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德水

中國著名攝影家

於德水先生是1953年出生於河南省的攝影家,自1978年以來,從事攝影三十餘年,獲得過許多攝影獎項,主要作品《黃河流年》攝影作品集。

人物經歷


於德水[攝影家]
於德水[攝影家]
1953年生於河南省周口市
1978年從事攝影
1982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河南分會
1983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攝影專業
1985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1985年河南畫報社任攝影記者
1989年任河南省青年攝影學會會長
1998年至2002年主編《河南畫報》
2001年任河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
2002年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

個人作品


時間作品地點
1983年“黑白攝影聯展”北京
1995年“攝影·中原”聯展鄭州
1996年“感受西部”展覽鄭州
1998年“正月紀事”聯展鄭州
2003年“千禧之愛”兩岸攝影家聯展1994年出版“中原土”攝影作品集
2003年“黃河流年”攝影作品集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黃河流年》後記
人類智能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攝影,人為自己造了一面“鏡子”。還有記憶。自此,這個世界的歷史就不再只是無形的了,文化亦顯得豐富而有趣味。
曾經是很長的時間裡,攝影於我,是一個過於嚴肅、巨大的方式,是一個對現實世界介入的思考和言說,是一個對自己生活著的這個空間的知理與情緒的承載。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出生,在七、八十年代抱起相機的中國大陸攝影族群,註定了是承前啟後的一代,註定了是在觀念的夾縫中圖謀發展的一代,註定了是在產生大師的空白地帶執著地存在著的一群人。
從1978年一台卷著機皮的雙鏡頭“海鷗”4a,我開始有了感光不足的顯影。“先天不足”是歷史的限定。
嘗試著從鏡頭裡那些生活著的人的各種形態中去讀解世界、讀解生活、讀解腳下這片厚厚的土地,從主觀、藝術化地給對象的修飾,逐步進入到體察、感受,進而去思考,諸多朦朧的意念在影象的表現中漸漸顯化為生活、土地與文化的關係,還有人。從豫東黃河曾經泛濫過的那片土地向西延伸的路,一直在這條古老大河的岸邊。
在生命早已越過不惑之後,能讓腳下的土地透徹攝影,透徹自己,只能連同所有的一切託付給這條亘古流淌著的大河和它兩岸的土地。
曾是:“生命的根與這片土地聯結得太深太深,它已是我們這個族群生存的圖騰。”(95’攝影·中原/告白)至今也未曾丟掉,只是少了浪漫或沉重。平淡的平實。二十多載的攝影路,只找到了一個方向。
生活流淌著浮光片影的圖像,在我眼前滲現出這樣四個大大的字?民間萬歲。
今天的人類已處在一個由著自己的智力啟動起來的狂飆風洞之中了,發展在幾何級地變速。跨越一個世紀和又一個千年紀元,歷史的節奏被置入了物理加速器,文化的演化像風中翻卷的書頁,早不再像我們的祖先那樣,用久長和廣靜的概念,睿智地融理天地和自然萬物了。
不知道快門閃動的同步有沒有差誤,錯動和虛化的影像並不都是因為機械的誤錯。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繼續下去的拍攝

獲得榮譽


時間名稱獎項
1994年中國新聞攝影獎(非突發新聞類)金獎
1995年中國新聞攝影獎(非突發新聞類)金獎
1996年中國攝影金像獎提名獎
2001年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