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發

合作研發

: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企業是國家創新活動的主體,合作研發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組織模式,企業合作研發理論與方法是研發管理科學性的依據。

合作研發的定義


合作研發是指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業基金會和政府等組織機構,為了克服研發中的高額投入和不確定性、規避風險、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應對緊急事件的威脅,節約交易成本而組成的夥伴關係,它以合作創新為目的,以組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優勢資源互補為前提,通過契約或者隱形契約的約束聯合行動而自願形成的研發組織體。該組織體在形成之後,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和合作期限,共同遵守契約規定的合作行為規則、成果分配規則、風險承擔規則。

合作研發產生的社會背景


合作研發是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社會進步、交流更多的情況下產生的研發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研究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知識與技術的難度與深度都日益加劇,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不斷的複雜化,而跨部門的特徵也日益明顯,各個技術學科和領域之間的相互補充日益重要。在這一背景中,一般的企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中的企業,很難依靠自身的資源(包括資金、具有專門技能的員工、暗默性的知識和生產能力)來實現所有的創新目標。實施合作研發可以使合作各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完成技術創新和推向新市場,共同分享利益。

合作研發的形式


合作研發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以資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也可以以資金入股形式合作,還可以技術供方、技術中介和技術需方進行合作等等。

合作研發的動機


1.合作研發有助於獲取互補資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是稀缺的,其在不同企業間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通過合作,共同開發技術項目可以發揮各自的資源能力優勢。資源依賴的觀點認為組織必須與周圍的環境進行交換以獲取資源。Mitchell和Singh認為與別的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以獲取所需資源是比普通的市場交易更為有效而且更具操作性的方式。合作研發的優勢不僅僅在於能夠將更多符合需要的研發資源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這些互補性的資源之間還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創造出別的資源,而後者既具有稀缺性又具有難以模仿性,能夠幫助聯盟的成員在市場上更好的獲得並保持競爭優勢。因而,許多企業開始尋求獲取外部技術(即技術資源外向)。
甚至可以這麼認為,技術資源外向過去被認為是企業無奈的選擇,而今天,技術資源外向卻可能是智慧型企業運作的關鍵。但單純的技術資源外向(如技術引進、技術購買)卻很危險,它將可能使企業完全依賴於外部技術源而喪失自主研究開發的能力。研究開發合作與單純的技術資源外向不同,它的技術資源外向不僅僅是從外面得到資源,而且還將企業自有的部分技術資源外向。單純的技術資源外向還具有間斷的(經常是一次性的)、靜態的特徵,不利於技術訣竅的獲得和技術體系的形成,而研究開發合作則可以實現連續的、動態的技術進步,通過與外部技術源的合作,迅速學習到技術訣竅,形成自有的技術體系。
研究開發合作還與市場進入和尋找機遇有關,即由於合作夥伴可以更加有效地共享信息、知識和經驗,因此使共同的監測環境變化和市場機遇的能力得到提高。
2.合作研發有助於克服與技術創新相聯繫的市場無效率行為
(1)企業之間的能力互補可以幫助企業搶先進入市場。一方面,企業之間的知識的互補性和相互的交流可以減小企業研發的不確定性,提高研發的效率,因此,研發的平均速度較高;另一方面,適當選擇合作夥伴,例如技術較強但推廣能力較弱的企業與推廣能力較強的企業合作研發,能夠有效地縮短從研發到市場整個過程所佔用的時間;
(2)合作研發可以減少市場交易
就合作而言,以交易費用理論為基礎的經濟學解釋是:合作關係是一種介於市場交易和層級組織之間的組織形式。市場交易儘管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優化配置能力,但是在面臨信息不對稱和不確定的情況下,交易成本比較高,而合作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交易的這一缺點。層級組織儘管具有良好的分配效率,可以大大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信息成本和“道德風險”,但是由於層級組織所固有的“慣性”,缺乏應付高速變化所需的柔性;此外,在需要多領域參與的系統性問題上,一個層級組織又面臨著資源不足的無奈或者由於範圍或規模過大而引起高管理成本的危險。因此企業、研究機構、大學建立互利互惠、共同降低風險和成本的合作關係是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的有效戰略選擇。
(3)合作企業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從而提高研究開發的效率
合作中相互學習能夠提高企業自身開發新產品的速度。由於企業的技術人員以及企業過去累積的技術知識存量(如技術訣竅)都缺乏市場流動性,而且由於暗默性知識的存在以及難以定價,企業很難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來獲得知識。根據學習理論的觀點,組織間的合作關係是企業間進行知識轉移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其他企業在從事某項技術研發活動時,通過合作可以方便的“使用”這些技術人員和存量知識,而不合作則無法獲得。企業之間進行合作研發的意義不僅在於完成共同的項目,還能從合作過程的知識交換中增強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研發打下基礎。
(4)合作行為可以使研究開發的外部效應內部化,克服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
激勵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企業之間的協調可以消除研究開發的重複投資,承擔單個企業無法獨立承擔的重大研究項目。格羅斯曼和夏皮羅(Grossman and Shapiro)認為,技術的研究開發合作會加速創新的進程,原因有二。其一,當專利保護不完全有效,且創新造成溢出時,單獨開展研究開發的企業不會使其創新對手的正外部性內在化。這樣,從產業觀點看,會出現研究開發上的投資不足。研究開發合作至少會矯正成員之間的外部性,並因而增加成員的研究開發支出。其二,有這種情況,從事研究開發的固定成本太高,以至某些企業不可能自己單獨使用研究開發的手段。而研究開發的合作則可以給這些企業一種利用規模遞增收益和承擔研究開發的手段。
3.合作研發可以降低和分擔研發中的風險和成本
合作研發可以分散技術創新風險。由於市場及技術的不確定性,新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競爭的加劇,使得企業自主研究開發的不確定性增加和成本加大,給企業的創新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即使是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也不願冒這種投資可能無法收回的風險。而且,獨自開發所需的設備利用率也會在技術的快速發展中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結成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就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特別是在技術競爭已經或正在轉向競爭前技術的角逐下,企業一般只能也只考慮在核心技術上保持領先,企業之間技術上的競爭與合作的相互滲透以及“在合作基礎上的競爭”已成為部分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4.合作研發能保證創新中組織的靈活性
管理研究認為目前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具有複雜快變的特點,我們認為目前的技術領域,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中的技術創新同樣具有該特點,從而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挑戰。Powell等人的研究認為,新的知識往往出現在一個流動並且不斷進化的群體中,因此孕育創新的組織結構必然具有靈活性,能夠適應外界環境變化與發展的需要。
對於技術的市場交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技術知識所具有的無形資產的特點使得交易雙方對技術本身的價值和交易夥伴的技術能力很難做出準確的評價,技術交易過程中會存在逆向選擇問題。
(2)技術研發和交易過程中存在的溢出效應會導致機會主義行為。因此,技術的市場交易所形成的契約往往是不完全的,會產生很高的交易成本,市場交易中信息的流動會受到交易雙方的阻礙。與市場交易相比,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形成層級組織將交易內化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知識可以在組織內進行更為充分的流動,但是由於涉及的成本較高、過程複雜,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知識更新與進化的速度卻難以適應外界變化的速度。
由此可見,市場交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知識的流動,層級組織又過於僵硬、從長期來看不能滿足進化的要求。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發促進了相互之間的信息與知識的交流,而且能夠根據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能夠彌補上述兩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對於企業在競爭中獲勝具有重要的作用。
5.合作研發還可以培養彼此的協作精神,共同獲利
最後,合作技術創新還可以培養彼此的協作精神,共同獲利。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再是傳統商戰所遵循的“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經營理念,而是本著“協作競爭,共同發展”的精神,努力實現雙贏。
據美國EIU於1993年對50多家世界級大企業調查后的報告,大多數企業確認,它們在20世紀90年代所需的技術接近或超過一半將是來源於企業外部或與外部進行研究開發合作而獲得的,一些世界級大公司如GM、GE、IBM、Microsoft、Philips等已經這樣作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據對國內近幾年來327項合作的調研表明,研究開發合作可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9%,項目成功率提高69%,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20%。

合作研發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中國企業與企業(或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之間的研究開發合作為數不多,與世界範圍內的研究開發合作熱潮很不像稱。中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以更大的力度匯入這股熱潮中。否則,當國外競爭對手都手挽手聯合起來的時候,中國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將日益困難。如果等到迫於競爭對手的壓力不得不合作的時候將為時晚矣,因為這種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就可以見效的。

參考資料


http://wiki.mbalib.com/wiki/%E5%90%88%E4%BD%9C%E7%A0%94%E5%8F%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