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灑鎮

海南省文昌市轄鎮

昌灑鎮,隸屬於海南省文昌市,位於文昌市東部沿海,東臨南海,西接寶芳鄉、公坡鎮,南連文教鎮、龍樓鎮,北靠馬龍鄉,行政區域總面積1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昌灑鎮總人口1.8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昌灑鄉。1951年,為文昌縣第六區(即昌灑區)。1957年,為昌灑鄉。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截至2020年6月,昌灑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

2019年,昌灑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3億元。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昌灑鄉。
1931年,屬第四區有酒鄉。
1951年,屬第八區。
1953年,屬第六區。
1957年,屬昌灑鄉,由鳳元、寶堆、更新、聯成、寶藏5鄉合併組成。
昌灑鎮
昌灑鎮
1958年10月,改為昌灑管理區。
1958年12月,改為昌灑分社。
1959年,由聯成、更新、紅區、長征、寶堆、寶興、昌華、樂群8個高級社組成昌酒公社。
1983年,改為昌酒區公所。
1987年,改為昌灑鎮。
1995年,管理區改為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灑鎮位於文昌市東部沿海,東臨南海,西接寶芳鄉、公坡鎮,南連文教鎮、龍樓鎮,北靠馬龍鄉。行政區域總面積197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1.7千米。
地形地貌
昌灑鎮地勢平坦,海拔10米,東部近海,有一條低丘陵帶縱貫,海拔20米,如一屏障;中部局部地區有丘陵,海拔30米。
氣候
昌灑鎮地處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全年無霜凍,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間。
昌灑鎮雨量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干、濕季明顯,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至10月份間的汛期,雨量佔全年的80%。
土壤
昌灑鎮土壤大致有河流沖積土、紅色砂壤土、棕色砂壤土、白色粗沙土四個類型。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昌灑鎮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人民鎮府駐昌灑鎮昌文街39號。 
社區昌灑墟社區————————
行政村昌發村昌華村昌茂村昌灑村昌新村
昌興村東群村更新村慶齡村鳳元村
寶堆村聯成——————

人口民族


昌灑鎮
昌灑鎮
2019年,昌灑鎮戶籍戶數5037戶,戶籍人口18330人。其中,有城鎮人口5020人,鄉村人口13310人。按性別分,有男性9233人,女性9097人;按年齡分,有0至17歲3850人,18至34歲4370人,35至59歲6318人,60歲及以上3792人;出生男性155人,女性88人。
2020年,昌灑鎮總人口4116戶18266人,其中農業人口3913戶16691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昌灑鎮共引進招商項目38個,總投資18920萬元。
2018年,昌灑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019年,昌灑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1.13億元(含月亮灣起步區完成投資12.4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65萬元,減收234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0元,同比增長6.1%。
第一產業
1995年,昌灑鎮有耕地面積24729畝,其中水田11234畝,旱田11849畝,旱地1646畝。
1999年,昌灑鎮種植瓜菜面積達1.6萬畝,出現20多個瓜萊種植專業戶。農戶種植的圓椒和紅皮尖椒等5個品牌8個產品1999年被評為國優、省優產品。全鎮全年農民人均種植瓜菜收入達50多元。
2017年,昌灑鎮有牛規模養殖戶9戶,存欄量6500頭;黑山羊規模養殖戶10戶(含2家養殖場),存欄量5900頭;豬養殖場16家,年存欄6500頭;養雞場42家,年出欄量40萬隻。
2019年,昌灑鎮第一產業總產值約6.55億元。
2019年,昌灑鎮第一產業總產值約6.55億元。林地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3.5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
2020年,昌灑鎮有林地面積12萬畝,耕地面積3.5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9畝。
第二產業
昌灑鎮以採礦、選礦業為主。2011年末,有鋯鈦礦產品精選、精細加工廠7家,木材切片、加工廠2家,農產品包裝、冷凍廠3家,共有職工257人。201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0.99億元,比2010年增長3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47%。
2019年,昌灑鎮第二產業總產值約13.31億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2.5億,比2010年增長0.7%,各項貸款餘額0.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2011年,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97億元,比2010年增長70%,是1978年的485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97%年末有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2家銀行開設了營業點。
2019年,昌灑鎮第三產業總產值約1.27億元。

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明朝時,昌灑始建於舊市村,名曰“上市”。清朝時,由昌述村的韓姓和昌吉村黃姓建鋪子“下市”后,以這一地區各個自然村的“昌”字為主命名為昌灑墟,為昌盛興旺之意。
文物古迹
昌灑鎮擁有宋慶齡祖居等文物古迹。
昌灑鎮
昌灑鎮
昌灑鎮鳳鳴村新石器遺址,享有鳳鳴文化之稱。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該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採集到60餘件磨製石器。1950年以後,考古人員先後五次對鳳鳴村周邊地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石器大多通體磨光,一些石器加工非常精美。材質主要為板岩、砂岩;器具包括石斧、石錛、石鑿、石環等。同時還發現了陶瓷,主要有紅陶、灰褐陶。鳳鳴文化屬於台地遺址。鳳鳴文化的發現表明,6000年前海南島就有人類居住。

交通


昌灑鎮境內有S206、S203等公路通過。
公路運輸
昌灑鎮境內有203省道鋪文線過境,境內長13千米,雙向,車道,北向通往鋪前,南向通往文城;市縣道有慶齡線、空排線等2條;有鎮級公路5條,總長33.12千米。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9.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78.6米;道路鋪裝面積2.4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鋪裝面積4.8平方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客運站1座,日發客運汽車21班次,日均客運量380人。

社會


教育事業
1995年,昌灑鎮有初中1所,小學14所。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450人,專業教師28人;小學3所,在校生145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50人專任教師2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萬元,比2010年增長30%,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2%。
2020年,昌灑鎮轄區內共有中小學和幼兒園10所,其中初中1所,完全小學6所,幼兒園3所(其中民辦2所)。全鎮教職工共有145人(含代課),其中中學24人,小學107人,幼兒園14人(含民辦)。全鎮共有在校(園)學生1843人,其中初中220人,小學1171人,幼兒園452人。入學率、鞏固率、完成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有鎮農業技術、畜牧獸醫等涉農科技部門3個,從事農業科技服務人員1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有鎮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8人藏書2.7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含教育系統)193人,佔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6%,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521人;組織市民健身舞蹈隊5支,隊員250多人;組織瓊劇演齣電影下鄉等活動9次。 
2006年,昌灑鎮加入中國有線電視網路,2011年末,鎮區有線電視用戶600戶,人戶率達9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有學校運動場9個,村民健身場所5個,排球場20個,2011年,舉辦排球比賽5次。經常參加排球等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醫療衛生
1995年,昌灑鎮有衛生院1所,農村醫療站12個。
截至2011年末,昌鎮有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醫務室4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229.3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66人、執業(助理)醫師0.71人、註冊護士0.59人。2011年末,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6萬人次。12個村民委員會的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20年,昌灑鎮脫貧人口“三個一批”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簽約率在99.01%。低保對象家庭醫生簽約156戶320人,其中籤約153戶314人,簽約率98.13%;特困戶人員家庭醫生簽約101戶101人,其中籤約101戶101人,簽約率100%;建檔立卡人員家庭醫生簽約185戶729人,其中籤約184戶726人,簽約率100%。 
2020年,昌灑鎮有2個村衛生室,健康扶貧對象共729人,其中大病集中救治19人,慢病簽約服務管理69人,重病兜底保障16人。落實“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慢性病門診享受新農合政策醫療報銷257人次,醫療總費用13.15萬元,其中新農合報銷8.39萬元;醫療救助金額1.57萬元;醫療兜底保障0.49萬元;大病保險報銷1.46萬元;商業補充保險理賠0元,總醫療報銷比例90.6%;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住院享受新農合政策醫療報銷36人次,醫療總費用29.31萬元,其中新農合報銷20.1萬元;醫療救助金額3.87萬元;醫療兜底保障1.27萬元;大病保險報銷0.96萬元;商業補充保險理賠0.26萬元,總醫療報銷比例90.27%。
基礎設施
1958年以來,昌灑鎮興建了水鐵、唐教等山塘水庫24宗,引水工程4宗,水閘19宗,8千瓦水電站1座,水利灌溉面積11738畝。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968萬元,月純收入188萬元。電信服務業2家,服務純收入8萬元累計發行刊物累計發行4萬份(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8900戶,電話普及率90%;行動電話用戶11000戶,網際網路用戶53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6萬元。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自來水塔1個。生產、生活用水均由水塔供給,年工業用水1.3萬噸、生活用水40.3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7噸;排水管道長9.14千米。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生活用電由110千伏昌灑變電站和35千伏龍馬變電站供給。每月供電量660萬千瓦時;供電用戶5550戶,其中居民用戶5380戶;10千伏線路總長238千米。 
燃氣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天然氣均由文城供應,用戶2800戶,燃氣普及率為83.25%,月天然氣平均用量2.8萬立方米。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昌灑鎮鎮區綠地面積1公頃,主街道兩側種植綠化樹木1000多株。綠地面積蓋率0.5%,人均綠地2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7年,昌灑鎮建檔立卡在冊貧困戶共有91戶390人,其中調查確定戶77戶324人,鞏固提升脫貧戶14戶66人。全年辦理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困難群眾治病救助及生活補助共計149人,撥款29.2108萬元。發放貧困學生愛心書桌151張。
昌灑鎮
昌灑鎮
2020年,昌灑鎮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條件1147人,其中建檔立卡726人,低保對象320人,特困人員101人。已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415人,參保率100%;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代繳新農合、商業補充保險和家庭人身保險全覆蓋,總投入資金23.778萬元,直接受益726人。

代表人物


歷史名人
宋氏祖居坐落在該鎮的古路園村,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族在歷史上所作的貢獻和深遠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修復宋慶齡祖居,鄧小平親筆題寫了“宋氏祖居”四個大字,並相繼興建了陳列館,宋慶齡博物園。