訓練運作中的基本規律,對於促進軍事訓練的健康發展,提高軍事 訓練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節 軍事訓練把練技術練戰術練作風相統一的規律
軍事訓練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而戰鬥力最基本 的要素是人和武器,軍事訓練就是著眼於人和武器的結合,發揮出人和武器 的錄大威力。軍事訓練要發揮武器的最大威力就必須練技術,要發揮人的最 大能動性就需要練戰術,同時發揮人的精神能動性就需要練作風,軍事訓練 無形中把練技術、練戰術和練作風統一起來。我軍在長期的武裝革命鬥爭實 踐中也汪明了這一點。打仗不僅要有熟練的戰術技術和高超的指揮藝術,而 且還必須有不怕艱難困苦、不伯流血犧牲,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思想、作 風和能在各種艱苦條件下作戰的體魄,沒有好的思想作風和體魄,武器裝備 再好,也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戰術技術再精也無濟幹事。我軍在抗美援朝 戰爭中,就是靠戰術、技術和作風統一起來的軍事訓練,大大提高了部隊的 戰鬥力,使在技術和戰術上都很強的美軍節節敗退。
軍事訓練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其中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和隊列、體育
訓練體現了軍事訓練的重點。隊列訓練使部隊官兵養成整齊一致、雷厲風行 和令行禁止的優良作風;技術訓練提高部隊官兵的技術,發揮武器的最大威 力;戰術訓練把軍事訓練推向更高的層次。把練技術、練戰術和練作風統一 起來,走向軍事訓練的高級階段,反映了軍事訓練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軍事訓練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規律
軍事訓練是部隊和平時期的中心任務,是佔用時間最多、花費精力最大 的工作。軍事訓練從來不是單純孤立的軍事活動,在傳授軍事知識中包含著 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在組織訓練實施過程中有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技木戰術訓練中歷來強調與練思想作風相結合,要求做到思想紅、作風硬、技術精、戰術活、身體健,成為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戰鬥集體。在軍事訓 練中,針對現代戰爭的殘酷性不斷增大的現實,訓練強度、難度不斷增大,不可避免地帶來士兵的某些畏難情緒,同時由於訓練環境的影響,士兵中會 出現這樣那樣的思想問題,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同軍事訓練一道去做。思 想政治工作是直接做人的工作,做部隊作風、紀律養成的工作,是用馬克思 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回答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工作相 結合,不僅可以保證軍事訓練任務的完成,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而且會結 出豐碩的精神成果,培養部隊官兵英勇頑強的精神,磨鍊堅韌不拔的意志,養成良好的作風扣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全面提高部隊建設的水平。
第三節 軍事訓練與物質條件相統一的規律
當前,我軍武器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部隊軍事訓練的內 容必須立足於現有的武器裝備,而不能脫離這個基本的物質條件。整個軍隊 軍事訓練的歷史表明,軍事訓練總是與武器裝備的發展相聯繫的,在不同的 武器裝備發展階段,軍事訓練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武器裝備的發展至今 已經歷了冷兵器、熱兵器時代,並進入熱核兵器時代和高技術兵器時代,在 不同的武器發展階段,軍隊的作戰方式各不相同。隨之而夾的是軍隊軍事訓 練的內容和要求的轉變。在冷兵器時代,軍隊的基本作戰方式採用密集的方 隊進行白刃格鬥,軍隊的訓練主要是學會刀;矛、箭、戟等冷兵器的使用和 車騎戰術。隨著火槍、火炮的出現和發展,密集的方陣由散兵群代替,軍事 訓練主要是學會火槍、火炮的使用及與之相適應的戰術、現代坦克、飛機、艦艇、導彈、核武器及化學和激光武器的出現,軍事訓練主要是掌握適應這 些武器裝備的技術、戰術。這就反映了軍事訓練與物質條件相統一的規律。軍事訓練與物質條件相統一,還可以從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歷史上得到 證實。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國內革命 戰爭時期是小米加步槍。這時的部隊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射擊、刺子、投 彈,並以提高技術水平為主,提高戰術水平為輔,部隊主要學會近代和單一 兵種作戰本領。第二階段,抗美援朝時期,是小米加步槍加少量飛機、大炮。這一階段的軍事訓練內容,除練射擊、刺殺和投彈等項技術初與之相適應的 打步兵戰術外,諸兵種協同作戰已成為重要的訓練內容。第三階段,常規武 器加特種武器。軍事訓練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掌握最新裝備和由此引起的 新戰術,不僅要學會常規條件下的作戰本領,而且要學會在高抹木條件下作
戰的本領。
軍事訓練與物質條件相統一的規律,要求我們立足現有裝備練戰術、練 技術,在軍隊經費尚不充足的條件下,大力提倡勤儉練兵,不等不靠,立足 現實,著眼未來,練就過硬本領,以使我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