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潭鎮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轄鎮

浸潭鎮位於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西北部,東與英德市九龍鎮為鄰,南通往城區,西與廣寧縣交界,北連石潭鎮,是全省首批規劃的中心鎮之一。浸潭鎮總面積464平方千米(2017年),截至2010年,下轄30個村、2個社區,有592個村民小組。全鎮有70多個姓氏,其中陳、馮、黃三姓人數較多。大部分居民以近似廣州話的清遠白話作日常交際語言,也有相當數量的居民講客家話。

截至2020年11月1日,浸潭鎮常住人口為63393人。

浸潭鎮距離清新城區56公里、廣州市120公里,省道114線、G107國道、清連高速公路貫穿全鎮。氣候屬較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雨量較少。年平均氣溫21.6℃,年降雨量1774.7毫米。201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02億元,比2013年增長9.25%。

歷史沿革


因駐地傍有一深潭,其中有一石似狗狀,稱浸狗潭。因感不雅,俗稱浸潭,明嘉靖年間始有人經商,民國發展成圩,鎮因圩名。 
明屬水池鄉,清初屬濱屬池水鄉,清光緒十四年建濱屬浸潭安良分局,民國設濱江區浸潭鄉,1950年屬第七區,1951年建第十七區,1955年改十七區為浸潭區,1957年9月撤區設鄉。1958年8月開始公社運動,同年10月,由浸潭、石潭合併成立上遊人民公社,1959年6月成立浸潭人民公社。1983年冬公社改區,1986年撤區建鎮。2004年5月14日,縣撤銷桃源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浸潭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浸潭鎮政府駐地浸潭鎮府前路,轄白花朗村、六甲洞村、五一村、大灣崗村、新寨村、浸潭社區、蘆苞村、黃岐塘村、根竹坑村、大陂頭村、五馬村、獨石村、新圍村、大樹墩村、雞見坑村、田心村、高華塘村、高車村、留良洞村、黃田村、水庫林場、拱水村、滄邊村、建輝村、崀口村、丁坑村、桃中村、塘坑村、蕉坑村、漁汕村、三村村、桃源社區共30個村和2個社區,有592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浸潭鎮
浸潭鎮
2010年末全鎮總人口10231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0人,圩鎮常住人口約4.5萬人。 2010年人口出生率為13.14‰,自然增長率為6.8‰,計劃生育率為94.33%。 全鎮居民絕大部分為漢族,佔99%以上,僅有極少數是壯族、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
全鎮居民絕大部分為漢族,佔99%以上,僅有極少數是壯族、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耕地面積37463畝,其中水田28400畝。25度坡可開發山地7.8萬畝,宜林山地36萬畝,有林面積38萬畝,森林覆蓋率54.5%。 
2021年6月23日,清新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浸潭鎮常住人口為63393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浸潭鎮位於清新區西北部。東與英德九龍鎮毗鄰,南與禾雲鎮相鄰,西連廣寧縣,北接石潭鎮,東西相距約35.9公里,南北相隔約24.6公里。總面積464.9平方公里。距城區太和鎮56公里。 

地形地貌

浸潭鎮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東、北部為石灰岩,西、南部為低山丘陵,中部河谷平原是一個眾水匯聚的集水盆地。 

氣候

氣候屬較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雨量較少。年平均氣溫21.6℃,最高溫38.7℃,最低溫5℃。日照時數1680小時。年降雨量1774.7毫米。 

水文

濱江河浸潭段
濱江河浸潭段
濱江河浸潭段幹流及支流是浸潭鎮的主要河流,流經高華塘村、留良洞村、新寨村、大灣崗村、蘆苞村五個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浸潭鎮有耕地面積37463畝。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浸潭鎮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希土、高嶺土鉛鋅礦、大理石、石英硅、火山灰、瓷泥、鐵礦、礦泉等二十多個品種。 

水力資源

截至2010年,浸潭鎮水力資源有蘊藏量3萬千瓦,已開發龍鬚帶電站、高車二級電站、大灘電站、大羅山電站等43000千瓦,尚有7000千瓦待開發。 

經濟


綜述

2010年,全鎮實現工農總產值23.18億元,比2009年增長91.3%,其中工業產值19.68億元,比2009年增長121.1%,農業產值3.5億元,比2009年增長9.5%,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2億元,比2009年增長24.5%。地方財政收入5266萬元。 
2011年1-5月份,全鎮實現工業產值6.9億元,比2010增長13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0萬元,比2010增長58.4%。2011年1-4月份,實現鎮級財政收入1566.4萬元。 
201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91億元,比2011年增長8.1%,其中工業產值4480.6萬元,比2011年增長6.7%,農業產值4.46億元,比2011年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6805元,比2011年增長12.2%。 
201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2億元,比2012年增長1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500萬元,比2012年增長44.6%,農業產值4.55億元,比2012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7693元,比2012年增長10%;鎮級工商稅收達2600多萬元。 
201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02億元,比2013年增長9.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138萬元,比2013年增長18.9%,農業產值48883.3萬元,比2013年增長8%;鎮級稅收收入達30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83元,比2013年增長11.6%。 

第一產業

浸潭鎮農作物
浸潭鎮農作物
2010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5.02萬畝,糧食產量1.58萬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7萬畝,全部為優質稻占,產量1.3萬噸。種植油料作物1.83萬畝,產量0.29萬噸。種植蔬菜面積2.17萬畝,產量3.83萬。水果年末實有種植面積0.93萬畝,總產量0.48萬噸。養殖業方面,年出欄肉豬5.64萬頭,出售和自宰牛1062頭,出售和自宰肉用狗6227隻,出欄三鳥110萬隻。全鎮共有養殖大戶120多戶。 
2011年,全鎮有縣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家,建立蔬菜基地8個,面積8900多畝,商品蔬菜年產量約2萬噸;水果基地25個,面積逾萬畝,年產量約3萬噸;養豬、養雞等養殖大戶120多戶,年末出欄肉豬17萬多頭,出欄三鳥150多萬羽。註冊山地羊養殖品牌1個,帶動200多戶農戶養殖,年養羊量達2600多頭。林業方面,造林近3萬畝,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山林面積42.3萬畝。 
2013年,浸潭鎮糧食播種面積8.03萬畝(含複種),其中水稻種植5.72萬畝,優質稻占水稻面積的95%以上,玉米種植1.15萬畝,薯類種植1.16萬畝;全鎮各類經濟作物面積種植2萬畝,其中小白菜種植約0.5萬畝(含複種),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9萬畝,其中砂糖桔1.8萬畝,新增油茶種植1665畝;養殖業方面,全鎮生豬飼養13.25萬頭,其中飼養溫氏豬7.8萬頭,三鳥飼養306.67萬隻,其中飼養天農雞253.67萬隻。 

第二產業

2010年,浸潭鎮有規模以上企業6家,逐漸形成了以小水電站、水泥建材、五金加工、木製品、礦泉水、藥材種植等行業。其中有廣英水泥廠生產的“廣英牌”水泥產品榮獲省名牌產品稱號,廣健鞋廠是廣碩鞋廠的子公司,於2009年投產,生產增加至13條,年產值約為8000萬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513元,比2009年增長10%。 
2014年,浸潭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14138萬元,比2013年增長18.9%,工業產值14138萬元,比2013年增長18.9%。 

第三產業

2010年,浸潭鎮圩鎮商鋪突破1000家,商貿服務業產值逾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13元,比2010年末的3699元增加1814元。2013年1-10月,浸潭鎮工商稅收5196萬元,(鎮級收入為2026.6萬元),比2012年增長15%。其中:地稅1279萬元(鎮級收入1085萬元),國稅3917萬元(鎮級收入941.6萬元)。 2014年,浸潭鎮鎮級稅收收入達30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583元,比2013年增長11.6%。 

社會


社會保障

浸潭鎮
浸潭鎮
浸潭鎮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圩鎮建成面積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多人,截止至2010年底已經開發了大東崗、大灣崗、黃沙壩、木材站、車站等商住區,建起了“金三角”商住樓、林業站商住樓、工商市場商住樓、水電所商住樓、供電所商住樓、衛生院綜合大樓、信用社大樓、政府辦公大樓、第一教師新村、第二教師新村、文化大樓、農業銀行大樓等,圩鎮規模急劇擴大,各類大小商店近1000家,設有工商、稅務、文化、廣播電視、郵政、電信、銀行、信用社、醫院、中小學校等。2002年浸潭鎮被省規劃為全省270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鎮之一。 
2006~2010年,浸潭鎮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4宗,工程涉及14個村,截至2011年,用上自來水的行政村有25條,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近8萬人。累計修築田間機耕路18公里,修建三面光水圳50.3公里,解決8000多畝農田灌溉問題,完善道路林網和豐產林3.5萬畝,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面積5000畝,開發補充耕地7395畝。建設鄉村公路硬底化里程59公里,修建水利工程80多宗,修復水毀工程20多處,完成2座水庫除險加固。
2006~2010年,浸潭鎮建成了浸潭水果一條街,大大改善了圩鎮水果攤檔亂擺亂賣的現象。投入150多萬元,完成了黃沙壩沿江二路及黃沙壩一帶13條街道約1.8公里的硬底化建設,完成了永康路至衛生院路段硬底化改造和圩鎮東出口擴寬工程。投入近200萬元完成了河東河堤防護牆和河東沿江路的硬底化建設,投入20多萬元在河東沿江路建設了一個文化長廊。投入近200萬元實施了圩鎮亮化工程,在圩鎮及周邊安裝路燈200多盞。清拆了圩鎮濱江河兩岸違章搭建的建築物,重新規劃了班車停放點和三摩停放點,規定商鋪入室擺賣經營。2011年,爭取上級500萬資金支持啟動了城鎮特色化建設,完成了人民路近500米的維修建設。2011年投入近40萬元,對桃源圩下水道進行了改造。 
2012年,浸潭鎮實施東灌渠水圳工程,該工程總長8公里,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大樹墩、新圍、高華塘、獨石、留良洞等5個村共1.2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立項建設鄉村道路硬底化9條,里程達28公里。 
2012年,浸潭鎮聘請城監工作人員16名,環衛清潔工34名,全鎮城監環衛隊伍達50人,配置城監執法巡邏摩托車4輛,投入200多萬元用於鎮村清潔衛生工作,維修了垃圾場道路及垃圾池,建設了2個垃圾中轉站,所有村都新建了垃圾池,在全鎮的主幹道路方便群眾的地方都配備了垃圾桶,完成改廁225間,並為96條自然村配置垃圾桶320多個。為環衛配置了2台垃圾壓縮車,25台手推車、1台勾機等一批環衛設備。2012年以來,浸潭鎮綠化造林9200畝。 
2014年,全鎮投入9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共新建垃圾屋65間、垃圾池105個、94條自然村新配備188個垃圾桶,全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73%以上,其中圩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投入60萬多元用於車輛運行維修,購置保潔車輛、勞保用品及下撥鎮村清潔衛生工作獎勵經費等。 

醫療衛生

2012年,浸潭鎮投入640多萬元用於浸潭衛生院住院綜合大樓建設,大樓設計五層,建築面積達3500多平方米。全鎮32個村(社區),建有村級衛生站34個。截至2012年11月,全鎮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90003人,60周歲以上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為9884人,2012年發放養老金54.2萬元。截止2012年12月12日,全鎮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3109人。 2013年,浸潭鎮共規劃建設村級衛生站12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5所,其餘7所預計在2014年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教育

浸潭中學
浸潭中學
2010年,浸潭鎮新增市級規範化學校2所,全鎮現規範化學校有12所。中考上重點中學以上分數線的有320人,占考生總數的36.7%,比2009年增加32人。“普高”招生完成了2202人,完成計劃任務的110%,三所中學均超額完成任務。 
截至2011年,全鎮有中學3所,完全小學9所,分教點5個,12所中小學全部為規範化學校。 2014年,全鎮12所中小學均設有網路多媒體教室。 

文化設施

浸潭鎮文化設施有浸潭鎮綜合文化中心站和全民健身廣場等,其中;浸潭鎮綜合文化中心站佔地面積5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四層)共2200平方米,設有展示廳、電影院等七大功能室。全民健身廣場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擬建設兩個燈光籃球場,四個室外羽毛球場等文化體育設施。 

交通

浸潭鎮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有省道114線、G107國道、清連高速平行貫穿全鎮。 

旅遊


普濟橋:有建於清朝光緒年間150多年歷史的被稱為“廣東第一橋”的普濟橋,坐落在圩鎮南部,橫跨濱江兩岸;有四面環山,庫容達500萬立方米的“大羅山”水庫,以及大灘電站建成后圩鎮到電站河段形成的“天壇”水庫。 
普濟橋
普濟橋
桃花湖:原屬浸潭龍鬚帶水電樞紐工程,集灌溉、防洪、航運、發電於一體的綜合利用工程,由於旅遊開發需要,於1995年命名為桃花湖,湖面環湖一周約20公里,有桃花島16座,后開發成桃源生態旅遊區,是廣東地區山水、桃花、岩洞、漂流等旅遊景觀最為集中的自然生態景區,景區內有廣東最大的桃花主題桃花世界及以岩洞裡面棲息無數燕子而得名的燕子岩等著名景點。 
桃花湖
桃花湖
燕子岩:燕子岩為石灰岩洞穴。由獅子洞、桃源洞燕子岩和燕子洞組成。三洞口成鼎足之勢,洞內燕子成群結隊,晨出夕歸,故名燕子岩。內中又有很多小洞相套,四通八達,上下延伸。像禮堂那樣的高大洞穴就有二十個,石景變化多端,有似人、似獸、如冰川、像水晶宮等。 
燕子岩
燕子岩
金龍洞:位於浸潭鎮六甲洞何屋村北,緊靠清連高速,屬伏流式的石灰岩溶洞,洞內地下河總長3千米,洞身逶迤曲折,因其形似騰龍,洞內有橙黃或桔紅色的沉積物集中分佈,呈現金鱗片片,金光閃閃,故名“金龍洞。”已開發遊程約1500米,其中600米是泛舟地下湖上,有“金盤散珠”、“大金瓜”、“大金羅帳”、“金綿羊”、“金龍蝦”和“金鯉躍水”;“日洞”與“月洞”;“金沙源”,“龍門峽”,“湖光泛影”;“六甲金神”和“送子觀音”等景點。 
金龍洞地下河
金龍洞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