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心肌、腦組織和平滑肌中。CK存在種同工酶,CK-BB(CK1)、CK-MB(CK2)、CK-MM(CK3)。CK-BB主要存在於腦組織中,CK-MM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組織中,CK-MB主要存在於心肌。血清CK活性變化和持續時間與心肌組織壞死程度成正比,是診斷心肌疾病的重要指標。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心肌、腦組織和平滑肌中。CK存在種同工酶,CK-BB(CK1)、CK-MB(CK2)、CK-MM(CK3)。CK-BB主要存在於腦組織中,CK-MM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組織中,CK-MB主要存在於心肌。血清CK活性變化和持續時間與心肌組織壞死程度成正比,是診斷心肌疾病的重要指標。

簡介


● 檢驗別名:肌酸磷酸激酶
● 英文名稱:creatine kinase
● 英文簡稱:CK
● 標本類型:血清或血漿
● 所屬項目:血液生化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心臟外科手術等
● 降低:惡病質及神經性萎縮、長期卧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激素治療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懷疑有心肌疾病的患者。
● 懷疑有骨骼肌病變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檢查前,白天清淡飲食,忌煙酒。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值


● 速率法:男性50~310U/L,女性40~200U/L
● (數據來源: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臨床意義


升高

● 心肌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心臟外科手術等。
● 骨骼肌疾病,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嚴重肌肉損傷、橫紋肌溶解症等。
● 溶栓治療,AMI 溶栓治療后出現再灌注可導致CK活性增高,有助於判斷溶栓后的再灌注情況。
● 其他,手術、腦血管意外、休克、破傷風肌內注射、肺栓塞等。

降低

● 見於惡病質及神經性萎縮、長期卧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激素治療等。
CK水平受性別、年齡、種族、生理狀態的影響。男性高於女性,新生兒高於成人、黑人高於白人,運動持續時間越長強度越大,CK增高越明顯。劇烈運動后,血清CK活性升高,故標本採集前保持安靜,避免劇烈運動。心肌梗死發生后3~8小時,血清CK開始上升,10小時達到高峰,3~4天恢復正常,也可用於監測心肌梗死範圍大小或再梗死。心肌梗死發生后2~8小時內,CK-MB 開始上升,9~30小時達到高峰,3天恢復正常,對心肌梗死早期診斷很有價值。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3]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4]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